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跨文化交際能力是高中階段學生學好英語的重要能力之一。本文首先介紹了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必要性,然后提出了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構成,最后提出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策略,旨在希望廣大高考英語教育工作者應該樹立跨文化交際意識,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關鍵詞:高中英語教學;跨文化交際意識能力
一、培養高中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必要性
人們在進行跨文化交際時,必然會因為文化差產生交際差。因此,在跨文化的背景下必然會產生跨文化交際。目前,國內外對跨文化交際能力并沒有統一的概念。美國教育學家Bennett曾經指出跨文化交際能力包括三方面的能力:超越民族中心的能力、欣賞其他國家或民族文化的能力;在一個或者多個文化背景中自由恰當表達的能力,既指出了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內涵,也指出了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重要性。
1.有利于學生深刻了解本國文化
高中英語教材中選擇了很多介紹本國風土人情和歷史文化的內容,目的在于便于我國學生向國外宣傳國內的文化以及國家間相互理解和交流。高中生在學習完這些內容以后,也有了一個再理解和再認識的過程。此外,我們也可以在中外兩種文化的對比中,認識到我國文化中的精髓以及其中存在的問題,積極傳播我國的經典傳統文化,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2.有利于學生學習語言知識和技能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制約著語言的發展。學語言,必然受到相關國家文化的影響。學習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科技、和教育等知識可以開拓一個人的眼界,使其具備一定的跨文化知識。同時,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同學們也會掌握相關的表達方式和信息,這樣也會促進學生的聽、寫等各方面能力的發展。
3.有利于運用所學語言知識和技能實現既定目標
我們學習所有知識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運用,解決實際存在的問題。東西方存在制度、文化和價值觀等方面存在差異,如果學生身處不同的語言背景,卻沒有及時轉換自己的意識的話,就會存在誤解和不解,導致交際失敗。例如,中國人一直喜歡吃動物的內臟,廣東人喜歡吃蛇、鼠等動物,這本來屬于特殊的飲食習慣。但是,外國人如果受邀吃這些東西的話,會感到不喜歡、不自在甚至厭惡。因此,我們學習一門語言,不僅要學習知識,而且要學習課本知識之后深層次的文化背景。只有跨越這些障礙,才能得體有效地進行交流。
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構成
跨文化交際能力包括很多方面,但是,究其根本,主要包括三點:
1.知識
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第一個構成因素是知識,以2011年全國高考英語試題寫作部分為例,試題要求:假如你是李華,現在英國的一個學校參加暑期課程,現在有一些問題需要向學生中心求助。試題有一個細則要求是:要和對方約定一個自己空閑的時間。然而,很多學生按照中國人的思維習慣和禮儀標準,從禮貌的角度出發,只是問到了對方什么時候有時間,而對自己的空閑時間未做說明,而外國人的思維習慣是不相反的。這也充分說明了,學習語言,應該重視文化差異,應該按照英語國家的習俗和規則來表達。
2.文化背景
文化背景也是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例如,拿面部表情舉例,歐美國家的人在說話的時候看著對方的眼睛表示尊重也表示對話題的關心。而在中國和亞洲的其他國家,人們在交談時喜歡看鼻子以下的部分。因此,歐美人目光交流的時間要更長而且更加頻繁。由此看來,跨文化交際本身包含了文化背景這一重要內涵。
3.態度與自我認識
態度也是構成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重要要素之一。我們應該端正自己的態度,在跨文化交際中,以尊重、禮貌、友好、自尊為交際基礎。而且,我們應該有一個清楚的自我認識,深入了解自己國家的文化,了解自己的情感態度、交際風格,通過自我觀察來提高自己的自我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
三、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途徑
最近幾年的高考英語試題更加突出學生的語用能力,有一個顯著的特點是語言環境真實、需要學生掌握一定的語言運用能力,這體現在聽力、單選、完型、閱讀和寫作等各個題型中。因此,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保障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
1.詞匯教學
眾所周知,詞匯承載著大量的文化信息,詞語當中的成語、俗語和俚語和語言背后的文化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我們在進行詞匯教學的時候應該充分挖掘詞匯的內涵,比較中外兩種語言中詞匯的不同含義。例如,“龍”一詞在中國是吉祥、高貴的象征,中國人把自己當作龍的傳人,也有了“望子成龍”這樣的詞語;而在歐美國家,“dragon”一詞是暴力、狂妄的象征,因此,在翻譯“亞洲四小龍”時,翻譯為“Asian Four Tigers”而不是“Asian Four Dragons”。
2.對話教學
高中英語教材中的對話都是為了體現一定的交際功能,為了達到這個交際目的,必須將語言形式和社會文化知識結合起來。現在外語教學的普遍觀點是:語用錯誤相對比語法錯誤是更不能容忍的,因為這涉及到禮貌的問題。因此,為了交際的得體性,避免因為文化差異造成的障礙和錯誤,英語教師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應該將語言形式和其內在的文化底蘊密切結合起來。
3.課文教學
現行高中英語教材中閱讀的體裁和題材都是非常廣泛的,涉及到很多文化信息,包括一個國家的地理、語言、飲食和音樂等方面。因此,我們在進行課文教學的時候應該注意文章背后的文化內涵,拓展知識面。
參考文獻:
[1]嚴明.跨文化交際理論研究[M].哈爾濱:黑龍江大慶出版社,2009.
[2]劉明閣.跨文化交際中漢英語言文化比較研究[M].鄭州:河南大學出版社,2009.
[3]謝之君.文化中的語言及語言中的文化[J].外語界:1999(1).
作者簡介:
李國龍(1988.12—),男,西華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15級研究生,專業:學科教學,研究方向:英語。
(作者單位:西華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