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飛映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20-0092-02
閱讀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的內容,閱讀理解能力直接影響著英語聽說讀寫能力的形成和發展。加強對學生閱讀技能和技巧的培養,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英語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經過多年的英語教學探索,我對提高中學生英語閱讀能力有一定的認識。教學實踐中,我們可以把閱讀材料按照文體分為三類,對于不同類型的閱讀材料,可以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進而把握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規律。
一、故事性短文
故事性的短文最重點的是要理解好最后的一兩句對話,多數情況都不是字面上的意思那么簡單的,而是有含義的。它還有條規律,當你理解到它的含義時,就會情不自禁會笑起來,因為它們是點睛之筆,給平凡的短文增加了幽默感。例如,有篇短文講一個人喜歡打獵,他的朋友跟他打賭,如果他能打只老虎回來,就能贏得1000美元。他去森林里打獵,但一聽到響聲就爬上了樹。結果是一個農民經過。他問農民哪里有老虎。農民說;“I saw a lot of tigers tracks, about a kilometre north near here.” 那個人馬上問:“ Which is the way to the south?”如果學生能理解最后這次對話,那么就很清楚,老虎在北,他想去南,其實他是想逃跑。短文的五條題目,其中有三條是圍繞最后的對話而選答案的。1. Which is not true?——A . Mr Black is a brave(勇敢) hunter. 2. Mr Black knew it was________ to meet a tiger.——D dangerous.3.We can guess________finally. ——D Mr Black lost the bet. 如果學生沒注意到對話里面的north 和south,就不明白短文的旨意,更不能選出正確的答案了。所以,老師平時就要叮囑學生碰到故事性的短文,一定要仔細思考最后的對話隱藏的玄機。訓練多了,學生就會條件反射,碰到此類題目就會發揮自己的發散性思維,找出短文蘊含的內在意思了。
二、說明性的短文
有的說明文閱讀材料偏難,生詞量過多,與學生的水平不符,引不起學生的閱讀興趣,讀起來事倍功半。因此,我們老師就要求學生不但平時要做好閱讀的各種基本知識的準備,而且還要在考試時注意策略。
1.平時的知識武裝
(1)拓寬知識面。認知心理學家奧蘇貝爾認為,在閱讀時,讀者頭腦中已儲存的與讀物有關的基礎知識有利于文章的理解和保持。如果缺乏一定的背景知識,即便擁有一定閱讀能力,有時對文章所含信息意義也很難理解。因此,中學生必須廣泛閱讀,積極擴大知識面,對于一些社會熱點問題,我們老師在進行閱讀訓練時,也應多介紹一些相關的背景知識,幫助學生增進理解。
(2)擴大詞匯量。學生在閱讀這類短文過程中常常會碰到一些生詞。在一般情況下,不必見到生詞就查詞典,這樣可以保持閱讀的連貫性,不至于影響閱讀的速度和對文章的整體理解。平時也要適當擴大學生的詞匯量。詞匯是語言的基礎。要有效擴大英語詞匯量,就必須改變多數學生死記硬背的局面,鼓勵學生學一些構詞規則,如詞根、詞綴的意義、復合詞的構成等,舉一反三,迅速擴大詞匯量;鼓勵學生將單詞放在語篇中記憶,以達事半功倍之效。
(3)長難句分析。此類短文比較多長句,復合句。理解疑難句的關鍵在于把握句子的主干,掌握各句子成分之間的結構和邏輯關系,最終抓住句子的核心意思。我們一開始應當學會如何寫出簡單的基本句型,然后再通過附加各種從句、插入語、非謂語形式,來逐步擴充句子結構。分析長難句與擴充句子正好是反其道而行之,我們必須一步步“砍”去插入語、各種從句、非謂語形式,來獲得句子主干。所以,只要“欲簡之必先擴之”,我們與其尋求各種長難句分析法,不如先學會自己寫長句。
2.考試時做說明性短文閱讀的應對策略
說明性短文看起來很費力,但其實問題很簡單,基本可以在短文里找到答案的直觀題。但學生最怕做這類文章,因為他們看了幾行,發現文章很難明白,就開始失去信心,沒心機再往下看,做題目也是不假思索,按自己的推斷就胡亂蒙過去。其實這類短文只要學生克服害怕心理,是最不容易出錯的。遇到此類短文,我要求學生快速瀏覽一次短文,明不明白也沒關系。重點是要理解短文的五條題目,根據每題的問題,再結合剛才瀏覽短文留在自己腦海的一點不詳細的信息,先判斷應該在哪一段找答案,然后帶著問題去閱讀那一段,把自己認為是答案的那句話劃出來,在答案A,B,C,D中找出跟自己劃出的句子相同意思的答案。最后,還要把題目加答案連成完整的句子讀一遍,對比自己劃的句子,如果是完全相同意思的,那么選的答案肯定是對的。
三、人物傳記的短文
此類短文又分為兩種:一類:整篇圍繞一個人物的。通常就是按照人物從出生開始的成長歷程,是按一定的時間順序的。學生一定要理解好短文里的年份所發生的事。此類短文并不難。二類:表格式介紹幾個人物。這類短文需要學生掌握方法,從題目的人名或者專有名詞判斷在表格的第幾格找答案。通常每格的信息量都不大的,很容易就可以找到答案的。
考試時閱讀文章總是按照每套試題四篇文章分布,學生要把握該類文章的結構特點和出題規律。最好的方法是,我們一開始就制定分類標準,每做完一篇文章就在其標題后或首句前注明文章的類別,這樣到了考前,歸納起來就容易多了。事實上,糾正答案后對文章的再次閱讀往往至關重要。第一遍讀文章時,我們應當模擬考試的緊張氣氛,盡量高質快速。但對完答案后,我們有充足的時間再次閱讀文章。第二次閱讀文章我們的目的不在是獲取信息,而是把握文章的布局安排,分析作者的意圖,吸取教訓。因此必須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并對學生進行必要的閱讀技巧的訓練,制定出閱讀題目應試的策略。
(責任編輯 李 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