高艷
摘 要: 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必須注重細節,對運動細節的洞察能力表現在對自己或同伴的動作技術細節的銜接、教師的動作示范等進行深度觀察和判斷的能力。當學生養成了洞察細節的習慣,自我評價就會走向準確、有效。
關鍵詞: 高中體育 課堂教學 自我評價 洞察能力
高中體育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離不開評價。評價的手段與形式呈現出多元化與多樣性,其中學生的自我評價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它可以調動學生體育學習的積極性,開發學習潛能,促進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如何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自我評價能力,筆者在此結合教學實踐進行總結梳理。
一、制定自我評價標準,促進目標逐步實現
自我評價標準的設定應建立在學生原有的基礎之上,應體現出一定的可實現性和針對性,以期促進目標的實現。自我評價標準可由教師確定,也可由學生確定。在學生進行自我評價的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根據自身素質和能力,分層分類、循序漸進地實現訓練目標。比如,在“三級跳遠”教學活動中,筆者事先根據三級跳遠的動作要領將技能目標分為助跑、起跳、落地等方面,要求學生在嘗試性練習中對自己進行診斷評價,弄清哪些要領自己已經掌握,哪些還有待學習,然后在教師呈現的若干個目標中選擇適合的目標。對于運動能力優異的學生和個別身體條件相對薄弱的學生,筆者引導他們在預備姿勢、助跑、第一跳單足跳、第二跳跨步跳、最后一跳蹲踞式、落地緩沖等方面自我制訂學習目標,可以依自身實際情況提高或降低目標。在接下來的反復練習中,學生的練習要與自己選擇或制訂的學習目標形成呼應,通過自評或他評努力實現目標,并不斷挑戰更高層次的水平,獲得最大進步。在筆者的要求與指導下,學生能夠積極投入訓練,并根據自己的學練情況進行自我評價。
上述教學過程中,筆者將學生自我評價內容告知學生,而評價的標準則是在第一次嘗試練習之后先進行診斷評價,再由學生為自己制訂一份學習目標和評價標準,如有的學生主要對助跑進行評價,有的學生對第一跳進行評價,有的對第二跳或最后一跳進行自我評價,根據練習中不同的側重點分層實施,逐步過渡到完整技術的掌握。
二、培養自我評價意識,形成自我評價思維
良好的自我評價意識要求學生在訓練過程中建立“練習什么——評價什么——如何評價”這一具有邏輯關聯的思維意識。教師既要引導學生關注外在表現的學習結果,又要通過外在的結果探尋成因。例如,筆者執教“健美操十字恰恰舞步”,設計了《學生參與十字恰恰舞步練習情況記載表》,具體欄目包括“教學內容”、“關注點的選擇(出現的問題)”、“解決方法”。學生根據筆者提供的表格在每一次練習中,從動作技術、運動條件、運動課題三個方面進行了關注點的選擇和對問題進行了針對性解決。
上述案例中,教師在進行健美操十字恰恰舞步教學時,按教學場面出現的順序依次羅列在表格中,幫助學生建立清晰的邏輯思維,如在表格“運動場面一”中,教學內容為“墊步練習”,關注點在左右方向的墊步練習時,運動課題為左右腳邁步的正確節奏,為了很好地達成運動課題,身體的方位感練習就成了解決癥結的方法。通過反復多次的針對性練習,學生形成了自我評價的思維模式,養成了邊學習邊評價的習慣。
當學生具備了評價意識后,其參與評價的意愿與態度則是多元化評價得以有效開展的保障。在教學評價中,尤其是某些需要建立在主觀意識狀態下的學生的自評與互評,更需要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學習態度,并端正評價態度使評價更客觀。筆者認為,教師在培養學生的評價意識與習慣過程中,要善于通過不同的途徑如體育明星效應、體育裁判規則解讀、體育比賽觀摩等對學生進行行為意識教育,以傳遞運動正能量,端正學習態度,強化行為意識,養成良好習慣。
三、培養細節洞察能力,促使評價走向有效
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必須注重細節,對運動細節的洞察能力表現在對自己或同伴的動作技術細節的銜接、教師的動作示范等進行深度觀察和判斷的能力。當學生養成了洞察細節的習慣,自我評價就會走向準確、有效。例如,在乒乓球選項教學比賽中,學生三人一組,兩人參與比賽,一人觀戰評價。在與同伴的交戰中,筆者要求學生在自評時對發球、接球中力量、速度、旋轉、落點等做出準確判斷,在相對被動的前提下通過控制達到相持,爭取主動轉入進攻;在評價同伴時要結合場上隊員技術和戰術細節,判斷比賽者運用的技術和戰術是否恰當,技術表現是否準確,要建立身臨其境的感覺。學生通過“一戰一觀”的實踐方式,對自己的洞察結果進行修正與再嘗試。反復的洞察練習讓學生在實戰中清楚地了解自己需要關注的關鍵點和應對對手的預防措施,無形中提高了應戰能力。
學生的洞察能力對自我評價效果起著關鍵作用。在上述乒乓球教學實戰中,學生的自我評價伴隨整個過程,良好的洞察能力能幫助學生減少失誤,改進戰術,激發身體控制的靈動性。作為觀摩者,通過觀摩比賽雙方技戰術的外在表現,結合自身認知去評價他人,判斷優缺點,并提出中肯意見,在很大程度上間接提高了自己的能力。為培養學生的洞察能力,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特點和學生實際,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有目的的指導:一要讓學生清楚學習內容的重點和難點,通過教師的講解示范建立正確的認知,特別對關鍵動作技術鏈的掌握,以點成線,由線成面,形成專項知識框架;二要注重對個體學習目標的強調,要結合全體目標,引導個體確定可操作的自我訓練目標,以激發學習動力,樹立運動自信。
綜上所述,在高中體育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學習目標,幫助學生進行有效的自我評價,最終獲得某運動技能的最大限度的發展和提高。教師要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已有水平,熟知教學內容的特征,在教學中保持良好的師生互動,建立起與學生相同的身體感覺,給予學生恰如其分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