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廷邦
【關鍵詞】 新課改;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培養能力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 18—0065—01
作為基礎教育的中學英語教學涉及到學習者的聽、說、讀、寫,也牽動著學習者的注意力、觀察力、毅力及興趣、動機、情感等眾多心理素質和思想道德、藝術審美等社會文化素質。本文就高中英語教學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 談幾點看法。在高中閱讀課的教學中應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 以達到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呢?
一、設計問題,激發學生的主體思維
問題設計是英語閱讀教學的重要手段, 是幫助學生理解、鑒賞文章的切入點。教師設計問題, 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 要把問題建筑在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之上,并服務于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水平的目標及需要。
高中英語課文大多篇幅較長。課文內容滲透了豐富的審美以及科學教育內容。在這些兼顧知識性、趣味性、思想性的閱讀課教學中精心設計既有啟發性又能激起學生探討興趣的系列問題, 可以啟迪學生動腦, 激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
二、改變教法,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傳統的看法認為教師的任務就是傳授知識, 也就是韓愈所說“傳道授業解惑”, 但是現如今僅僅傳授知識是不夠的。既要提高學生的素質, 還要培養學生的能力。因此英語閱讀教學中要突出“學”字, 讓學生從“學會”轉到培養學生“會學”, 授之以法, 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1. 要求學生認真預習。高中閱讀課文長, 難度大, 抽象概念內容多, 形象思維內容少,語法現象較復雜。因此, 對學生來說, 認真預習是極其重要的。預習看起來是學生的事情,但教師精心指導也是十分關鍵的。教師要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 指導學生認真預習,并寫出自學筆記、提出自學中遇到的疑難問題。譬如安排學生針對有關問題做些準備,要求學生課前利用工具書預習生詞等。
2. 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生踴躍參與, 最關鍵的是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充分發揮教學民主。為此, 教師要妥善引導,要盡最大的努力和限度引導學生參與到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去。要創造良好的參與條件, 提供合適的參與機會, 組織學生獨立思考與集體討論。在閱讀課的教學中, 教師可讓學生互設情景,就他們感興趣的話題以小組為單位全班展開討論, 以達到全員參與的目的。
3. 指導學生歸納總結。閱讀的目的就是要獲取書面信息。因而閱讀時不能逐字逐句地去分析語法,而是要快速完成材料的閱讀, 抓住大意, 再深層次地去理解內容。在閱讀時教師可指導學生根據不同題材、體裁的閱讀材料采取不同的歸納形式去歸納材料內容,快速、準確地獲取文章中的信息, 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突出語言實際應用,拓展英語閱讀空間
應該說, 高中每單元所選的閱讀課文都是好文章, 精品文章,他們內容豐富, 涉及面廣, 課文中所反映的中外文化習俗、世界名人傳記,體育競技比賽、飲食衛生習慣等等都能夠喚起高中生的注意和興趣。但是,從培養閱讀能力的角度來看,僅限于課文的閱讀教學是遠遠不夠的。閱讀課的課堂教學內容絕不能只停留在封閉的教室、狹小的一本書里, 而是要面對更廣闊的社會生活, 以拓寬閱讀內容視角,擺脫傳統的英語閱讀教材的束縛, 以提高學生的能力素質為目的。可以每周選擇三到五篇難易適中、兼顧知識性和趣味性的讀物, 打印出來發給學生課后閱讀,并要求他們做相應的閱讀理解題。并從新近出版的英文報刊、雜志上精選閱讀材料,也可采用一些有聲讀物和視聽讀物(VCD, MTV, Video tapes, etc)。這些材料的特點是題材多樣,內容豐富, 且能把握時代特色, 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 激發他們學習的主動性。
四、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滲透人格教育
培養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是當前素質教育的目標之一。高中英語閱讀教材是一套集思想性、科學性、趣味性與實用性于一體的好教材,具有很強的思想性。閱讀教學應結合教學內容, 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英語閱讀教學中,全面提高學生的政治思想素質。
此外, 在教學中還可根據教材需要利用討論等方式進行教學,融德育教育于教學中, 這不僅可以培養和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還能使學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這也體現了素質教育的宗旨和目的。 當然, 在閱讀教學中滲透人格教育,最重要的還是教師的自覺意識,正確地認識英語閱讀教學在人格教育中的作用。
編輯:趙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