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豪良
摘 要:大學生志愿支教活動作為大學生校外社會實踐活動的組成部分,是大學生校園社會實踐活動的有效延伸,是促進大學生了解社會、了解國情,與人民群眾相結合,培養和鍛煉才能,從而提高思想覺悟,增強服務意識,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活動。
關鍵詞:支教;志愿者;大學生
一、前言
大學生支教是一項由共青團中央、教育部、財政部、人事部共同組織實施的志愿活動,旨在改善落后地區教育教學落后的現狀。近年來,由于就業壓力、社會輿論等客觀環境的變化,短期的大學生短期支教行為明顯增多,參與支教活動的心理動機也日趨復雜,對于支教活動的持續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二、大學生支教的必要性
1.改善當地教育生態環境
中西部地區由于交通閉塞,經濟落后等導致教育發展滯后,教育資源匱乏。大學生支教可以給當地帶來新鮮的血液。許多受援學校教師數量不足,教師老齡化嚴重和教師結構不合理,大學生支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當地教師結構性短缺狀況。大學生帶來了豐富的“支教資源”,增加了地方的“教育資源”,推動了當地教育的優化組合。
2.促進高校重視基礎教育實踐
高校長期重理論、重知識,忽視基礎教育實踐,學生缺乏“實戰”能力和經驗,學習的理論知識只是“紙上談兵”。大學高校與受援校方的合作交流,既有利于受援學校教育質量的提高,又有利于增強高校服務基礎教育的意識。高校參與地方基礎教育過程同時也為高校師生參與基礎教育研究提供了機會。
3.提高大學生素質
大學生在支教過程中為了豐富課堂形式,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他們會主動學習專業知識,增加知識儲備,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在支教實踐中可能遇到種種問題和困難。支教地區的艱苦環境鍛煉了大學生的意志和吃苦精神,備課、上課和解決學生問題提高了大學生的細心和耐心,通過與當地教師與學生的交流增強了待人處事和交際能力。支教過程也是成長的過程,大學生支教提高了大學生道德修養和自身素質,為祖國培養了優秀的人才。
三、大學生志愿支教活動中存在的問題
1.支教時間不確定
一方面,由于課程時間受限,多數有支教意愿的大學生找不到合適的支教平臺,自發組織的支教活動受經費、人員等客觀條件限制,難以實現預期的目標;另一方面,大學生支教時間不穩定,也給接受支教服務的學校的教學管理帶來困擾。
2.支教能力有限,授課質量沒有保證
多數支教大學生,特別是非師范類專業的大學生,雖有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滿腔的支教熱情,但由于缺少系統的教育理論學習和授課經驗,難以把握學科體系的知識要點以及系統傳授知識的技能。另外,大部分支教大學生個人生活閱歷淺,對受教學生較為敏感的內心世界理解不夠,無法很好地把握威嚴與親和之間的平衡,不能獲得很好的課堂互動效果。
3.支教經費不足
政府、學校組織的志愿支教活動,大部分經費由政府、學校撥款或募捐所得,其余部分自費。而學生、社團自發組織的支教活動則大部分自費,部分為社會募捐所得。支教經費不足使大學生志愿支教活動的規模、時間和效果明顯受限。
4.支教效益不容樂觀
從支教者自身效益來看,由于支教地區生活條件艱苦、語言障礙、教學設備不足及支教大學生自身授課能力有限,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使支教大學生繼續支教的積極性受挫,服務熱情消減。從支教取得的社會效益來看,由于多數自發的大學生支教組織的宣傳、組織等各方面力量單薄,無法起到動員社會各界、整合各方資源來參與支教的作用,實際取得的社會效益較小。
四、改善現狀的措施
1.樹立正確支教觀念
在當前就業背景下,多數學生選擇短期支教行為,不能說完全是出于服務貧困地區這一目的,或多或少有為自己謀利益的打算。這種心態不能說有錯,但是長此以往,支教行動的性質和意義就會變質,支教活動也會越來越傾向于形式化。因此,應當加強支教志愿教育,讓支教行為成為一種純粹的志愿者行為。大學生在支教行動中付出很多,但是也從中得到不少有價值的東西。
2.加強對大學生的安全和生活保障力度
大學生的生命財產安全是支教工作的中心,要始終重視和做好安全保障工作。學校和地方政府應當做好防范工作,大學生要增強防范意識,不到危險和災害頻發的地方去,不單獨外出行動。農村地區條件艱苦,部分大學生不能很快適應。校方和地方政府要給支教提供一定的物質保障,可以安排學生入住農民家中或統一安排居住場所,保證食品供應,學校提供辦公場所,為大學生支教創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條件。
3.建立健全大學生支教機制
在運行機制上,針對各支教團體聯系較少,缺乏溝通的情況,可以由高校或地方教育部門建立聯絡機構,協調多方支教行動,整合“支教資源”。高校和教育部門應當制定相關制度規章,使支教過程制度化、規范化。在選人上把好關,嚴格按照選拔程序來操作,選擇品質好,能吃苦,素質高,敢于創新的大學生。完善支教培訓機制,讓大學生了解受援學校各方面信息,通過培訓,提高大學生的專業技能。
4.加大財政對貧困地區教育的投入
山區農村學校辦學條件很差,學校的教育和活動經費嚴重不足,很多學校欠下外債,學校設施陳舊,教學設備缺乏,特別是美術、體育、音樂等教學器材。部分學校教室雨天漏水,桌椅破舊,需要維修和更新。農村老師的工資待遇遠低于城鎮水平,難以調動老師的積極性,應適當增加農村地區教職工工資。
參考文獻:
[1]趙芬.大學生支教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大眾商務,2010(06).
(作者單位:河南城建學院能源與建筑環境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