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冰峰 康偉平
【摘 要】為加快信息技術和教育教學緊密融合,推進育人模式轉變,自2013年以來,浙江省教育技術中心聯合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共同組織開發微課資源,各地教育技術部門、教研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廣泛響應和高度重視這項活動,經過三年的探索與實踐,微課資源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學科覆蓋面也越來越廣。
【關鍵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指導力微課程 開發
微課是一種順應“互聯網+”時代的全新資源形態和建設模式,具有傳統資源不可替代的優勢和特點。浙江省高度重視微課資源的開發。自2013年以來,浙江省教育技術中心完成浙江微課網平臺搭建,并聯合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共同組織開發微課資源,截至目前,浙江微課網資源總量已達7700余個。這些微課資源短小精悍,趣味性強,形式靈活,有學科指導類微課(以突破學科學習重難點、輔助學科教學為目標的)、興趣拓展類微課(以滿足學生知識拓展、興趣培養、技能提升為目標的)和教師培訓類微課(以教師更新觀念、轉變思路、提升技能等為主題)。豐富多樣的微課資源給廣大師生帶來了靈感和幫助,很好地滿足了師生靈活自主、泛在化學習的需求,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緩解了農村邊遠地區師資力量薄弱、優質教育資源短缺的問題,受到了廣大師生的普遍歡迎。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力微課程是應用于教師培訓或者研修的項目微課程,是基于微課技術運用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師培訓資源的開發。因此,要如何利用微課程的資源優勢說明和傳達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的理念和策略是設計的難點和重點。
一、什么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綜合實踐活動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八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課程結構增設,是一門高度綜合的課程。從本質上講,這是一門非學科領域,是基于生活實踐領域的課程;它是基于學習者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實踐性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在教師引導下,學生自主進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是基于學生的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實際,體現對知識的綜合應用的實踐性課程,是一門與各學科課程有著本質區別的新的課程。該課程對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有極大的促進作用,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結構性突破。
教師需要在課程指導中,突出課程獨體價值和功能,并且通過領會課程含義、指導學生活動、設計和提升學生課程指導能力重點,開展和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因此,課程指導中教師要面對一些常見問題、典型案例和指導策略,需要進行不斷的實踐反思,形成相應的課程指導能力。
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力微課程的設計重點與難點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起點是學生而不是教師,學生從自身經驗中產生、形成問題,從經驗中去獲得解決問題的途徑與方法。綜合實踐活動內容不像其他學科課程內容那樣界限分明和系統化,而是具有較強的開放性,超越了傳統的學科邏輯體系。教師如何通過領會課程含義、指導學生活動、設計和提升學生課程指導能力重點,有效地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成為課程指導力微課程的設計重點與難點。
針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需要確定教師培訓的內容和結構,基于課程指導需要領會課程含義、指導學生活動、設計和提升學生課程指導能力重點,開展和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因此,通過常見問題和難點問題的認識和分析以及典型活動案例來提升課程指導能力,同時要針對微課的特點,需要精致和細化案例素材和解析重點。教師培訓只是一種培訓情境和場域的形成,開放的資源建設理念是必要的。因此,開放的平臺建設和資源建設理念是其中需要形成的概念。
三、綜合實踐活動指導力微課程開發過程
為規范微課程開發,浙江省教育技術中心和浙江省教育在教研室制定了《浙江省基礎教育微課程建設規范》(以下簡稱《規范》)和《浙江省基礎教育微課程評價指標》。《規范》要求,開發的每一門微課程應包括微課程基本信息一套、知識結構圖一套、知識點清單一份、階段性測試卷兩套、按要求編制的若干知識點學習資源及其他相關資源。其中,每個知識點學習資源含微視頻、三個微練習及相關答案、一份學習任務單及其他。為確保微課程建設質量,本微課程開發嚴格遵照《規范》要求,以團隊組建、整體規劃、分組建設、匯總審核的步驟有序開展。
(一)團隊組建
單一的課程研究骨干和單一的技術精英是不能完成這項融合性微課程的項目開發,團隊的組建需要有教師培訓、技術運用和課程研究三者的融合。
團隊最后由7位成員組成,其中教研員4名、骨干教師2名和信息技術專業人員1名。具體如表1:
(二)整體規劃
1.微課程的主旨
確定本微課程的主旨為提升教師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力,用于綜合實踐活動的校本教研或高級研修,通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踐案例分析教師指導的問題和指向,學習和認識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基礎教育中的獨特課程價值與意義,對相關理論要素進行了解并在實踐中加以應用,結合相關的課程實踐案例認識與思考,開發和指導相關的主題活動,理解學校傳統文化活動與德育活動走向課程化的方式與路徑,初步形成課程研究的意識和課程指導能力。
2.微課程知識結構圖
“知識結構圖”又稱“思維導圖”,是運用圖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級知識的關系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出來,把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本微課程通過常見問題解說了解綜合實踐活動與其他學習活動的區別,通過具體案例了解學校節日等活動的指導目標,能正確進行相關的活動指導;最后通過難點問題解惑,進一步提升指導能力,能正確進行相關的評價設計,見圖1。
圖1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力微課程知識結構總圖
知識結構圖能幫助學習者利用記憶、閱讀、思維的規律快速而有效地建立知識點之間的關系。根據微課程內在知識點的邏輯關系,每門微課程制作一套統一的知識結構圖,即每個知識點有一個知識結構圖。如校園活動指導案例解析這個點的知識結構圖,見圖2。
3.設定微課程模板
本次開發的微課程定義為:針對某一知識或主題,以微視頻為主要載體,具有相對完整知識結構的微型課程資源。區別于單一的微視頻,在微課程中微視頻只是單個知識點的其中一個要素,且各個知識點之間在內容上是有機整合的,在形式上要有統一的風格。因此,我們對綜合實踐活動指導力微課程設定了統一的模板,模板對課件首頁和尾頁的格式、頁面的主色調以及標準志性元素都做了統一規范和要求。
(三)微課制作
根據整體規劃要求,將微課程各個知識點的開發任務分解給項目組各成員。下面以《探究活動案例解析——小組循環調查模式》為例,介紹單個知識點的具體開發過程。
微視頻是每個知識點的主體。微視頻制作可以采用視頻拍攝、屏幕錄制、多媒體軟件合成或綜合運用以上多種方式進行。本次微視頻制作采用的是先用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2010錄屏,然后用camtasia studio7合成優化的方式完成。
四、結語
信息技術的發展,推動著教育的變革和創新,教師培訓類微課程是2015年浙江省微課程開發活動新增加的類別,綜合實踐活動指導力微課程只是以此為契機的一次有益的實踐和探索。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整體推進,技術對教育的影響已經越來越大,教育技術和教研部門應加強合作,著力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
【參考文獻】
[1]祝智庭,賀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電化教育研究,2012(12):5-13.
[2]胡鐵生.“微課”:區域教育信息資源發展的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3]王同聚.中小學機器人教學中“微課”的制作與應用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4(06):107—110.
[4]王玉龍,陳奕如.我國中小學微課開發與應用現狀的內容分析研究——以中國微課網的微課資源為例[J].中國遠程教育,2015(04) : 5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