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巧蘭
【關鍵詞】 初中語文;自學能力;學習興趣;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33.3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18—0053—01
語文老師要在具體的教學中讓學生學會學習,能自己把握自己,選擇閱讀開闊視野,并能合理利用時間,讓時間變得更有效率。從而讓學生在教學中有針對性地提高自學能力,提高對語文的學習興趣,自覺地學好語文。
一、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語文雖然和所有學科一樣,要向學生傳授最基礎的知識,但語文的豐富性,決定了它的屬性。語文是一門語言學科,它的語言又使它比其他學科有了更豐富的感情,有了表達的能力。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這門學科在我們生活中不但有工具性,還有人文性,它們兩者和諧統一,才能讓我們真正感悟到語文知識的魅力。所以作為初中語文老師,我們要在具體的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動力,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不由自主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在研究、探索的過程中獲取更多的新知識。
為了更加深入地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作為初中語文老師,在具體的教學中,我們應從多方面入手,比如把語文學習與生活聯系起來。根據課堂內容,或者所學知識,所悟的道理,讓學生結合實際在生活中去學習語文,如,走入社會,開展社會調查。也可以走上街頭,阻止違反交通規則的行人,給他們講明利害,從自身的理解,講明我們每一個人為什么要遵守交通規則等。當然,為了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我們還可以和他們一起分析熱播電影、電視劇,討論一下那些電影或電視劇受熱捧的原因,然后和學生一起看看片段,加深理解。比如《爸爸去哪兒》、《1942》這兩部電影,一部是純娛樂的電影,一部是講述中國歷史的電影,學生在研究、分析之后一定會有自己的理解。所以說,讓學生到生活中去學語文,有助于培養學生學語文的興趣,從而在興趣的帶領下主動地學語文。更何況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入社會,開展社會調查,將所學知識服務于社會,這必將大大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如此把枯燥的課堂變成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教學方式,且與我們的生活相結合,學生會對語文自然產生興趣,從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的能力
在任何一門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對學生來說都是大有裨益的。當然,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自覺學習能力更是不可缺少。所以,作為初中語文老師,我們要在具體的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為主體,不要一講到底,填鴨式灌輸,給學生一些時間讓學生思考,鉆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終身教育局局長保羅·郎格朗說:“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可見培養學生自覺學習的能力是教學內容的重中之重。一個學生從小到大在學校里學到的知識,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所占的比例相當少。讓學生以后做一個能適應社會,適合工作的人,培養學生自覺學習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這會讓學生在工作、生活中用自學的方式獲取更多的新知識、掌握更先進的技術設備,這才是我們當下除了知識教育之外的另一個教育的重點。所以,作為初中語文老師,培養學生自學語文的能力,需要從多方面入手,激發學生的思維,創造學生自學的機會,讓他們把自學當成一種習慣。
三、以訓練加強學生的自學能力
學生的自學能力老師在教學中的培養固然重要,但是也要結合一定的練習,讓學生習慣自學,并從自學中獲得樂趣。比如,我們首先在預習中讓學生學會自學。老師在給學生要求預習的內容時,要讓學生閱讀課文、找到中心句,并分析課文想想作者寫這篇課文的目的。其次是用一些小小的比賽,比如查字典、校稿子、描寫一件小小事物,這些都能提高學生自學意識,增加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積累。再次,多組織一些有趣的活動。帶學生去郊外寫生,或者寫寫校園一角。也可以讓學生記日記、編輯手抄報等。以上這些訓練都可以從根本上加強學生的自學能力,從而使他們養成自學習慣,學好初中語文。
當然,培養初中生語文自學能力的方法還有很多,這需要在具體的教學中,讓學生有思考、探索的時間,要讓他們自己在“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探索中,獲得新知。給學生自學的機會,讓學生習慣自學,時間一長學生自然就培養出了自學的能力,從而對語文學習就不再是被動的態度,而是主動、積極的態度。這是我們教學要達到的目的。
編輯:劉於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