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一凡 呂強國
摘 要 校園足球經過第一個五年期的發展,已經具有一定的成果與規模,與此同時校園足球未來的可持續發展也面臨著很多問題和挑戰。場地器材缺乏、師資力量不足、校園足球不能和職業足球有效銜接等多種原因制約和阻礙了校園足球的成長。本文通過查閱大量文獻資料,收集詳細數據,根據目前階段校園足球活動的發展情況,對產生的問題和原因進行梳理與分析,提出一定的建議與策略。
關鍵詞 校園足球 可持續發展 制約因素
2015 年 2 月 27 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國足球改革總體方案》。這個方案充分表明了國家戰略層次上對足球改革的重視。2009年以來的五年發展階段已經結束,校園足球的整體改革得的效果和改革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轉變為教育部牽頭進行的校園足球規劃實施2.0版中,應該對五年以來校園足球的改革實施進行一次整體的總結和梳理,站在客觀理性的角度上為校園足球可持續發展提出一些建議和對策。
1 五年發展期后校園足球的現狀
近年來,我國的各個體育項目都在大型國際賽事上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而足球這一項項目在這種背景下進步速度緩慢,甚至有一些停滯不前。我國國家領導人都對校園足球的未來發展給予了高度重視。指示要大力加強對足球運動的基礎培訓,將發展的重心放在校園里的青少年上。
據有關資料統計顯示,校園足球從2009年推行到現在,逐步發展到遍及 137個城市,5000多所定點學校,有將近19萬的青少年注冊校園聯賽,發展了200多萬的校園足球人口。12 歲、13 歲兩個年齡段在各地方足協登記注冊人數為16469 人,17歲、18歲年齡段的學生總共有4723人,五年間,校園足球推動精英青少年球員數量增長了4倍。2013 年全國范圍內建立起來的校園足球競賽登記注冊系統,并且全年舉行了將近10萬場高中、大學聯賽。
2015年7月27日,2015年全國青少年足球特色學校及試點縣(區)的遴選名單在教育部官網上公布出來,其中將39個縣擬定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試點縣,將8651所中小學校擬定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教育部計劃到2017年遴選出2萬所左右足球特色學校及30個左右試點縣。
2 阻礙校園足球持續發展的制約因素
2.1 對校園足球的內涵了解不足
校園足球活動開展的目的是讓更多的學生喜歡上足球這項運動,參與到足球運動中去,學習到足球的知識與技能,以促進體質的增強,培養積極向上的態度,團結協助的精神,建立校園足球文化,并且為中國足球的良性發展建立基礎。
通過五年間的不斷宣傳和滲透,很多學生家長對于校園足球的認識有了一定的轉變,但仍然需要加強。現在的家庭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認為足球是一項對抗激烈的運動,害怕自己的孩子在運動中受傷。同時面對升學壓力,認為把時間放在踢足球上會影響學習成績,這些問題和因素,會直接導致參與到校園足球的體育人口過少,也會影響校園足球活動的可持續發展。
2.2 校園師資力量薄弱
目前很大一部分足球特色學校的足球師資并不充足。數據顯示,在遼寧省的校園足球布點學校(沈陽、鞍山、大連)中,校園足球指導員有近40%只具有大專學歷,且很大一部分并沒有國家二級足球運動員證書。很多學校是有原有的體育老師來進行足球教學,而這些體育教師多是其他專項出身,缺乏系統的專業訓練和比賽經驗,而且這些指導員也沒有接受過任何正規的培訓。從體育教師足球訓練的技能知識水平就可以看出學生們足球水平的高低,因為在足球訓練教學中體育教師是最學生直接接觸的教授者。這就導致了校園足球的發展在訓練和知識的傳授方面缺乏了持續的源動力。
2.3 缺乏標準的足球場地
訓練場地和器材的缺乏也是抑制校園足球發展的重要不利因素。足球這個項目需要比較大的空間和高質量的場地。目前我國規范的標準足球場非常少,大多數都集中在設施建設齊全的大學校園里。在遼寧省校園足球活動試點地區(沈陽、大連、鞍山)的布點小學中,有9.3%的學校沒有自己的足球場地,一部分的學校足球場地為水泥、柏油、塑膠或者板油場地。一些城市中的中小學很多建在小區住宅區中,操場場地很小,政府開放的足球場少之又少,不規范的場地草皮情況容易造成運動損傷情況,這些問題將那些熱愛足球運動的青少年拒之門外。
2.4 經費不足且來源單一
在2009年政策開始實施時,國家體育局給予下撥的的經費是4000萬,三年之后已經有將近5000所學校實施開展校園活動,4000萬對于這么多學校而言實在過少。國家體育總局從2013年開始將經費提高到了5600萬。國家體育總局每一年都會提升一部分資金經費來支持校園足球活動的推進,這對于體育總局說是筆不小的資金,但是隨著校園足球的不斷開展,現在將這些資金平均給越來越多的布局城市,必然會導致經費的拮據。
3 促進校園足球可持續發展的有效策略
3.1 讓校園足球回歸教育本位
開展校園足球的目的就是把足球的快樂和教育功能帶到校園,培養足球人才,從而促進我國足球的進步。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地方,將足球這項運動添加到學校體育教學內容體系中,可以發揮足球的教育意義和功能。
將校園足球回歸教育本位,可以激發學生對于足球運動的興趣投入,使更多的人融入到校園足球的文化氛圍中來。《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也提及到校園足球要以育人為首要目的,提高足球人才的質量。防止校園足球偏離教育軌道,才能促使我國的足球人口不斷增加,足球隊伍的規模不斷擴大,為我國的足球運動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3.2 建設校園足球生源的升學對接政策
我國職業足球人才的斷層已經顯現出來,說明我國運動員培養體制的缺點已經愈發明顯。據統計,2015年的中超聯賽,1994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球員不足30人,賽季的最佳新人獎項居然空缺,年輕球員能打上主力的更是少之又少。
在2003年遼寧省開展的校園足球聯賽有 28 所學校參賽,在比賽中也發掘出了許多優秀的足球人才,最后卻因為升學問題導致無法繼續學習足球,體育部門也沒有辦法改變既定的升學機制。目前中國的升學體制仍然是一考定終身,這就導致校園輸出的足球人才在面臨升學壓力的時候能否繼續選擇足球作為自己的未來出路。這就需要各個部門與學校的有效協作,制定相關的政策,針對足球特長生,制定相應的升學制度。加強校園足球人口的對接,防止因為這樣的客觀因素導致足球人口的減少。
3.3 增加資金投入,改善場地器材
隨著校園足球活動的不斷深入,由國家下發的資金分流到越來越多的足球特色學校中定會顯得捉襟見肘,所以擴大資金來源就成了當務之急。除了國家體育總局下發的5300萬專項資金,各個城市的政府部門也可以發揮主觀能動作用,采用公開招標等方式,吸引社會上的一些有利資源對校園足球的賽事和活動進行贊助,同時也可以擴大校園足球的影響力和吸引力。學校和教育部門同時也要充分利用好這些資金,充分利用在改善場地建設和活動開展上,做好資金信息的公開透明工作。
3.4 加強師資力量的培訓
我國第一本足球指導員培訓指導教材《中國校園足球指導員培訓教程(試行)》目前已經出版發行,旨在從對校園足球體育教師的培訓入手,提升他們的專業技能素養,豐富他們的足球教學理論知識,建立完整的師資培訓體系,繼而提升基層足球教練的整體水平。一些師范類和體育類高等院校也應該加強對體育教育和運動訓練等足球項目的高水平特長生的招生與培養。政府和教育部門要完善對學校里足球教師的獎勵機制,以優厚的待遇和薪資來吸引更多的退役專業運動員或者專業足球人士參與到校園足球的事業中來,使足球運動的發展朝著既定目標穩步前進。
3.5 轉換管理職能,避免功利主義
教育部長袁貴仁在2014年召開的全國學校體育工作會議上講到,“在體育項目中,教育部計劃將校園足球作為重點項目予以突出”。自從2009年國家體育總局牽頭開展校園足球以來,一直是體育部門主導校園足球工作,但在體育部門的領導實施下,校園足球的開展的成果有限,這主要是因為體育部門的特點和對教育工作的不熟悉。未來應建立良好的合作機制,制定詳細的實施規劃方案與細則,體育部門輔助教育部門的技術性、專業性工作,實現權責清晰、分工明細、合作聯動的發展格局。避免一些領導人員急功近利的做法,將每一項工作落到實處。
4 結語
足球是世界第一大運動,足球運動走進校園,不僅增強了學生的身體素質和意志品質,對推動我國的足球運動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中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活動經過第一個五年的發展期,已經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但要想得到可持續的良性發展,還面臨著許多困難和挑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尺之臺起于壘土”,現在校園足球進行得愈加火熱,各個部門和足球工作者應該抱著持之以恒的信心和決心,將我國的校園足球活動更好地開展下去。
參考文獻
[1] 國務院辦公廳.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Z].國辦發(2015)11號.2015.
[2] 騰訊體育.前足協青少部主任揭露校園足球數據存在質疑[EB/OL].http:/ /sports.qq.com/a/20150325 /088607.htm.
[3] 高佳玉.遼寧省中小學校園足球活動開展現狀的滿意度調查研究[D].沈陽:沈陽體育學院,2012.
[4] 李紀霞,何志林,等.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活動發展瓶頸及突破策略[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2(3):85.
[5] 何強.校園足球熱的冷思考[J].體育學刊,2015(2):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