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順興
根據《佛山市禪城區人民政府關于深化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佛山市禪城區深化課程和課堂教學改革規劃綱要》《佛山市禪城區推進可持續發展教育總體方案》精神和禪城區教研室《小學課程改革試點學校建設方案》的要求,東鄱小學確立了以ESD(可持續發展教育,下同)統領下的“生態、優質,可持續發展”為核心辦學理念,設計了“一體兩翼”的課程體系:在可持續發展教育理念指導下,以國家課程整合為主體,以地方ESD特色課程和校本課程為兩翼。育人目標是:教育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教育促進人的可持續發展——培養東鄱學子具有可持續發展需要的科學知識、價值觀、學習能力和生活方式,成為具有可持續發展素養的小公民。
東鄱小學的課程設計思路是:在可持續發展教育理念下,把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作為一個系統工程來設計,三級課程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約,形成一個有序的整體,這正是當前禪城區深化課程改革對學校的要求。
以下是學校課程體系實施策略。
實施策略一:學校依據課程標準,對小學階段國家課程和教材進行符合區情、校情、學情的二次開發和處理,進行適當的內容整合、結構優化、單元重組、邏輯構建。
學校ESD教學模式實驗組余少莉老師,她的課堂“教——學”方式悄然改變,所教的學生,“五種能力”(指獨立學習知識、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準確、有條理的口頭表達能力;對書本結論、他人觀點提出自主分析與評價能力;與他人合作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主動關注可持續發展實際問題并提出創新性解決方案的能力)突出,形成了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個性化教學特色。
她在《珍珠鳥》一文的教學中,首先注重了課前的預習探究作業,重在訓練學生收集、分類、概括知識與相關信息的能力。比如,同以前不同,她增加設計了預習探究問題:
1. 了解人類與鳥類的關系。
2. 作者是怎樣逐漸得到珍珠鳥的信賴的?
這個環節的設計注重了對自主探究、運用和查找資料的能力及獨立思考問題能力的培養。
在課中自主、合作探究環節,她讓學生上臺用課件展示“鳥類資料”,用思維導圖展示作者得到珍珠鳥的信賴過程。然后通過聚焦“作者是否真正愛鳥”的核心問題,使學生在不斷的思維碰撞、知識更新中完成學習任務。這樣的設計不僅有利于學生對文本的深入理解,也培養了學生對書本結論、他人觀點提出自主分析與評價的能力,準確、有條理的口頭表達能力和與他人合作的能力。
課后應用探究作業則重在引導訓練學生關注、發現可持續發展實際問題并提出創新性解決方案的能力。在教師指導下,部分學生對社區環境污染問題展開了調查,并且很快提出了解決方案的建議,可持續價值觀得以有效培養。比如班上有一位名叫彭帆的同學,他為了能在堂上展現自己的風采,課前認真做了預習探究。在學習《珍珠鳥》過程中,當大家對作者是否真的愛鳥兒產生質疑時,他說,“我覺得,作者對鳥兒那么精心照顧,說它不愛鳥兒,也說不過去。我把作者對鳥兒的精心照顧當作是一種小愛,作者如果把鳥兒放回大自然,就是一種大愛了?!边@就是可持續教學課堂下孩子在思維碰撞中閃現的智慧火花。
實施策略二:學校按照可持續發展教育的“社會——文化”“資源——環境”兩大專題教育活動領域,大力度開發與區域社會、經濟、文化、環境、風土人情緊密結合的校本課程。
比如:學校以校園環保體驗區為平臺,開發和實施可持續發展教育課程五大專題:1. 水中污染物降解;2. 大氣污染物降解;3. 廚余垃圾降解;4. 固化物降解;5. 垃圾分類。有計劃地踐行節能減排、低碳環保、可持續生活方式的養成教育,亮點紛呈。
亮點一:通過節能減排、低碳生活的環保系列校本課程開發,讓學生在自然科學領域中掌握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等科學知識,學生的價值觀、生活方式在改變,可持續學習能力在提升。
1. 污水處理與利用,形成魚菜共生環保生態鏈。活動流程:每月家庭排污水量的記錄——家庭污水的去向認識——節約水資源的意識提升——污水處理結構圖的認識——了解污水處理的原理——體驗被處理污水的再利用——形成魚菜共生的生態環保系統。
2. 餐廚垃圾處理與利用,形成低碳環保生活生態鏈?;顒恿鞒蹋骸拔覑奂Z食粒粒行”活動評比——踐行節約糧食,低碳環保生活——實施剩餐數量記錄制度,減量餐廚垃圾——餐廚垃圾處理——形成營養價值高的肥料——校園綠化帶種植、施肥——美化校園環境。
3. 垃圾分類體驗區形成綠色環保生態鏈?;顒恿鞒蹋骸?R行動,分類踐行”垃圾分類專題教育活動評比——垃圾減量與正確分類行動——“變廢為寶”六大風景線班級文化建設——“變廢為寶”6.1繽紛時裝秀——創意環保作品制作與義賣——“舊紙換新書”暢游藏書閣。
亮點二:通過中華傳統文化、尊重文化多樣性的專題課程開發,讓學生掌握人文社科領域傳統文化、社會生活等有關的科學知識。
1.“神秘”百草園綜合實踐活動。通過百草園種“寶”植綠之行(認識階段)——尋“寶”護綠之行(發展階段)——品“寶”享綠之行(成果階段)三個活動階段,學習和了解中草藥知識,傳承廣東涼茶文化;為學生搭建植綠護綠愛綠的大舞臺,讓學生在百草園植綠護綠愛綠的過程中,培養環境意識,共建生態、優質、低碳的校園環境;學會保健養生之道,踐行可持續發展的生活方式。
?譹?訛共建綠色生態校園——百草園
?譺?訛共建植物研究園——中草藥植物大花園
?譻?訛共建養生文化樂園——中草藥驅蚊香包、廣東涼茶節、中草藥美食節
2. 古燈科技與文化綜合實踐活動。2013年2月至2014年12月,東鄱小學以“走進古燈世界,感受燈文化魅力”為主題,開展了一系列綜合實踐活動。學生分小組、分階段研究了古燈的演變、造型、美學、材料等,獲得了豐富的知識,深入了解了古燈文化的內涵,感受古燈文化的無窮魅力,領略了古燈迷人的風采。
實施策略三:通過“一體兩翼”Lsd“2型”特色社團課程提升學生的可持續學習能力,為學生終身可持續發展奠基。
我們的特色社團課程框架圖如圖1(見上頁)。
東鄱小學“一體兩翼”Lsd“2型”特色社團課程的誕生經歷了漫長的孕育過程:“興趣小組階段”(無明確目標,純活動)——“活動課階段”(有目標要求,具課程屬性)——“校本課程初探階段”(較活動課程更豐富,但缺整體規劃)——引進ESD理念。2015年,《禪城區小學課程改革實施方案》出臺,給了東鄱小學拓展型課程新的發展方向。我們的特色課程除了“基本型”,還設置了“自選型”,并嘗試走班制,匯聚、整合校內外的各種資源,讓孩子們在特色社團活動中得以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