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秀麗
【摘要】主題活動是許多幼兒園課程實施的主要形式。面對豐富多彩的自然事物和社會生活,我們的教師在主題活動的內容中出現了許多困惑:①用以往分科的教學理念去實施主題教學,很難體現主題的完整性和連貫性;②有些活動無法在集體教學中很好地開展;③新教材中的有些內容有明顯的地域性,有些活動不能照本宣科;④新教材比以往更注重環境的教育功能等……可見,我們的一些教師教了這么多年,還似乎總停留于一個執行、操作定位,走不出分科教學模式;為此,本文試著以幼兒園主題內容的選擇與拓展為切入口談談我們的點滴經驗。
【關鍵詞】主題 教材 興趣
一、主題內容的選擇。我們在選擇教材時發現,有的時候教師所準備的活動內容幼兒不怎么感興趣,對此我們認為應該首先考慮活動的主題是否符合大多數幼兒的發展水平和需要,對教材進行刪選和替換。最好的課程也有其不適合和不完善的一面,它需要教師去調整、去補充,去選擇合適的內容,根據特定的需要靈活地組織實施。因此,在具體實施中,我們選擇主題時經常會思考一些具體性的問題,如:這個主題孩子會喜歡嗎?符合孩子當前的興趣和需要嗎?該達成哪些目標?能引起哪些學習興趣?可提供給幼兒什么學習經驗?主題所需的材料易獲得嗎?有沒有經驗進行銜接與連貫?針對這一系列的問題,我們的做法是:
(一)整合多種優秀幼兒教育課程,新《綱要》明確指出:“教育活動的組織和實施過程是教師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的過程。教師結合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計劃靈活執行。”教材是主要的教學資源,是教與學的重要憑借。如何利用有限的教育資源促進教學的最大發展,是新形勢下幼兒教師在提高有效教學時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因此,在新課程實施中,我們以現行的建構式課程為主、以幼兒園課程指導、幼兒園活動整合課程為輔,采取三結合的方式,要求教師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和拓展主題內容,可以說,因為有了這些優秀幼兒教育課程的有機整合,才能讓一道道難題迎刃而解。
(二)把握各種教育契機,《綱要》要求我們要善于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游戲和偶發事件中所蘊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為此,我們始終堅持在觀察幼兒、走近幼兒、了解幼兒、尊重幼兒的基礎上,不放過任何一個有價值的教育契機進行主題的選擇與確定。
1、抓住幼兒的興趣點確定主題,興趣是積極探索某種事物或進行活動的傾向,是發展智力的重要條件。教師要善于觀察幼兒的舉動,聆聽幼兒的聲音,了解幼兒的興趣,關注幼兒的需要,捕捉有價值的信息并衍生出有意義的主題。主題是以幼兒的興趣為切入點的,活動內容切合了幼兒的需要和探究欲望,幼兒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發揮。
2、結合節日、季節的變換確定主題,在確定主題時,教師應充分挖掘節日和季節里所隱含的教育價值,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如:離“端午節”這一傳統的節日還有一段時間,于是我們開展了“過端午”這一主題活動,請奶奶們來園講有關端午節的故事,教孩子包粽子、做香包。同樣,新年、元宵節、中秋節、圣誕節等在我們的教育實踐中都相應地生成了有價值的主題活動。再有,一年四季,各自都蘊含著豐富的教育內涵,像美麗的春天、炎熱的夏天、金色的秋天、寒冷的冬天等,都可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
3、根據幼兒的已有經驗和最近發展區確定主題,主題選擇的內容應該是資源比較豐富,孩子熟悉的、容易接觸的,貼近幼兒“最近發展區”的。這樣,教師就容易利用這種資源組織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從幼兒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有興趣和好奇心,學習運用感官感知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現象等發展目標來考慮。
二、主題內容的拓展,以幼兒發展為本,我們既要尊重幼兒的生活經驗、興趣和文化背景,同時也應該為幼兒提供更多的可以理解、可以感受、可以操作的環境內容與材料。我們大膽地嘗試把主題融入到區域活動中,在游戲中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這時,我們拓展主題內容的途徑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一)幼兒當前的興趣和需要,抓住幼兒的興趣點,去引導、關注、幫助幼兒去探索、去實踐,從而找到發展幼兒能力的切入點。
(二) 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是教育的最終目的。晨間活動時,孩子們發現泄了氣的皮球不管怎樣拍不見離地。教師也抓住這一教育契機,引導幼兒清理玩具、給皮球打氣。在活動的過程中,孩子們學會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掌握了皮球打氣的要領,懂得了勞動的辛勞。
(三)幼兒身邊的本土資源,新《綱要》明確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和社區教育資源,擴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空間。”強調了對本土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強調了當地社區文化歷史場所和社會生活作為教育資源,讓幼兒從身邊的生活中體驗本土文化的深刻內涵。
三、實施過程中的感悟,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幼兒園課程也走向“以目標的發展性,內容的豐富性,方法的多樣性和評價的實踐性”為特征的多元、開放的改革之路,幼兒不再是課程的受體,而是課程的主體。所以,我們在選擇和拓展主題時要處理好主題的預設與生成的關系,預設和生成的主題內容各有其優勢。預設的主題活動教師考慮得較為周密,活動組織的計劃性、針對性較強,能按預設內容有條不紊地落實目標。生成的主題活動,教師能較好地尊重幼兒的意愿,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幼兒強烈的探索欲望,挖掘幼兒的創造潛能。
總之,在實施主題內容的選擇與拓展的過程中,我們覺得有效地、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身邊有價值的教育資源和教育契機,以促進幼兒的最大發展,是我們選擇與拓展幼兒園主題內容的宗旨和前提。但同時也要慎重行事,切忌牽強附會。主題內容的選擇、改編和拓展要立足于促進幼兒最大發展,獲得最大教學效能。當然,沒有最好的課程,只有更好的課程。在今后的實施中,我們將繼續尋找現行教材與現實生活中的契合點、連接點、聯系點,使課程變得更好。
【參考文獻】
[1]王春燕、王秀萍、秦元東編著:《幼兒園課程論》,新時代出版社,2005年4月
[2]朱慕菊主編:《走進新課程》,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