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華
地理能力是學生科學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地理是學生認識自然、社會、世界、宇宙的一扇窗,它可以幫助我們“足不出戶而知天下精彩”。
地理學科目前在初中階段并非中考項目,在高中階段僅算是會考項目,學科地位很難引起學生的濃厚興趣。因此,面對地理多數學生會表現出很強的恐學性、厭學性。面對地理學科的教學困境,如何讓學生對地理學科萌發、保持學習興趣,掌握必備的地理常識是我們地理教師所需要研究解決的重要問題。多年來,我與同事們為提高地理教學效果,對地理教學方法進行了探討分析,并施行了許多有效的“妙計良方”,現共享于各位地理教師,以資參考。
一、活用現代教育技術,推陳出新,給學生帶來新鮮趣味
地理教師欲改善目前地理教學的“慘淡”境況,就必須先讓自己的頭腦跟上時代發展的形式,要努力提高教師活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水平,在課堂中要揚長避短、中西結合,擅用一切教學方法與技術手段,諸如投影、錄像、電影、電腦動畫等,讓課堂豐富多彩,不斷喚醒學生在地理學科上的興趣點,營造愉快接受地理知識的學習心態。當然,電化教學并非能完全替代傳統教學方式,也不是說越高級、越復雜的設計便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要視教學內容、教學設備條件、學情變化、應用效果反饋等因素慎重取舍。
二、提升地理教師的個人魅力,讓學生喜歡地理課堂
教師的個人魅力是指教師的課堂對學生的吸引力,如果魅力值高,學生才會興致盎然地欣賞這節課,敬佩教師的教育技能,獲得教學理想成果。在提高教師個人魅力這個問題上,我建議教師至少應從以下幾方面著重修飾:
教師外在形象要符合教師職業特點及個人氣質,盡量不穿“過時”“土氣”“隨意”“華麗”的服飾,盡量穿教師正裝,突出端莊、得體。
注重提高教師語言藝術水平,尤其是課堂語言要富于熱情和親和力,在標準性、知識性、睿智性、幽默性、時尚性等方面著重提高。要注重師生之間的溝通技巧,在面臨課堂難題時,能夠做到化難為易、變難為簡,并時常與學生談心,盡量使自己成為學生樂于交流、傾訴的知心朋友。
創造性地開展地理課堂教學活動,如編寫地理歌謠、進行地理知識競賽、地理猜謎、拼接地圖、我來主持天氣預報、小導游介紹某地等知識性與游戲性于一體的教學活動,也可把本課教學內容與傳統文化、時事新聞、生活常識等聯系起來,天南地北、國內國外、地球宇宙、古往今來,師生在課堂中各抒己見、侃侃而談,在愉快的教學氛圍中達到“授業解惑”的教育目標。
三、提升學生對地理學科的主動學習意識
為使學生能從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我經常嘗試一種“我是小老師”的課堂改革實踐方法,具體做法是,我與某位同學共同選定近期授課內容,讓同學自行“備課”,在某天課堂中劃撥五到十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充任教師對全班同學進行準備板塊的講解。此項活動的開展使學生成為教學的承擔者,等于給學生創造了一個體現教學成功的平臺,臺上的“小老師”需精心施教,臺下的受教學生們也倍覺新鮮,既活躍了課堂氣氛,也鍛煉了學生的分析能力、表達能力、心理素質、應變能力等,學生們為了能在“良性競爭”中使自己在 “小課堂”上能大放異彩,必須想方設法地琢磨在授課中的各個環節,必須事先通過個人能力充分認知板塊內容,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對地理學科的主動探究意識。通過一段時期的嘗試,我發現許多同學的課前準備都“煞費苦心”,“授課”角色都“像模像樣”,時常閃現教育亮點,時常收獲意外驚喜,這“小老師”教學模式真是一種成功的教育改革實踐。
四、用激勵手段激發學生進取心
后進生并不是一塊無法雕琢的“頑石”,教師的眼光不能只關注那些學習勤奮、成績上游的學生,全體學生的進步才意味著教育的成功。實踐證明,只要教師在思想、學習、生活等方面對后進生給予更多的關注,很多后進生就會趕超前者,用實際行動和成績回報教師的熱心、耐心、細心和信心。我們要觀察到學生所取得的各種進步,多給學生以掌聲和喝彩,發揮學生榜樣引領作用,從閃光點入手給予表揚性激勵,激發學生端正學習態度,增長學習進取心,使所有學生在學習路途上都能“抬頭前進”,享受到地理學科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悅。
總之,教學藝術不僅定位在教師對課堂的傳授、引導、駕馭的本領,更在于教師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喚醒,想要實現學生對地理教育的趣味性由“索然”向“盎然”轉變,作為地理教師,我們就不能囿于傳統教育理念,而應從“為了學生的終生發展”利益考慮,與時俱進,努力改變自己,提高自己。
(作者單位:吉林省輝南縣永康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