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正由制度化逐漸發展改變,為達到目標取向正確,又切合實際的發展,要努力構建開放式的教育模式,本文討論并了解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發展的取向,有助于我們對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與把握。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開放式;構建
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新的情況,社會處于前所未有的開放性融合中,處于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元化、價值取向多樣化的社會轉型重構中。時代的變化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順應社會發展要求,敏感的把握時代走向,努力用全新的理念指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
一、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取向
目前,眾多高校大多都采取了相同的教育模式——制度化教育模式。制度化教育模式指的是單純地依靠規章制度進行教育與管理的教育模式。它使學校的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者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這種模式的構建對于促使學生遵紀守法成為了最為有效的組織形式。同時,在此種章法之下,可以迅速地構建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結構框架,便于教育工作者的操作。這一教育模式所具有的長處,使得眾多高校普遍的運用于實踐之中,成為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形式。它以制度的實施為主要工作方法,以統一學生的思想和認識為主要教育目標,以思想政治工作者為中心,以學生是否遵紀守法為主要評估手段,構建了普通高校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系統。但這種相對死板的教育模式,對于學生探索精神、創造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以及學生積極性、主動性的發揮,都沒有實質性的幫助,存在了突出的現實問題。
首先,開放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交往互動教育”,交往通常是指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影響,馬克思認為:人的自我創造是在與客觀世界的交往中實現的,人正是在跟多種客觀對象的相互作用中獲得發展的。開放式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在教育過程中實現師生間,生生間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溝通與相互理解。讓學生在各種信息互換中不斷學習獲得和實現自身發展。其次,開放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公民意識教育”,公民意識作為一種社會意識的存在形式,表現為人們對公民作為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事務等活動主體參與性的一種心理認同與理性自覺。現代民主社會的核心理念和價值促進了現代公民意識的提升。現代公民意識最核心的理念強調的是人的主體意識覺醒和個性解放。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要激發學生主體意識的覺醒和引導學生健康個性的形成,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培育現代公民意識的根本,造就現代政治公民,從而促使大學生的人格長成和精神品質的提升。最后,開放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自我教育”,教育與自我教育是個統一的過程。自我教育在一定意義上來說是教育的結果,又是實現進一步教育的條件或內部動力。因此,在教育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主體作用。開放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注重教育對象的自我構建過程的,培養大學生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自我激勵的能力。可見開放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時代的必然選擇。
二、構建開放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1.樹立開放的思想政治教育觀念。
首先,要加大對大學生開放性的教育,這是我們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所謂開放性,就是指主體在輸入和輸出信息、能量的過程中,能夠擁有和保持與外界交換信息、能量的最佳調控功能。對大學生來說,開放性教育應該以觀念的開放性和人際關系的開放性為基礎。大學生觀念的開放首先是對自己的體驗持開放的態度,能夠學會坦然地接受,而不是排斥,甚至抵御自己的各種體驗,觀念的開放。
2.拓展開放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和方法。
首先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內容。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主渠道,在努力增強必修課教學、配套選修課教學效果的同時,要充分發揮課外教學與自學、社會實踐以及各種豐富多彩的健康向上的“主題日”活動,以開放的標準拓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與外延,努力實現內容創新,增強時代感,提高針對性、主動性和時效性。其次,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圍繞重大事件、重要紀念日對學生進行集中教育,推動理論學習,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種活動之中;經常舉辦人文科學知識講座,弘揚人文精神,寓教于樂,以收“潤物無聲”之效。再次,建設高校網上思想政治教育陣地。建設思想政治教育數據庫,建立教育互聯網平臺,加大教育軟件的開發力度,不斷保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技先進性,努力營造出全新的網絡文化氛圍,豐富和發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
3.創設開放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
思想政治教育要順應新的時代潮流,要與黨和國家的開放體系相融合,就必須徹底擺脫以往教育的封閉性,順應現代教育的開放性,創設開放性的教育環境。充分利用校內外力,形成育人合力,努力營造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校園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環境;校外各級地方黨委和政府也應致力于營造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氛圍,宣傳、理論、教育、新聞、出版、文藝等部門必須堅持育人首位的原則,凈化社會環境,形成積極健康的社會環境。
【參考文獻】
[1]劉孟學,陳普.淺論思想政治教育的開放性〔J〕.理論導刊,2004(2)
[2]章德峰.適應WTO要求,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開放性〔J〕.求實,2002(7)
作者簡介:李榮,1993-04-26,籍貫:山西省晉中市祁縣,學校:山西財經大學,專業:馬克思主義理論,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