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莉麗
中圖分類號:G63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7-0023-02
“課前三分鐘”是筆者近幾年閉門造車的一個做法,后經過交流學習發現,有一些老師也在巧妙地利用課前三分鐘。這塊陣地可作為改進教學方式,增強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的一個突破口。眾所周知,培養學生語文能力包括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說話能力和聽話能力。但在具體的語文教學中大部分教師卻側重閱讀和寫作方面的訓練,往往忽略了說話和聽話能力的訓練。這是我們語文教學中的一個失誤。有的老師也知道說話能力的重要性,但在考試中難于體現和訓練方法難以把握,造成對學生說話訓練的不足。那么怎樣訓練學生的說話能力呢?堅守“課前三分鐘”陣地就體現出了它的重要性了。
一般來說,課前預備鈴一響,學生應該迅速回到課堂上并做好下一節課的準備工作,但恰恰相反,他們總是對課間情有獨鐘,表現的是依依不舍,甚至有些同學還沉浸在其中,樂不思蜀。如果我們教師一上課就一成不變地“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新的課文,請大家打開課本x x頁……”那么,課堂就難免會出現“言者諄諄,聽者藐藐”的情形。要想在極短的時間內把學生拉回課堂還是比較困難的,而課前語文活動卻可以使他們的注意力很快地轉移到語文學習上來,同時也能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另外,通過這項活動,還可以鍛煉學生的膽量和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那么,要怎樣才能開展好這項活動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提出臺風要求,讓學生參與
俗話說,“有了信心事情就成功了一半。”老師要給學生充分的鼓勵,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并明確要求學生:態度自然大方,聲音清晰洪亮,表達清楚得體。而且課前三分鐘口語訓練,人人都必須參與,無一例外。我的做法是按照花名冊順序,按課時進度,有的學期一節課1個同學,有的學期一節課安排2個同學。學生既知沒有退路,也就不得不勇往直前了。 一般一個學期每個人能輪到2次機會,從第二次上臺就能看出學生有明顯的進步!
二、豐富活動形式,讓學生主講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有效地激發他們的興趣,才能獲得意料中的效果。以下是我“課前三分鐘”的固定內容:
1.介紹生字詞,或者介紹在閱讀的過程當中發現的有趣的漢字。例如有個學生介紹了一系列的疊字——蟲、猋、骉、犇、羴、焱、垚、淼、鑫、森等等。還有個學生在介紹“赑屃”的讀音時,順帶介紹了龍生九子的九子,引起了學生的興趣也豐富了學生的認知。現在這一塊學生形成了規律,就是每次都寫三列,然后點同學前來注音、改錯,而且所板書的字詞中有對有錯,混淆度高、難度大,這樣反而激勵學生參與,學生改錯時也很謹慎,對文字認知的印象也深刻了。這個版塊到高二年級后可以適當往高考考詞方向引導,到高三之后可以專門針對字音字形題訓練。
2.介紹作家作品,或者讀美段每句。介紹的時候,我要求他們將關鍵詞板書出來,這樣不至于過耳就忘。學生依自己的愛好介紹了很多優秀的作家作品,例如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那天的學生就是介紹了莫言,介紹了他的相關作品以及獲獎理由。通過這個板塊的交流,學生知道了國內國外現代當代的很多作家,激發了學生閱讀的興趣。尤其是介紹經典美句,季羨林、簡幀、余秋雨、徐志摩、三毛、林清玄、幾米、吉卜林、川端康成、東野圭吾等中外作家的精妙語句,在這個陣地綻放著、感動著……學生課后紛紛找主講者借看書籍。平時老師灌輸大家要多閱讀,效果總是不大;通過這種方式,讓他們了解到身邊的朋友都在讀書,讀了什么,比老師的強制性效果好。
3.介紹作文素材。這個版塊一般都是學生給大家朗讀他所要介紹的素材,當然得提前把關鍵詞板書到黑板上。通過這一板塊,主講的學生鍛煉了選材的能力和當眾朗誦的勇氣。而聽眾更是積累了作文的素材。
4.介紹時政新聞。主講學生可以選取新鮮的時政新聞。通過學生的介紹可以讓其他少機會接觸社會的學生掌握最新的社聞民情,關注時政脈搏,為作文積累素材。
5.介紹自己在做題的過程中遇到的新題型。
正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雖然剛開始他們上臺扭扭捏捏,語言吞吞吐吐,聲音細若游絲,但后來從學生的周記反饋中得知,為這精彩一刻,他們在課前都竭盡所能,查資料翻字典,都想在同學們面前好好表現一下。這更加堅定了我堅守“課前三分鐘”陣地的決心!
經過長期的練習,慢慢的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有了較明顯的提高,也極大地豐富了學生課外語文生活,培養了他們收集歸納材料的能力,還鍛煉了膽量,增強了自信。這樣一來,形式豐富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自然就濃厚了。他們內心深處最需要的是理解,是表達交流,是表現自我的機會,這樣不但提高了學生的口語水平,而且養成了學生收集課外資料的習慣,豐富了學生的知識。
三、創設良好氛圍,讓學生有獲得感
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生命即是一種強大有力、不可戰勝的財富,同時也是一種脆弱的往往無助的,極易損傷的珍品,有時候會出現這種情況,只消一句冷酷無情的話,一個漠不關心的眼光,就足以扯斷一根纖細的生命線。”在課堂,對學生的教育中也就是以一個人的心靈去精細的接觸另一個人的心靈的工作。教師是一份良心工作,沒有人會時時監督著你,告訴你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但是面對學生那一雙雙渴求的眼睛,我們都知道自己該做什么。我們要尊重學生的積極性,創造一個好的氛圍幫助學生成長。
總之,課前三分鐘可以調節學生的心理環境,使其盡快地進入學習狀態;可以改變傳統教學的沉悶死板,給學生以新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可以增添課堂教學的趣味性、生動性,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投入學習;可以增長知識、拓寬視野、陶冶情操、提高能力……發展學生各方面的素質。因此我們語文教師必須高度的重視和認真地開展好此項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