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麗娜 欒冰
【摘要】本文是關于幼兒同伴協商行為的研究。幼兒同伴協商行為是指幼兒與同伴之間彼此交流信息,相互協調觀點、意圖和需要,試圖達成一致意見的行為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幼兒之間通過相互的影響和作用完成他們當前的目標,在合作中
【關鍵詞】協商合作 能力培養
幼兒同伴協商是指幼兒與同伴之間彼此交流信息,相互協調觀點、意圖和需要,試圖達成一致意見的行為過程。幼兒經過協商大多能夠與同伴取得一致意見,在雙贏和讓步兩種結果之中讓步式的結果又居多,說明幼兒的協商大多取得了部分共識,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雙贏結果的協商日益增多。
一、當前幼兒同伴協商行為教育的狀況
當前,大多數幼兒都是獨生子女,在家很少遇到需要合作的環境,許多幼兒不懂得一些處理人際關系的方法,再加上一些家長的溺愛和教育方法不當,結果往往使幼兒不經意間產生一定的獨立心理。
我們經常會發現幼兒在游戲中,經常會發生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并為此爭吵不休。如:在表演游戲中,可以發現很多幼兒并不喜歡扮演大灰狼、狐貍等反面角色,而且還會有好幾名幼兒都想扮演同一個角色,為此爭執不休,從而耽誤表演時間等等問題,因此在幼兒園的教學活動中不僅需要教師地幼兒進行品德教育,讓他們懂得互相謙讓,還要引導他們學會協調相互之間的行為,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二、教師在幼兒協商意識與協商能力培養過程中的培養與指導
作為教師,應如何培養幼兒的協商合作意識,讓他們在團結、友愛、互助、合作的群體中健康快樂的成長呢?我認為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培養幼兒理解他人和表達自我的能力
所謂理解他人的能力是指,幼兒能夠感知、判斷并體驗到他人的需要、愿望和意圖,也就是幼兒能夠從他人的角度看待問題。表達自我是指幼兒能夠用正確的語言或姿態向他人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和意圖。教師可以以這兩點為指導的
在觀察時,我們經常發現幼兒在協商困難時向教師求助。此時,教師切忌獨斷地發表自己的見解,籠統地告訴孩子“再試一次看看”、“你們叫它,它答應嗎?”“這是我們幼兒園的玩具,不是你們自己的玩具!”“看誰能夠謙讓!”而是應該“將‘球拋給孩子”,教師發揮“腳手架”的作用,讓幼兒成為解決協商困難的主角,鼓勵他們通過多種途徑努力解決問題,不去輕易的放棄克服困難的嘗試。例如:教師可以對幼兒說“老師想讓你們幫個忙,動腦筋想一想:兩個人想玩同一個玩具,該怎么辦才能使大家都玩好呢?”盡管有時幼兒會遭到“協商失敗”,此時,教師也要看到“失敗”對于幼兒發展的價值。只要沒有造成激烈的沖突或攻擊行為,幼兒就能夠從失敗中認識到他人與自己的不同,這正是發展幼兒“觀點采擇”能力,促使其尋找并使用協商策略以提高協商能力的好機會。
(二)、重視幼兒策略意識及策略能力的培養
有時候幼兒他們能夠意識到同伴的觀點和意圖,并試圖調節相互之間的行為、意圖,以求達成一致,卻往往因不具備相應的協商策略和協商能力而遭到協商失敗。因此,只有理解他人、表達自我和協商策略共同發揮作用才能促成協商的成功。
要提升幼兒的策略意識。所謂策略意識是指幼兒具有使用策略、歸納與總結策略的意識。有了策略意識并熟練運用這些策略,幼兒便能夠體會到策略在協商過程中的重要作用,認識到策略的有效性。具備了策略意識,幼兒才能積極地學習和使用策略。因此,教師應該提供機會使幼兒學習并使用協商策略,讓幼兒在使用策略的過程中培養策略意識。具體地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教給幼兒一些關于策略的基本知識和技巧。如,教師可以提供幼兒在協商中使用的策略性語言模版,例如:“我可以……嗎?”、“這樣可以嗎?”、“我認為……,你能……?“你可以……嗎?”等等。
(三)、要有意識地給幼兒提供并創造協商合作的機會
在日常生活中,教師應想辦法為幼兒創造、提供與同伴合作學習和游戲的機會,讓幼兒在實踐中學會合作。在材料的提供上,給幼兒設置難題,可以讓幼兒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如體育活動中的小組競賽、藝術活動中的雙人舞或多人游戲、午睡時互相幫助穿脫衣服、大帶小等交往活動中,幼兒之間只有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才能使活動順利進行下去。他們不斷地進行著協商與合作,由開始的獨立活動發展到無意識的合作,并從中體驗到合作成功的快樂。、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中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 要創設有利于增強協商合作意識的環境,如布置一些體現小朋友友好行為的圖片、設置一些共同合作的體育器械、提供幼兒共同合作繪畫的墻面、在活動區里蘊含各種含有協商合作要求和技巧的活動等。這些活動,既能強化幼兒的協商合作意識,也能幫助幼兒提高協商合作的技能。
總的來說,教師要注意對幼兒協作行為的培養。讓幼兒在協調合作中,既達到游戲娛樂的目的,又學會協作的能力和技巧,知道排隊、輪流、等待、合作等方法的具體運用,促成和加深幼兒間的友誼,最后獲得完成游戲后的愉快。
三、有效評價幼兒的協商意識和協商能力
教育評價部分中評價應該遵循這樣的原則,“在日常生活與教育教學過程中,采用自然的方法進行。平時觀察所獲的具有典型意義的幼兒行為表現和所積累的各種作品等,是評價的重要依據”。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對教師來說,對幼兒協商意識和協商能力的發展狀況進行評價的有效方式就是在自然情境中觀察并記錄幼兒的協商行為。并以此作為評價的依據,對幼兒進行有效的指導并幫助幼兒取得進步。
幼兒可以在游戲中獲得具體形象的行為準則。體驗到是非的愛憎情感,根據已知的道理去實踐,并依靠意志的幫助逐漸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由此得之,在幼兒園中,重視培養幼兒友好協作關系是必要的,它是重要的一項教育內容。
【參考文獻】
[1]劉眾著:《幼兒園游戲教學論》,中國社會出版社,1999年版
[2]周念麗﹒《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6
[3]陳幗眉﹒《學前心理學》﹒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