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寒冰
怎樣上好一節美術課,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特別是作為鄉鎮學校,學生往往因環境因素的影響,而對美術課沒有興趣,他們不是沒有發現美的眼睛,而是需要有人帶領他們發現美,所以,作為教師,如果提升他們的興趣,如何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課堂既活潑又生動呢?在思考的同時,我在一次次實踐的檢驗中尋找答案。這幾年,我也積極的到別的鄉鎮學校中去講課,慢慢的摸索學生以及課堂,也有了一些心得,一節課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學生興趣能提高,就須讓精彩紛呈的藝術有機的與課堂教學互相利用,使學生感受到新奇,是他們所不知道的。擺脫枯燥乏味的課堂教學,讓學生帶著好奇來上每一節美術課。
課改之后,中學的美術課更重視的是激發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有欣賞與評述、有造型與表現、也有綜合與探索。作為一名教師,要積極為學生創造好的學習環境,增加文化內涵,傳統美術教學只重視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傳授,脫離學生日常生活,使學生感到極其的枯燥與乏味,特別是有的時候,總是強調物體的結構、光影,反復的練習,使得學生慢慢的歲美術失去了興趣,這些學習觀念不僅很難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美術課程標準提出美術是人類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載體之一,凝聚著濃郁的人文精神,作為中國的傳統的繪畫,洋溢著特有的審美,可以增強學生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及責任感。工筆畫有其獨特的藝術繪制程式,講究用筆用墨,筆墨不僅是視覺形式,更是氣韻、精神的載體。所以在新課改下教師應鼓勵學生在欣賞活動中開展探究性的 ,我總結了自己在上課時的一些優缺點。
(1)美術學習要從單純的技能,技巧學習層面提高到美術文化學習的層面,美術教學要創造一定的文化情境,使學生通過美術學習加深對文化和歷史的認識。比如,我在上《輕描重彩總相宜》這一課的時候,教材選材靈活,宋人花鳥,給教師提供了很好的教學視角。引導學生感受宋人花鳥畫的高妙,感受畫面空靈,至美的視覺遐想。首先,我會帶領學生去看,工筆花鳥畫在在中國畫類屬于什么類型,它的主要描繪對象,怎樣勾線,怎樣暈染,用什么養的筆,怎么的先后順序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其次,在學習畫法中提升學生的求知欲望,古人是怎么樣將工筆畫法分為了白描、淡彩、重彩、沒骨,學生平時根本沒有那些領域可以接觸到這些名稱,所以教師提出來,你慢慢給他們講,他們就會很感興趣。最后,你讓他們用心的去準備繪畫的用具以及材料,一個人完成可能會有些困難,可以讓他們五個人一個組,團隊合作準備,也可以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當然,繪畫也是可以一起合作的,在實踐中完成賞析、理解、觀察花鳥畫在造型、布局等方面的裝飾美,體會花鳥畫的事情畫意,然后將完成的作品掛在教室的墻上,既能美化居室,也能是學生感受到成就感。所以光有好的課堂環境還不夠,美術作品,藝術家和學生間存在距離教師要在學生和藝術作品之間架起橋梁
(2)做為美術教師的我,沒有能加強美術與其他學科的聯系,比如,在很多時候,美術繪畫中背后的故事往往與歷史學科脫不了關系,把繪畫與人文故事練習起來,更能深切體會作者繪畫時候的心境,也可以培養他們的綜合思維能力,知識沒能做太多的延展,只是在自己的美術領域里傳輸知識,所以以后我要增加自己的各方面知識,讓我的美術更加豐富起來。
(3)我在上課的時候 比較重視教學手段,電子白板要利用起來,認真做好一個課件,制作精美而生動,學生觀看起來也會覺得有更多的趣味,當然,別的手法也要結合,如電影,錄像范畫,甚至故事,游戲或音樂等方式引導學生增強對形象的感受。一定要讓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一節美術課,如果一直是死氣沉沉,那無論教師講得怎么專業,都已經失敗了。
(4)在課堂上我,注重角色互換,我是老師,一是學生的朋友,一定要有親和力,拉近師生距離,讓他們思想放開,不要讓學生產生上美術課是一種負擔,欣賞理解作品是一項任務,這樣的錯覺,這樣他們才能大膽的去制作,提高他們的視覺表達能力、思維創新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5)做合理的評價,獲得學生的信賴。學生往往會對自己的作品不自信,這個年齡的學生,往往會比較敏感,會很在意老師對他們作品的評價,學生總是希望得到肯定。所以作為教師首先要對學生積極參與的態度表示贊賞并做出合理的評價。其次客觀的表揚學生的作品,鼓勵他們下次做得更好。
最后作為一名美術教師,以上都是我在平日的教學工作中的出的經驗,我一直用心去感受我的教學、我的課堂、我的學生。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希望我做得更出色,為我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打基礎!根據美術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征,作為教師的教法要靈活多樣,盡量使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總之,美術課的課堂教學千變萬化,教法也要靈活多樣,只有教師全身心投入到教學過程中,做到樂教,學生才能樂學。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教學組織形式,讓學生在寬松的氛圍中感受美,我在教學中努力用新的理念來組織教學,以求受到較好的效果
中學美術課每星期只有一節,要想讓同學們在一節課中學到更多的東西,教師必須作好充足的準備。精心設計,精心備課,還要有總體的理念。這樣學生才能真切的感受到你的用心,才能更加用心的投入到一節課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