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加赟
中圖分類號:G71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20-0058-01
中職教育要為社會輸送專業型技術人才,很多中職學校的學生和教師都認為:專業課最重要,專業課的重要性大過其他課程。中職語文也不例外,學生對中職語文的學習興趣不濃厚,甚至學校也對語文不夠重視,一再壓縮語文課程量,騰出時間學習專業課。語文是“為人的一生打底子的”,在任何學習時期,都在塑造學生人格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方面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這對于中職學生來說,是比專業知識更加重要的社會通行證。因此,從轉變教學觀念、注重人文素養、繼承傳統精華、改進考核方式方面入手,能夠有效提高中職學生自身的語文學習質量。
一、轉變教學觀念,營造寬松和諧的教學環境
教學活動的開展,需要相關的教學觀念的引導與規范。傳統的職中學校語文教學之所以教學效果低下,其主要原因在于應試教育思想的誤導,致使教學觀念具有明顯的局限性。因此,實現教學方法創新的首要環節在于教學觀念的轉變,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樹立起彰顯“以人為本”內涵的教學觀念,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營造出寬松和諧的教學環境。并運用科學有效的手段對教學方法進行有機的變革,以便于對學生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古代詩人的千古絕唱,勾勒出的是一種清幽靜雅的意境,給人以心曠神怡的體驗與遐想。同理,通過營造寬松和諧的教學環境,亦可以達成隨風入夜、潤物無聲的功效,對學生的心境起到積極的洗滌與凈化,使得學生能夠在保持心態平和、情緒松弛的狀態下,開展積極有效地自主學習活動。
二、注重人文素養,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意識
在學習過程中,中職學生應充分認識到學好語文基礎文化課程的重要性,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是將來擇業的重要砝碼。因此,中職學生應培養自身良好的學習意識,激發學習語文課程的動機,自主探索學好語文的科學方法,為達到中職教育對語文課程培養目標的要求而不斷學習。德國教育家季斯捷爾維格說:“教師不可能把文化修養和教育交給或者傳授給任何一個人,任何一個想要獲得文化修養和教育自己的人,他應該親自參加活動,用自己的力量和自己的努力去獲得,從外部只能得到激勵而已。”可見,人文素養的獲得主要靠自身努力才能實現。因此,學生對語文課程的學習需要有較高的積極主動性。
三、繼承傳統精華,培養聽、說、讀、寫的能力
談到中職語文教學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有一點必須明確,那就是服從學生專業發展的需要。不同專業,對學生的教學要求和目標定位也各有側重。譬如旅游、酒店、商品營銷、社會文化藝術等文科類專業,學生未來從事的職業更多情況下需要與人打交道,社會交際面廣,當然離不開聽話和說話。這樣,教師在教學中就必須以此為訓練重點,讓學生懂得聽話的基本原則是聽完整、聽明白、聽深入;說話的基本原則是簡明、連貫和得體。同時要創造情境,經過反復訓練,讓學生掌握聽話和說話的種種技巧。尤其是在說話能力的培養上,除了要有意識地加大普通話訓練的力度外,教師還可以通過主題演講、模擬辯論、模擬導游、模擬商務談判等途徑和方式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要引導學生結合具體對象和場合,適時使用表情、手勢等肢體語言,注意說話的語氣、語調和節奏,借助合理的措辭方式和恰當的修辭方法,準確、生動地表情達意。而對于學習機電、汽修、數控等工科類的學生來說,教師則應該把訓練的重點放在讀和寫兩方面,因為工科類的學生畢業后多數在制造業就職,將會接觸較多的機器與產品。如果業務熟練,工作能力強,很快就能在企業中成長為技術骨干或中層管理,隨著崗位的變動和職位的升遷勢必需要同工作計劃、工作總結、廣告詞、策劃書、工作簡報之類的應用文打交道,所以中職語文課應教會學生一般應用文的行文格式,掌握一般應用文寫作的要點和技巧,這對工科類學生日后的發展十分重要。
四、改進考核方式,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應用
改變過去一考定成績的考核方式,制訂一套操作性較強的綜合評價方案。方案采用平時成績(滿分100分)的50%與期末考試卷面成績(滿分100分)的50%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考核。這種平時成績與期末考查相結合的考核方式,對學生語文成績的評定會相對綜合、客觀,避免考試評定的弊端,減輕學生的考試壓力,讓學生把注意力真正轉移到語文能力的提高上,使成績更符合學生的實際能力,杜絕“背多分”現象,也有助于學生提高語文學習興趣。
(責任編輯 李 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