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衛華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20-0021-02
偉大導師恩格斯說:“數和形的概念不是從其他任何地方,而是從現實世界上得來的。”數學是來源于實踐又為實踐服務的。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數學廣泛的應用性日益顯出其特有的魅力。數學不能僅僅培養學生數學思維和數學思想方法,更應該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只有這樣數學才能體現出其應有的價值和生命力。
所謂數學“應用意識”,就是在加強實際問題數學化教學中,培養學生應具備基本的數據處理能力,善于提出問題的能力,數學建模能力和數學交流能力。“應用意識”主要強調的是:學生能夠自覺地、主動地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如何能夠較好的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呢?
一、從感性認識角度著手
1.開拓學生對數學知識認識的視野
很早以前馬克思指出:“一門科學只有成功地應用了數學,才算真正達到了完善的地步。”這一科學論斷在這100多年的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中得到進一步的驗證。翻開我國幾千年的文明史,從古人結繩記事到現代文明,其間數學的蓬勃發展和輝煌成就讓世人矚目。要使學生對數學有較為全面、科學的認識,不僅要認識到數學中有計算,有邏輯,對提高人的邏輯思維、空間想象能力都有好處,而且要認識到數學的產生和發展中有許多非邏輯因素,其中不乏美的因素;數學來源于實踐,應用于實踐;數學與人的生活質量和工作效率息息相關;數學為其他學科的建立和發展提供了條件和基礎、方法和思想;數學是人類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份。
2.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興趣是成功的內在動力源泉,教師要善于從學生生活中抽象出數學問題,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逐步培養學習、應用數學的興趣。我認為好奇心對于興趣的培養十分重要,社會文化學研究表明,各種實際問題的解決并非是個人封閉的心理活動,而是一個數學交流的過程,從而是一種社會建構活動。在長期的數學學習中學生自覺或不自覺地建立起自己關于數學問題解決的觀念。這種情感和觀念教材是無法表明的,需要教師進行教學法的加工,依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生具體情況去創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使學生逐步養成自我負責,積極進取和開拓創新的個性。將生活中與數學有關的一些現象或問題提出來,使學生頓感玄奧和奇妙,從而產生強烈的求知欲。
3.建構“喧鬧”的課堂喚醒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所謂“精神需要精神的陶冶,人格需要人格的塑造”,我們是否也可以提出“意識需要意識的熏陶”呢?答案是肯定的。教師要培養起學生數學應用意識,自己必須具備一定的數學應用意識。除了這種靜悄悄地進行外,特別在課堂這一層面上,我們是否更應該提倡“轟轟烈烈”的氣氛呢?“喧鬧”的課堂是否更有助于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的培養呢?這里談到“喧鬧”的課堂,并不是指課堂的毫無秩序,而是指學生圍繞著某一問題展開激烈的爭辯,他們沒有好壞之分,有的只是思維的自由翱翔。結合當前相對沉悶的課堂實際,我們更期望擁有這份“喧鬧”的課堂,喚醒的學生。
二、從理性認識角度著手
1.構建充滿生命力的開放的課堂教學運行體系
我覺得只有這樣,才能使數學教學不再機械、沉悶;不再缺乏生機和樂趣;不再缺乏對智慧的挑戰和對好奇心的刺激。教育不能限定學生,只能引導學生全面、自由、積極地發展,讓他們帶著自己的知識、經驗、思考、靈感和興致來參與課堂活動,使課堂呈現出豐富性、多變性、復雜性和創造性。而某節課的教學任務完成與否并不影響學生的整體發展。在教學中,要重視知識發生發展過程的教學,要重視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要引導學生采用靈活多樣的方法解決數學問題,要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等,更好的培養學生自主應用的意識、自主學習能力和自主創新的素質,這是學生發展也是教學發展的根本后勁。
2.重視“數學建模”,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
“數學建模”是實施“問題解決”的一種重要方式,要突出數學應用,就應站在構建數學模型的高度來認識并實施應用型教學,要強調如何從實際問題中發現并抽象出數學問題,然后試圖用已有的數學工具來解決實際問題,最后用其結果來闡釋這個實際問題,這是教學中一種“實際—理論—實際”的策略。數學建模活動是一個開放的過程,要放手讓學生去“做”,給他們活動的自主性,讓他們親自參與解決問題的過程,并且給他們自主選擇解題方法的權利,而教師則應適時的引導,教師則成為建模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而不是單純的示范者、傳道者。使教師真正能發揮“主導作用”,使學生成為課堂學習中真正的主體。
3.開展實踐活動,強化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它對于知識的理解、掌握和熟練運用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比如在教學中,學完“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點確定一個平面”這一性質,可組織學生進行校內實踐,尋找蘊含這一知識的生活現象;學完“等分圓周”,可讓學生制作五角星圖案;學完“統計初步知識”,可讓學生制作自己的作息時間或學習計劃圖等。這樣操作下來,學生既理解了知識,又學會了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經常讓學生去實踐,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會在自然中逐漸形成。這也是課堂教學中貫徹新課標理念、實施素質教育的一種有效途徑。
4.在生活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馬克思曾指出:“一門科學只有成功地應用了數學時,才算真正達到了完善的地步。”生活中充滿著數學,人們吃、穿、住、行都與數學有關。例如通過糕點可認識到豐富的幾何圖形;在商場買衣買鞋時會遇到打折的問題;住房轉讓和新房購買時的收入和支出;行程中的路程、速度和時間的關系等。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具有形象性、啟發性和實用性,它能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增強學習動機和信心,不僅有助于引導學生進入數學情境,也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讓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生活離不開數學,激發學習數學的熱情。
(責任編輯 李 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