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瑋
摘 要 課堂氣氛就象教師為學生這葉“小舟”創設的一個安全、溫暖、舒適的“港灣”一樣,只有在這樣的“港灣”里,“小舟”才能盡情的遨游。
關鍵詞 課堂氣氛 營造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20-0106-02
新課程要求教師有新的課堂行為,教師的課堂行為決定了課堂氣氛。課堂氣氛,是一種社會情感氣氛,主要指班集體的情緒狀態。它影響著群體的集體精神、群體的價值以及每一個學生的內心世界。而這種氣氛又反映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師生間信息交流和整體的教學效果。這是因為良好的教室氣氛具有極大的感染力,本身具有課堂效果的“助長”作用。它就像教師為學生這葉“小舟”創設的一個安全、溫暖、舒適的“港灣”一樣,只有在這樣的“港灣”里,“小舟”才能盡情的遨游。教師要創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氣氛,必須要有下列行為:
一、理解感受
新課程更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生學校生活的質量,因而也將學生的處境和感受納入課程評價的范圍,這其中包含學生的態度、情感和價值觀。教師要使學生有一個良好的學習氣氛、良好的學習心境,要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教師要關注學生的狀態、反應,使學生從被動的學習局面下走出來,在學習生活中煥發出新的生命。要建立一個溫暖的,學生彼此熟悉、相互接納的學習場所。每個學生都是“立體”多面的,師生每天在課堂之外并非局限于“教師——學生”的單一模式之中。了解學生的個人情況有助于教師把握教學進度。例如,教師了解一個學生之后,如果授課內容和該學生的先前知識結構之間有差距,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的個人情況去彌補。另外,這種個人聯系還有助于教師選擇什么是必須給學生講的內容或必須給學生解釋清楚的過程,這一點對于學習差的學生尤其重要。許多學習不理想的學生需要特殊的教學策略(如監測他的理解)、紀律(如不許打擾別人學習),以及特殊的管理方法(如在合作學習小組中有不同的職責)。
二、贊賞或鼓勵
對學生要使用“答的好”“對”“不錯”“這樣好”“試試看”“說下去”,這些使課堂氣氛緩和或產生歡樂的語言。
“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理念,教師必須尊重每一位學生做人的尊嚴和價值,尤其要尊重以下六種學生:①尊重智力發育遲緩的學生;②尊重學業成績不良的學生;③尊重被孤立和拒絕的學生;④尊重有過錯的學生;⑤尊重有嚴重缺點和缺陷的學生;⑥尊重和自己意見不一致的學生。
尊重學生同時意味著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①不體罰學生;②不辱罵學生;③不大聲訓斥學生;④不冷落學生;⑤不侮辱、嘲笑學生;⑥不隨意當眾批評學生。
教師不僅要尊重每一位學生,還要學會贊賞每一位學生:①贊賞每一位學生的獨特性、興趣、愛好、專長;②贊賞每一位學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極其微小的成績;③贊賞每一位學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現出來的善意;④贊賞每一位學生對教科書的質疑和對自己的超越。
三、接納意見
教師要敢于、善于接納學生的不同意見、建議。盡管學生認為教師是萬能的,身為教師的我們仍要承認自己并非無所不知。“老師應該通曉一切”“老師永遠是對的”,我們有時也會這么去想。這種期望不僅成為教師的沉重心理負擔,也深深影響了學生對教、學的構想。教師也有不知,也有犯錯誤的時候,如果教師可以輕松自如地接納來自學生的不同意見、建議,這不但有助于教師的身心健康,也有利于學生,而這本身也是一種學習。教師要建立一個接納的、支持性的、寬容的課堂氣氛,教師作為學習的參與者,與學生們分享他們的感情和想法,和學生一道尋找真理,能夠承認過失和錯誤。在這種輕松、安全、寬容的課堂氛圍中學生能夠把想說的話說出來,這也體現了一種教學民主,同時也有利于教學的順利進行。
四、善于發問
教師要善于創設情境,引發學生自我意識的產生,并不斷強化。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中經常設問,使學生始終沉浸在問題情境之中,獲得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表現的實踐機會。教師還應把握提問的技巧,問在知識內在聯系處、教學關鍵處、歸納概括處、加深理解處,多提一些趣味性、探究性、挑戰性的問題,少提一些判斷性、組織性的問題。同時,要培養學生提問的意識。在課堂上要留給學生提問的時間、激發提問的興趣、交給提問的方法,多問為什么、怎么辦、是什么。從而使學生學會自己提問、自己解答,創設一個自由的、探究的課堂氛圍。
總之,教師對課堂的最大影響是營造氣氛和對學生發展的激勵。教師要為新課程實施建立一個合作的、適應學生需求的、輕松的課堂氣氛。讓我們的學生——這葉“小舟”,都能駛進教師所創設的安全、溫暖、舒適的“港灣”。
參考文獻:
[1]吳康寧.課堂教學社會學[M]. 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2]傅道春.新課程中課堂行為的變化[M]. 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3]劉忠智,張曉霞.數學教學實施指南[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責任編輯 劉 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