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梅
中圖分類號:G63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20-0011-01
閱讀課是一門在課堂教學的基礎上,讓學生自主閱讀的課程。作為一名閱覽室老師,怎樣上好閱讀課,用什么樣的方式才能激發起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閱讀實效性,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結合多年的閱讀教學實踐,我覺得要把握以下兩點:
一、因勢利導,自主閱讀
首先,讓學生自己讀,當學生自己在閱讀過程中,有所發現、有所疑問、有所收獲時,老師可適當點撥,這樣能起到撥云見霧的作用,學生對老師的指導行為才會有一種需求和感激。在閱讀中要注意喚起學生的閱讀期待,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讓學生帶著閱讀欲望,主動地介入作品的閱讀。上閱讀課時要注意營造一種“愛讀書,讀好書”的良好氛圍,幫助學生養成愛讀書的習慣。同時,學校閱覽室要創設讓學生博覽群書的環境,提供大量優秀書刊,讓他們選自己愿意讀的題材,看自己想看的書,讓讀書真正帶來快樂。
其次,要指導學生正確地閱讀。在課外閱讀中,大部分同學能從閱讀中拓寬思路,獲取知識,但也存在一定的問題,比如:閱讀量偏少、閱讀能力不強。我做過調查,尤其是剛入校的新生,對少男少女讀物、幽默笑話愛不釋手,而對文學名著、學科輔導資料等書籍興趣不大。因此,在提倡學生自主閱讀、自由選擇的同時,我們應根據他們的年齡特點和自身閱歷,正確地進行引導,既要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又要因勢利導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同時鼓勵他們多讀教材之外的優秀作品。著名歷史學家、詩人郭沫若曾主張“多讀名著”,這是因為名著的內容豐富而深刻,影響力大。它不但能拓展思維,還有獨特的見解。它的言前人之未言,道古人之未道的創新精神必定能觸發學生的悟性,讓學生獲得學之不完,賞之不盡的文學藝術價值,只要持之以恒的閱讀,一定能對學生的寫作能力有所裨益。
古今中外還有許多優秀作品,這些作品在立意、構思、語言等方面,都可視為作文的典范。無論閱讀小說、劇本,還是散文、詩歌,學生都會受益匪淺,或在選材上受到啟迪,或在構思上有所感悟,或在語言上受到熏陶。
再次,要鼓勵學生瀏覽報紙、廣播中有欣賞價值的好文章,比如演講稿、辯論稿、解說詞等,這也不失為一種提高閱讀能力的途徑。不僅僅因為這些讀物的內容時代氣息濃,更因為其語言的鮮活性,表現手法的多樣化,更能切合現代學生對閱讀的需求,給他們以有益的啟示。
二、啟發創新,多樣閱讀
如何有效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激起他們強烈的求知欲,則更需要我們的閱讀指導形式要多種多樣,不拘一格:
(一)講究閱讀方法。現在學生要讀的作品實在太多,而且目前教育還沒完全能從應試教育轉到素質教育軌道上來的情況下,讓學生把更多的時間花在閱讀上,有些不切實際,這就要求采取一些有效的閱讀方法。比如泛讀與精讀相結合:泛讀,指多讀,不但量大面廣,而且不分文體,目的是博采眾長。魯迅先生曾經指出:不要專看一個人的著作,以防被束縛住,必須博采眾長。其次是精讀,對于其中的精彩作品、精彩片段必須精讀、熟讀、讀透。“于無法之中求有法、有法之后求其他,古人所謂‘文遜爛,文才半說的就是這個秘訣。”
(二)開展閱讀交流。讓學生把自己閱讀的書籍中最喜歡、最感興趣的部分在課上通過有表情朗讀、配樂朗誦、背誦片段,甚至表演等方式表達出來。還可以借助電腦等多媒體手段為精彩的篇章配上圖像、音響與全班同學交流,使大家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進行鑒賞,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好的閱讀欣賞課不僅受學生歡迎,而且對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起到事半功陪的效果。它的點撥、指導作用之大,勝過多少寫作的空洞說教。
(三)注重閱讀效果。閱讀欣賞是為了積累,更是為了提高。學生時期正是記憶力最旺盛的時期,是背誦的最佳時期。對于一些精品,既要朗讀,促進口頭表達能力的提高,更要將其中的名句、名段熟記乃至背誦,這樣不僅會下筆千言,而且能出口成章、引用自如,并有助于記憶、感知、思維、想象與審美等素質的培養。同時要使閱讀和寫作緊密結合,必須提出一定的閱讀欣賞標準。根據這個標準進行評價,這樣的閱讀才有效果。隨著閱讀量的增加,可根據不同的文體,不同的內容制作分類卡片。欣賞內容不拘一格,根據學生的需要而設計,若能這樣日積月累,持之以恒,定期檢查,組織評比,閱讀欣賞定會成為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良方。
總之,上好一堂閱讀欣賞課,不僅受學生歡迎,還能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豐富其文學素養,為今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在今后的閱讀教學中,我還要多實踐、多探索,尋求出更多讓學生讀有所樂、讀有所獲的方式方法來!
(責任編輯 陳 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