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珊
【關鍵詞】 閱讀教學;非智力因素;培養
【中圖分類號】 G62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 18—0050—01
閱讀教學主體活動是學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協同活動。在目前的閱讀教學中,學生出現的“少”“慢”“差”“費”等現象,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教師在教學中只注重智力因素的開發,而忽略了非智力因素起到的重要作用,從而造成了學生思維僵化,使學生喪失了主動思考的能力,且難以擦出思維的火花。
學生在進行高效學習時,不僅需要良好的智力因素,同時還需要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我國著名的心理學家潘菽曾指出:任何知識的學習過程,都包含著一系列復雜的心理活動的過程。其中一類是有關認知活動本身的,如感覺、知覺、記憶、想象與思維,另一類是有關學習積極性的,如注意、情感、情緒、意志等。前者直接涉及到學習本身的是智力因素,后者是與個性心理特征和學習動機密切相關的,實際上指非智力因素。
我們經常能夠發現這樣一種看似奇怪的現象:班級中有個別的學生平時上課并不是很用功,但作業對他們來說并非難事。當其他同學還在埋頭思考時,他卻早已完成作業出去玩耍了。可是每次考試,成績又總是名列前茅。這種看似奇怪的現象其實并不奇怪,深究其因,并非這些學生智商很高或者有著獨特的學習天賦,他們除了能領會知識要點外,更主要的是有著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然而,這種非智力因素并不是與生俱來的,它需要有一個教育、培養、強化、發展的過程。那么,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呢?筆者認為應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在非智力因素中,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心理因素和激發學生智力活動的動力。那么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呢?在未開始學習時先提出一些有趣的問題,讓學生帶著興趣進入到閱讀學習中,使得學生本來的被動接受,變成了主動索取。而且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利用多媒體進行閱讀教學,一篇配有動畫、音樂的多媒體課件相比印刷的紙質課文,對于小學生這個年齡的吸引力不言而喻。這同樣也激發和增強了學生學習的動機和動力。
第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誘發學生的求知欲。“興趣是積極探索某種事物或進行某種活動的傾向”,它是求知的起點,是思維培養和能力提高的內在動力,是激發創造性思維、開發智力的催化劑,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教師不僅要準確地、藝術地傳授知識,而且要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生的心理活動指向集中到“知識王國”里來。
開拓學生們的想象力,客觀事物之間總是相互聯系的,其保留在頭腦中的印跡也會相互聯系,因而人們在看到一事物會想到另一事物,這就是想象力,它是創造思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閱讀學習所具備的能力。學生可以將自己體會觀察到的最有特色的場景、人物通過想象勾畫出來,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發揮他們的拓展性想象和延伸性想象,并設計一些新穎活潑的題目,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第三,利用閱讀過程中的典型事例教育學生,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意志。在閱讀學習過程中我們經常可以遇見一些擁有堅強學習意志的典型事例,如《學奕》,《鑿壁偷光》,《鐵杵磨成針》等等,在學習這些類型的課文時,應該對學生進行引導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意志,以便于形成完善的人格。意志體現著人的主觀能動性,是人特有的心理現象,意志是自覺確定目的,并根據目的調節和支配自己的行動,克服困難,實現預定目的的心理過程,學習意志是為了實現學習目標而努力克服困難的心理活動,是學習能動性的重要體現,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方面,學生擁有良好的學習意志對其智力的發展也是有良好的推動作用的。
第四,利用開放性題目的作業幫助學生“溫故而述新”。在進行作業布置時,可以通過一些開放性的題目來讓學生說出自己想說的,讓學生開拓思維,學生在閱讀這些開放性題目的時候不單會復習課文,同時也講述自己想說的話,這既鍛煉了學生語言的組織能力,也是對語文能力的一種提高,再加上讓學生自由發揮的題目,可以幫助學生跳出思維定式。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們教師的教學方法應發展學生的全面素質,不能只注重培養智力因素,同時對于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予以忽視,將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也應放在日常的教學之中,這樣兩者才能相輔相成,學生不但學得省力,對于學生全面素質的提升及以后的發展有深遠的意義。
編輯:趙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