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
低年級語文教學以朗讀教學為主,通過快樂的朗讀訓練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啟發。并借助多媒體課件展示,讓學生更直觀、興趣更濃。在此,我借助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筍芽》一文談談我對本課的朗讀教學。
一、適當借助多媒體課件,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
在掃清文中生字障礙的同時,讓學生初讀課文。當學生對一篇新
課文的熱情還沒消退時,出示多媒體課件,讓學生一邊欣賞美麗生動的畫面,一邊聆聽課文范讀錄音。美麗生動的卡通畫面會深深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加之富有感情的朗讀會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這時,個別同學已經按耐不住激動的心情,小聲地跟著錄音應和著。
二、朗讀中利用肢體動作配合朗讀,點燃學生的朗讀激情
聆聽范讀錄音后,借著興趣開始朗讀訓練。在朗讀過程中,如果只讓學生照著課文通讀一遍,可能剛剛激發的興趣會立即熄滅。針對朗讀訓練,我利用肢體動作及多媒體展示配合朗讀進行訓練。
如:讀到“筍芽兒揉了揉眼睛,撒嬌地說,是誰在叫我呀?”我問學生:“當你們早上睡的正香的時候被媽媽叫醒,你會有什么動作,會怎么做?”教室里頓時一下子熱鬧起來,有的雙手揉眼睛,有的邊揉眼睛邊說:“是誰在叫我呀?”還有的甚至伸了伸懶腰,打了一個哈欠,再用雙手揉了揉眼睛……見差不多了,我舉起右手做出讓他們安靜的手勢,教室里的聲音慢慢變小,等安靜下來,我要求大家邊讀句子邊體會,要求讀出筍芽兒天真、幼稚、撒嬌的語氣。同學們的激情被點燃了,有了想繼續讀下去的欲望。
當讀到“筍芽兒扭動著身子,一個勁兒的向上鉆”。這次我請一位朗讀感覺很好的同學讀句子,讓其他學生表演。我先找了一名小女生站到臺前給大家做示范動作。既然是示范就必須動作到位,而女生的動作協調能力較之男生強。在我沒任何提示的情況下,那位女生走到臺前首先蹲下,雙手放在額前做幼苗狀,臉上帶著微笑。朗讀開始,只見她的身子和雙手隨著句中情景開始扭動,身體慢慢向上舒展。她的動作完成得如此到位出乎我的意料。我們用掌聲把她送回座位。接下來我請全班同學從自己的座位上站起來,邊讀句子邊表演。此時,同學們的朗讀激情被推向了另一個高潮。
這時,我再出示課件讓學生欣賞筍芽兒出土的過程。同學們看著畫面再對照自己的表演顯得興奮不已。通過感悟后再讓學生朗讀這一部分,這時同學們的朗讀感覺非常到位,朗讀感情有了明顯的提高。
三、分角色朗讀,訓練朗讀語感
在本課中,筍芽兒是文中的主角,我把這個角色分給大部分同學,其他角色和課文敘述部分分別找了幾位同學朗讀。這樣,學生們都能參與到其中,氣氛也非常熱烈。
“媽媽怕筍芽兒著涼,給筍芽兒穿上一件又一件衣裳”。在這個句子中,孩子們稚嫩的童聲讀出了媽媽對筍芽兒關心、疼愛的語氣,體會到了媽媽對筍芽兒的愛和筍芽兒被關懷地快樂。讀完這部分,我不失時機的對孩子們滲透愛的教育,讓學生回憶媽媽對自己的愛,簡單說說媽媽為自己做了那些事,感受母愛的溫暖。
“筍芽兒脫下一件又一件衣裳,站在山岡上自豪地喊,我長大了。”這個句子要學生讀出感情就必須先播放課件,讓學生先了解筍芽兒的生長過程,筍芽兒出土時被“外衣”層層包裹,然后慢慢長大,外衣一件一件脫下后長成竹子。學生看了畫面就能直觀地了解筍芽兒的生長過程,他們知道了竹子長大后,“外衣”就被“脫下”,此事的筍芽兒已經成長為竹子。再要求學生讀出當筍芽兒渴望長大的理想變成現實后高興地情感,當同學們再讀“我長大了”,那發自內心的自豪感沖出喉嚨在校園回蕩。
在這篇課文的朗讀訓練中,將多媒體課件恰當好處的展示,并結合肢體語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體會。快樂朗讀一直伴隨著孩子們,直到下課,他們還意猶未盡。
(上接第36頁)
培養小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才能更好留住民族傳統之根,這也是每一位語文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語文教學不僅局限于教材中的特定內容,而要充分與社會資源相結合,挖掘社會資源中的傳統文化資源,進而讓學生們接受一堂生動形象的傳統文化課,讓學生們受到全方位的文化熏陶,學校可以組織相關系列活動,通過運用現代網絡技術,擴大傳統文化教學效果,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比如在學習《論語十則》相關內容時,可以讓孩子以小組的形式上網搜索《論語》及孔子的相關資料,然后進行相關專題研究,可以結合傳統時令文化,為學生講解相關詩詞,再如在學習母親河的課文時,可以開展關于長江黃河等相關的詩歌吟唱會,從而提高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積極性。通過這種方式可以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還可以豐富課堂教學內容,進而更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進了小學生們對經典的理解。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滲透傳統文化具有顯著意義,對于促進小學生的個人發展有著積極促進作用,同時也有助于推進語文教學活動的正常有序開展。所以為了更好的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進行傳統文化文化滲透需要語文教師堅定不移地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結合具體教學現狀,以學生發展特點為基礎,創新教學方法,將傳統文化與教材內容進行有機融合,就可以讓孩子們在潛移默化中獲得傳統文化熏陶,從而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和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李娜.淺析初中歷吏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運用[J].教育實踐與研究(B).2012(05):59.
[2]錢雪蘭.關于小學語文課堂傳統文化教育的思考[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2,(04):19-21
[3]范劍南.播下一粒種,收獲一份情——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J].考試周刊,2013,(75):32-33
[4]杜婭.淺論小學語文教育中的傳統文化教育[J].新課程學習,2009(12):116.
[5]葛文豪.傳揚傳統文化培養時代新人——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J].小學生作文輔導,2011(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