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瑞琴
【關鍵詞】 職業教育;“雙證書”;“多證書”;制度;做法
【中圖分類號】 G71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02—0023—01
實行“雙證書”、“多證書”制度,是中等職業教育實現培養目標的要求,是增加學生就業能力,提高畢業生就業率的重要手段和措施。“雙證書”制度是指受過職業教育的學生畢業時獲取畢業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的制度。“多證書”制度是指學生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獲取兩個或兩個以上職業資格證書。職業資格證書是中職學生求職的敲門磚、就業的通行證。學生考取的職業資格證書越多,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就業創業能力就越大。因此,大力推廣“雙證書”、“多證書”制度,對全面提高中職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培養適應地方經濟建設需要的新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具有深遠的意義。
一、法律的保障、政策的支持、社會的需要使中職學校的“雙證書”、“多證書”制度推廣成為必然
l. 實行“雙證書” 制度是實現中職教育目標的客觀要求。中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在生產、服務、技術和管理第一線工作的、具有綜合職業能力的中、初級專門人才。職業教育本質上就是以學生就業、崗位轉換和提高就業者職業技術水平為目的的就業準備教育。而取得職業資格證書已經成為勞動者就業上崗的必備條件,也是作為勞動者職業能力的客觀評價。
2. 實行“雙證書” 制度是提高勞動者素質,促進勞動力市場建設的需要。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各行各業對從業人員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要求中職學校的畢業生,在校期間要完成上崗前的職業訓練,具有獨立從事某種職業崗位的能力。“雙證書” 制度正是為此目的而探索的教育模式,職業資格證書的推廣,有利于提高勞動者素質,增強勞動者就業和再就業能力;有利于構筑技能人才成長通道,促進人力資源開發;有利于客觀公正地評價勞動者的職業技能,促進勞動力市場規范、健康、有序的發展。
3. 推行“多證書”制度, 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現代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性,教育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學會交流、溝通和團隊協作,其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就業能力、創造能力和創業能力, “多證書”制度的推廣,能培養學生的持續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促進學生的有效就業。
二、蘭州理工中等專業學校推行“雙證書”、“多證書”制度的有效做法
1. 堅持職業資格證書宣傳,全面提高認識。我校高度重視職業資格證書的宣傳工作,每學期利用新生入學教育、家長會、招聘會、教師赴企業實踐、學生赴企業見習、實習等各種機會,大力宣傳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及相關政策;我校還利用校園網絡、校園廣播、學校簡報、黑板報、宣傳欄、電子屏、班會等多種宣傳形式,宣傳國家實行職業資格證書的意義、相關法律法規,使學生、家長、老師、用人單位更深入、更及時地了解職業技能鑒定工作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從而提高廣大師生參加職業技能鑒定的自覺性與主動性。
2. 堅持以市場需求引領培養目標。中職學校是人才培養者,企業是人才使用者。我校主動按照企業需求培養人才,實現學生就業。每年學校組織教師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開展有效的市場調研,努力尋求人才能力培養和能力需求之間的平衡點,采取有效方式使其成為學校人才培養的中心點。我校在人才培養目標中,不僅要明確對學生理論和技術修養的要求,還要重視學生就業競爭力、從業能力、崗位適應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等綜合能力的培養。在進行教學設計和教學組織的實施過程中,始終樹立以學生能力培養為中心的培養理念,通過項目教學、任務驅動、案例分析等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思考、交流等能力。
3. 堅持結合“雙證書”制度,修改教學計劃和大綱,改革課程體系,積極進行教學改革。我校在執行國家有關職業教育教學要求的前提下,結合國家職業資格鑒定內容與要求,修訂教學計劃與大綱,在確定教學內容、調整教學計劃時,既要考慮學歷教育教學大綱的基本要求,也要考慮國家職業標準的要求,使專業教學內容與職業資格標準相適應,實現教學內容與職業標準的有效接軌,不斷突出實踐教學環節,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4. 堅持 “雙證書”相關制度的推廣,建立保障機制和激勵機制。我校根據市場用人需求和專業建設需要,制訂了“雙證書”推廣制度和實施細則。制度中對學生考證做出了明確要求:學生畢業前,必須考取計算機等級證書、普通話等級證書和至少2個以上的專業職業資格證書,否則不能按期畢業。同時,我校把職業資格鑒定的“報考率”、“過關率”與教師評優選先、職稱評比、先進班級評選等結合起來,有效激發了教師工作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