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杰
摘 要 新課改已經實施很多年了,隨著課改的深入,課堂教學效率方面明顯得到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也不例外。但是還是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教學方式比較單一,課堂氣氛不活躍,教學效率不高。作為農村的一名一線的小學語文教師,要以語文新課改要求為根本,利用有限的教學資源,轉變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本文結合我教學實際,從生活化教學方式,師生角色轉變幾個方面進行嘗試,以作交流與參考。
關鍵詞 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方式 轉變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8-0025-02
在傳統的語文課堂教中學,過分看重語文的學科地位,一味強調學科知識系統的嚴密性,注重學科知識傳承、統一和集中。在這種觀念下,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就發生了變化,老師是孤立的,學生的學習也是被動的。而新課程的改革貼近我們的生活,這就要求我們改變傳統的語文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讓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來源于生活,那么就必須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教學。
一、教學模式采用生活化
首先,創設生活化的課堂教學環境在以往傳統的課堂教學中,過分強調了學習的功能。在新課改下的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應該是快樂的,師生之間的交流應該是輕松愉悅、無拘無束。例如:在教學《玩具柜臺前的孩子》一文時,準備好一些玩具包括玩具小汽車,藥品盒子,把教室重新布置為一個商場模式。我扮成售貨員阿姨,幾位學生有的扮成顧客,找一位學生當男孩的“媽媽”,然后開始閱讀課文,根據課文內容,展示出一個個動人的教學情境,讓老師和同學們在這樣的課堂環境中盡情交流思想、表達情感,讓同學們懂得在生活中關愛父母、關心他人的道理。
其次,融入生活化的語文課堂教學。老師在教學時就需要引導學生觀察生活、感受生活、思索生活、升華生活,將學生在生活中積累的知識經驗與教材內容、學生的學習活動結合起來,進行鏈接、拓展。例如:在教學《爬山虎的角》一文時,爬山虎其實對于很多學生并不陌生,但在生活中真正認真細致觀察的同學并不多,那么上課時,教師提出明確的觀察任務,讓學生到現實生活中去觀察爬山虎是怎樣用它的腳去爬山的。把課文內容與學生的親生經歷結合起來,在生活中學習,這樣,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時,進行討論、交流、合作學習,在此基礎上教師適當的進行指導,學生理解起來就會如魚得水,簡單的多。
二、教學方式上有所創新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課堂活動主要集中在學生的聽、學生的說、學生的寫以及綜合應用。這樣的課堂活動中,如果把學生生活中的人和事引入課堂教學中,豐富教學活動,比如加入小學的表演、學生的唱歌和學生繪畫等,這樣可以把聽、說、讀、寫結合起來,讓整個課堂充滿活躍的氣氛。如教學《坐井觀天》一課時,利用多媒體呈現出一口井、青蛙、小鳥以及播放《井底之蛙》的配樂,創設一個有趣的情境。學生在配樂中展開想象,然后邊聽配樂邊用繪畫的形式把聽到的情境描繪出來。配樂和繪畫結束后,教師可以巡視下學生的繪畫,然后挑選幾幅學生的作品,展示給學生看,讓學生討論交流,同時進行表演。在表演中讓學生充當不同的角色,小鳥可以給性格內向的女孩來表演,青蛙可以讓性格外向的男孩表演,說話流利的男孩表演敘述的作者,把這些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讓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
三、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
新課程改革后,課堂模式發生了變化,教師成了課堂學習的引導者,甚至是學習的參與者。跟學生共同構成了一個學習共同體,學生成了課堂學習中的演員,教師成了課堂學習中的導演。這樣,課堂教學環境變得溫馨、和諧,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學習學的快樂,教師教的也快樂,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很高。
例如:在教學生進行識字的時候,可以改變過去傳統的教學模式,可以采用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等形式。課堂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自己試猜、借助工具書、請教他人、借助拼音等多種途徑來識字;其次,可以讓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參與識字,比如廣告牌、食品包裝袋、路標、街標、單位名稱牌,電視、聽廣播等,這些上面也有很多字需要學生去識圖;再次,也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手段展示各字的書寫圖片或者畫出簡筆畫,對那些象形字如“日、月、水、火、山、石、田、土、口、目”,借助多媒體手段,學生通過觀察,把想象和聯想結合在一起,在對比中掌握這些字。這樣學生不僅能快速的記住這些漢字,還能發現規律,在以后的學習活動遇到類似的字,就會來聯想這樣的方法。
參考文獻:
[1]齊軍.教學空間的內涵及與鄰近概念的關系摭論[J].上海教育科研,2011,(04).
[2]張銀.邁向課堂學習共同體:內涵、價值與行動策略[J].現代教育技術,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