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
【摘 要】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新課改對高中化學提出了新的要求,作為素質教育中一門基礎性學科,化學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因此教師的教學任務不僅是要傳授知識而且還要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化學知識,教師教學任務的更新對其教學方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關鍵詞】高中化學 學生主體 實驗教學 探究教學 多媒體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2.107
學生在進入高中階段之前雖然有了一定的化學理論基礎,但是教師要充分注意到高中化學在理論上的體系化和深入的特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僵守傳統的教學方法。例如課堂形式單一、教師講課內容不夠生動、實驗教學開展的太少、忽視學生主體能力培養等等。本人在結合自身教學實踐的基礎上對高中化學的教學方法進行了以下四個方面的總結,希望對其他教師的教學有借鑒意義。
首先,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教育理論的不斷深化對學生的主體地位越來越關注,教師應該提前做好充分的理論準備,對教育理論有深入的了解,改變固有的傳統師生觀,意識到學生在授課過程中的主動性。不少教師雖然知道新課程的目標教學對學生地位的關注,但是由于自身理論素養不夠,因此在實踐教學中并不能有所改觀,還是沿襲以往填鴨式的教學,嚴重影響學生自主能力的發展,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喪失興趣。因此建議教師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脫離原來的灌輸式教學方法,有選擇的教會學生基本概念和化學反應原理,留給學生自由開發和思考的空間,鍛煉其獨立思考的能力。
二是,不要過于關注理論知識的教授而忽略對學生學習能力和實際操作技能等的訓練,導致學生出現高分低能的現象,不利于其今后的全面發展。
三是,開展形式豐富的課堂教學,例如學生之間互幫互助的學習形式,進行小組討論互相學習,充分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在交流中幫助學生養成積極思考的好習慣,擺脫長久以來形成對教師的依賴性,培養其自主性。
四是,在學習新的知識時,要求學生預習知識,并且發現問題,上課帶著問題去聽講,在老師講完之后,師生可以根據在本節課堂中發現的問題進行討論,實現師生之間的互動,打破傳統教學的僵化模式。
五是,教師要注重把課堂知識和學生的現實生活聯系起來,激發學生對化學的好奇和興趣,激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極思考、注意觀察、發現問題,從而潛移默化促進其主體性的發展。例如,打開可樂時會冒氣泡是因為碳酸和氧氣發生反應所致,或者咬過的蘋果放在空中會發黃是因為鐵和氧氣反應生成氧化鐵的原因。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多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多提出問題。總之,教師要在教學的整個過程中做一位引導者,以學生為主體和中心,實現新的教學模式的轉變。
其次,教師要多開展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高中化學是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實驗教學可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吸收和轉化,實現知識與技能的統一。不少教師考慮到實驗教學的危險性比較大、耗時長、見效慢等因素,每個學期開設一兩節實驗課。然而在實驗項目的選擇上也多選擇一些流程比較簡單的類型,導致實驗課流于形式,并沒有發揮出其應有的效能,學生對實驗的積極性也不高。在此我建議教師一方面要給予實驗課足夠的重視,每個學期至少開設三節實驗課,并且選擇多組難度適宜的實驗,具有一定的挑戰性但是不能過于難做而打擊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其中一組實驗進行操作。另一方面在實驗操作之前,教師需要對實驗中的注意事項對學生詳細的講解,但是不可過于繁瑣,教師的語言要精煉簡短,把大部分時間留給學生。
另外在實驗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想法,在不影響實驗結果和安全的前提下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改變試驗中的量,尊重學生的意見。教師也要對操作能力比較弱的同學給予鼓勵和幫助,逐步建立其自信心,形成對化學實驗的興趣。教師不僅是實驗的引導者、監督者,還是整個實驗過程的參與者,教師以自己的實踐操作對學生產生良好的影響,充分發揮自身的教學資源,逐漸形成平等、友好、相互尊重的新型師生關系。
再者,建議教師進行探究式教學。探究式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合作、探究”型教學方法,是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發現問題并且進行實驗之后,獨立分析問題,從而培養其化學探究能力。不少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并不關注對學生問題分析能力的培養,在講實驗的時候總是一股腦把流程和結果分析全部告訴學生,沒有任何疑問,當然被動方也不會產生什么問題需要進一步探究。例如,在學習了鈉和水的反應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想象如果鈉和硫酸銅放在一起會發生什么反應呢?先鼓勵學生進行思考,在對銅和鈉的屬性有基本了解的基礎上,學生會形成不同的猜測,教師利用各種猜測形成問題情境,然后組織分小組進行實驗,觀察實驗結果,發現不僅有氣體產生,而且還有藍色沉淀物,引導學生對所發生的化學反應進行總結,并且嘗試寫出其化學反應方程式。在探究式教學中,學生的好奇心、動手能力被充分的調動和發揮出來,和之前的“我教你學”式教學模式相比具有極大的優越性。
最后,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該多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充分開發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大部分教師只是利用多媒體簡單的呈現功能,代替書面的展示,并沒有實現真正的運用多媒體教學。因此教師可以進行如下改進:
一是利用多媒體的聲音和視覺呈現功能,在講到金屬的燃燒時,現場做演示可能耗時會比較久,完全可以將實際操作放在實驗課上,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呈現煙花燃放的視覺效果,在學生欣賞的過程中,為其揭開煙花的神秘面紗,原來是各種金屬粉末燃燒形成的。
二是利用多媒體對動態的呈現功能。教師日常需要在講課中為學生講解實驗器材的使用方法,像試管、燒杯、酒精燈等,由于課時局限,教師邊操作還要邊解說,需要很長時間。這時多媒體就可以為學生呈現動態圖片,教師可以根據圖片上動作的演示為學生講解,生動形象又有效地幫助其建立正確的實驗行為。
三是多媒體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效果,例如在講到酸雨的巨大危害一課時,大部分學生沒有見過酸雨,只是在傳聞中聽過其腐蝕性,但是當教師將圖片和視頻放映在學生面前時,相信其會對酸雨產生深刻的印象。
綜上所述,高中化學的教學方法是多樣的,需要教師不斷探索和更新教學技能,以學生的需要為出發點,關注理論和實踐的統一,促進知識和實驗技能的共同發展,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出綜合發展、具備高度獨立和創新意識的新一代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