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迎春
摘 要 語言是人際交流的工具,是人類抒發情感、溝通心靈的快捷方式。小學低年級是進行說話訓練的最佳時期,這時的孩子容易被教師引領,表現欲望強烈。有效的說話訓練可以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并帶動聽、讀、寫能力的提高。提高學生說話能力的教學中,老師只有因材施教,采用多種教學手段,才能有效地鍛煉學生的說話能力。
關鍵詞 小學語文 說話訓練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20-0076-01
有效的說話訓練可以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并帶動聽、讀、寫能力的提高。義務教育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提出要重視聽說訓練、訓練方式力求多樣的要求,又強調低年級上好說話課、有計劃地進行聽說訓練的重要性。因此,在小學低年級教學實踐中應本著因材施教的原則,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注重說話訓練的層次性、靈活性和豐富性,摸索訓練低年級學生說話訓練的新途徑。
我面前的是剛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課堂上回答問題,都躍躍欲試。可站起來后,有的學生因為太過急于想說出答案,語言就有些不連貫。我就在他斷斷續續的回答中捕捉到答案,并且有耐心的引導學生準確的回答,完整的說出答案。從孩子站起那一刻,我就是個聽眾,我會告訴孩子,別急,你說我聽。課堂是孩子的天地,他們有把自己想法表述完的權利。在課上我給孩子說的權利,在課間,我坐在孩子中間,和孩子們聊天,那時,孩子們會把他身邊感興趣的亊,繪聲繪色講給我聽。我坐在那里靜靜地聽著,我雖沒有用語言告訴孩子:你講的事,老師也很感興趣,你說我聽。但我的目光也已給了孩子說下去的勇氣。在這些點滴中,我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鍛煉了孩子說話,也用行動告訴孩子,學會傾聽,用心傾聽別人說話是一種禮貌。
看著孩子們有了說的欲望,慢慢的在教學中,我越來越注重給孩子說的權利。在教學中,我發現班級中那些中下等生,在回答問題時不積極。針對這個問題,我開始想方法。在分析中,我發現這些不愿回答問題的孩子,他們缺少自信。怎樣幫孩子找回信心呢?我在教學過程中特設了一些適合中下等生的問題,當然,是難度適宜的問題,問題提出后激勵他們回答。當他們回答對問題時,回答問題的積極性提高了,聽課注意力也集中了。我在教學中,通過鼓勵學生重做做錯的題目,讓他們重新發言改正看圖說話中沒有說好的部分,倡議其他學生為其鼓掌加油,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進步。這些活動中不斷虛擬的成功機會讓自卑、沒有信心、不敢開口說話的學生不知不覺參與其中享受成功的快樂。
讓學生有說的內容。春天,萬物復蘇,帶著學生來到草地上觀察,大自然的變化,什么樣的小草?怎樣的從地里長出來?小樹有什么變化?大地有什么變化?小動物呢?你還發現了什么;夏天,人們的穿著?天氣;秋天,水果美食眾多,我和學生在課堂上舉行了一個水果品嘗會。學生通過觀察各種水果的外形,摸摸水果的表皮,嗅嗅氣味,品嘗果肉等活動,對各種水果有了較深的認識,再來說一說、寫一寫;冬天,下雪了,你最愿意做什么?你眼里的冬天是怎樣的?日常生活中,孩子們吃東西總是大口大口的吃,沒有細細的品味水果,但在課堂中,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細咽慢嘗,把吃、喝、玩和寫話有機的整合,學生興致頗高,對各種水果也有了更細致的認識。如“蘋果聞起來還有一種清香呢!”“我發現香蕉果肉里還有籽呢!”“榴蓮的味道很臭,像臭豆腐一樣。”這些語句無不顯示著學生的心理詞匯很豐富,教師只要很好地加以引導、激發興趣,孩子們的潛能就能得到發揮。作為老師要善于從生活中汲取孩子們感興趣的話題。讓學生在無拘無束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說出了想說的話。
學生都有說的欲望,但怎樣把話說完整、說通順,這就需要老師的指導。都說習慣成自然,我在教學中追尋這一點,讓學生練習說。例如遇到了一篇新課文,我讓學生試著說課文大意,當然,一年級學生的概括不可能全面,但也不用急,飯還一口一口吃呢。只要你有耐心,漸漸的,孩子們就會說的完整、通順。給孩子們講個小故事,讓孩子復述故事中講的是誰和誰的故事,喜歡哪個人物?為什么喜歡?對一個字,我們可以去擴詞,那么還可以根據同學的興趣,讓學生練習用詞說一句話,再增加一點難度,就是擴展說一段話。
對于怎樣把說的權利交給孩子,方法有很多,既激發了學生開口說話的興趣,又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同時我們必須認識到,在提高學生說話能力的教學中,老師只有因材施教,采用多種教學手段,才能有效地鍛煉學生的說話能力。
(責任編輯 劉 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