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燕玲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教育教學對教師們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做到一視同仁,要將全部的學生都培養成為創新型的人才。但是在目前的教學之中,哪個班級之中都存在較多的差生,要知道“十個指頭有長短,出水芙蓉有高低。”學生之間存在差異是必然的,學生們不可能每個成績都很優秀,思想品質都一樣高貴。因此,教師需要做的是探索出差生存在的根源問題,進而分析出可行的差生轉變策略,促使學生們可以得到整體的發展。
【關鍵詞】差生 轉變策略 學生
差生能否轉變決定著教師的教學質量,教師必須充分重視這個問題,只有將差生順利轉變之后,教育工作才可以落實到實處,才可以使教學活動順利的開展,班風和校風才可以良好的發展,自然社會風氣也會隨之好轉,這樣才可以為社會培養出合格的人才。因此,教師在教學之中要意識到差生轉變的現實意義,以下是筆者對差生轉變提出的一些策略,期望可以幫助促使學生們全面的發展。
一、建立亦師亦友的師生關系
差生之所以沒有學習的興趣,很大的原因是差生存在自卑的心理,因為他們很少受到教師、同學和家長的肯定。因此,教師要抓住差生這樣的心理,給予差生渴望的關心、愛護、理解和尊重。要主動和差生進行交流,用真情去打動學生,幫助學生解決他們學習、生活之中的困境,引導他們感受到學習到知識的喜悅。同時,和差生進行交流之時,教師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要讓差生覺得教師是和藹和親的、可信的,這樣差生便會在和教師的相處之中敞開心扉,逐漸和教師建立亦師亦友的師生關系,這樣對于差生的心理、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學習情感等都會有較大的促進作用,會使差生產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對學習產生興趣。
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師生能否建立一種良好的人際關系決定教學的成敗得失。師生關系的融洽是師生互相起著主導作用。師愛是基礎。”鑒于此,當差生和教師建立亦師亦友的師生關系之后,便會對教師產生感激和愧疚的情緒,會進行自我暗示,努力改變自身學習的不足之處,進而向正確的方向轉變。同時,在差生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隨時關注他們的動態,對于學生遇到的難題,進行及時的啟發和點撥,使學生發散自身的思維,解決掉難題,這樣便會使學生更樂于接受教師的教育。因此,教師想要和學生建立亦師亦友的師生關系,便必須要不斷探索和尋找,創造和學生在情感上的交融點,這樣才可以達到有效的教育,才可以逐漸達到差生轉變的目的。
二、教師要善于尋找合適的教育機會
對于差生的轉變之路,教師不可以過于著急,要先尋找合適的教育機會,這樣才會逐漸有成效,才會逐漸達到最佳的效果,逐漸達到教育與轉化的目的。教師在課堂之中要重視對差生的教育,主動提問他們回答問題,要及時的肯定的他們的進步,使學生意識到自己確實在進步,自然會更熱衷于學習,自然會樂于接受教師的教學引導。鑒于此,教師要善于發掘差生身上的潛力,與學生建立情感上的聯系,當學生遇到難以解決的難題時,如果教師可以及時的進行關心和提供建議,學生解決問題之后,便會對教師的感情更加深厚。可以抓住這一機會,引導學生樹立面對困難不能輕言放棄的精神,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勇于戰勝挫折,獲得成功,這對于差生的思想、精神都有較大的幫助,可以促使學生健康的成長。
三、要根據學生特點,采取科學的教學方式
目前絕大多數的差生對于學習都處于被動的狀態,且會存在恐懼的心理。他們不愛學習,且害怕吃苦。隨著年級的增高,學生會感覺學習的內容越來越多,且內容越來越難,自然會覺得學習更沒趣了,因此,教師必須改變這種現狀,要根據學生的特點,采取科學的教學方式:
1、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激發“差生”的學習熱情
差生普遍在課堂之中會存在注意力易分散的現象,所以教師可以將學習內容化難為易,化多為精,精講多練習,這樣在短的課堂之中才會逐漸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但是這些都需要有一個愉悅的課堂環境。差生對于較難的問題會回答不上來,教師可以用難易適合的問題去提問他們,使他們回答的有把握;當差生回答正確之時,教師要用微笑肯定他們,用豎大拇指的形式鼓勵他們,這樣差生便會體會到學習的樂趣,便會逐漸具有學習的熱情。這樣長期堅持下來,差生會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真正的達到學有所獲的目的。同時為了保持差生的學習動力,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設計一些游戲環節、競賽環節、角色扮演的環節,這樣多元化的教學形式,可以使學生在快樂的課堂氣氛中學習知識,進而提高差生學習的效率。
2、建立家長和老師聯合的轉變方式
學習對于差生而言是一件較難的事情,如果沒有家長和老師聯合起來,“差生”恨到達到學習效果,老師要善于利用家長關心孩子學習這一特點,巧用家長會,及家長來訪常和他們聯系,盡最大努力和家長配合起來,督促孩子做作業,及時鞏固等。這對“差生”成績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
【總結】
綜上所述,差生的轉變是一個繁雜且長期的工程,教師轉變差生之時,首先需要和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尊重和關愛學生;其次,要尋找最佳的教學時機,引導差生樹立克服困難、戰勝挫折、勇于挑戰的學習精神;最后老師要采取適合差生身心發展的科學方式,促使差生積極快樂的學習,這樣才可以轉件達到差生的轉變的目的,使全體學生可以整體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齊聰,俞愛宗,蹇波. 期望效應與破窗效應在小學“后進生”管理中的應用[J]. 現代教育科學. 2014(10)
[2]趙清枝. 淺議初中數學后進生的轉化[J]. 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 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