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茂家
摘要:為了適應新課改的要求,教師必須進行角色的轉換,從教學主導者轉變為教學引導者、組織者。新課標的要求:轉變教學理念,深入了解教材,理論實踐相結合,培養創新能力。高中生物教師的角色定位:課堂的組織者,學習的引導者,研究型教師。教師只有如此才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其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動手能力,提高生物課堂教學效率,從而促進教育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角色轉化;新課標;要求;角色定位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別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不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在傳統的高中生物課堂上,老師起著主體作用,學生往往趨于被動,生物課程自身的枯燥,再加上陳舊的說教模式,學生的學習熱情很難激發,以致于課堂效果并不理想。在新課程實踐中教師要成為觀察者、合作者,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還要成為研究者。作為一名高中生物教師,必須應盡快轉變自己的角色,從教育教學的新理念和新規律出發,重新審視自我,從中找準自己恰當合理的位置,真正保持與新課程同步成長。
一、新課標的要求
1、轉變教學理念。新課標要求,課堂應以學生為主,以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為主要目標,提倡學生之間開展探究式學習,從而使其生物學素養上升到一個新的層次。不管是教學方法,還是教學內容,新生物課程都進行了重大改革。為了適應新課改,生物教師必須轉變觀念,打破傳統束縛,盡快與新課程融在一起。
2、深入了解教材。對新的教材,教師應做新的解讀,由于剛從傳統的模式中轉變過來,需擺脫舊的教學方法,對新教材進行全面深入的研讀,吸收消化后為己所用,建立起一套新的知識框架。具體做法,如品味新教材的語言特色,思考其蘊藏的思想內涵,從而實現課程的動態性。
3、理論實踐相結合。鑒于以往的教學多是在課堂上完成,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理論知識,難以同實際生活相結合。新課改對此有了新的要求,更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因此,在課堂上,老師除了傳授理論知識,還應注重課堂的實用性。在講授理論知識時,如講“植物激素”這一節,可通過多媒體以圖片或聲頻音頻的方式向同學展示,并設計實例加以解釋說明,既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又給學生以直觀的感覺,并了解了植物激素在實際中所起到的作用。此外,還應多開展課外活動,生物這一學科可通過生活觀察學到很多知識,學生記得也很牢固。
4、培養創新能力。創造力是新課標的另一大要求,只有創新,才有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目的也是手段,但教師的創新同樣重要。教師應勇于實踐,主動積極的探索,只有如此,學生才能受其影響,形成自己的不斷創新。
二、高中生物教師的角色定位
1、課堂的組織者。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陣地,教師為此需要營造一個寬松愉悅的教學環境。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除了把握學生的心理規律,還應予以一定的獎勵。如“生態系統穩定”這一節,教師完全可以將內容濃縮到校園中來,將校園看成是一個生態系統,讓學生根據所學知識為校園設計綠化方案,在總結評價時予以褒獎,既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激發了學習興趣。課堂過于嚴肅或枯燥,都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反而會引起厭倦情緒。因此,教師要營造一個寬松愉悅的課堂環境,使學生的心理和精神得到放松,由于課堂氣氛融洽,學生的思維才能更加活躍,才能激起學習熱情,同時還有利于其學習主動性的提高。如在講“從生物圈到細胞”一節時,可讓學生自由討論,大膽發言,觀點的對錯并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2、學習的引導者。在新課改下,教師已不再占據主導地位,而是以引導學生為主。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因為發現問題是創造型思維的體現,因此,老師應當引導學生質疑。當學生有疑問后,才能獨立思考,主動學習。其次,要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每個人的知識面和理解能力都不一樣,通過相互之間的合作,可使其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而且通過交流可拓展認識面,同時還能促進彼此間的友誼。再者,還應引導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把所學知識真正化為己用。最后,良好的學習習慣也相當重要,教師在學習中,應根據不同學生各自特點引導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培養良好的習慣。
3、研究型教師。主要是針對教師素質一種自我提升,生物教師以研究者的眼光看待教學活動中的每一個環節,不斷思考,定期記好心得感悟,不斷往本專業深處探究,爭取探索出更適合的教學方法。只有深入地研究,才有可能創新,從而促進生物教學新的進步。同時,這也是教師自我鞏固、自我反思、自我提高的一個過程。
綜上分析可知,為適應新課改的要求,教師必須進行角色的轉換,從教學主導者轉變為教學引導者、組織者,如此才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其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動手能力,提高生物課堂教學效率,從而促進教育事業的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