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志強
【關鍵詞】 語文教學; 安全;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17—0089—01
近幾年,我國青少年學生因學業壓力過大或因單親家庭而離家出走或自殺身亡,甚至殺父弒母的惡性事件,常見新聞媒體。鐵一般的事實,為我們教育工作者和家長敲響了警鐘,實施素質教育,開展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已經刻不容緩!人身安全及心理健康是每一個受教育的學生和幼兒生存學習的最基本條件。教育部在《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在學科教學中注意對學生加強安全及心理健康教育,這是安全及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語文教學作為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和文化載體,語文學科作為工具性與人文性高度統一的學科,在滲透安全及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那么,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安全及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選好切入點、找準結合點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應選好切入點,找準結合點,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安全及心理教育積極因素,敏銳捕捉課堂中的教育契機,充分開展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把安全及心理健康教育自然地,有機地融入到語文教學中,在滲透式的教學過程中,發展學生健康的個性,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格,提高學生個體自身安全及心理健康水平,促使學生全面、安全、和諧、健康地發展。
有些教材心理教育因素比較明顯,可以直接利用文本,讓學生與文本進行對話,從而把安全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健康積極向上的心理素質,也感悟到面對困難要思考,勇于實踐,要有擔當,不能依賴別人。閱讀學習海明威的《老人與海》時,主要引導學生感受漁夫桑地亞哥憑著勇氣、毅力和智慧在艱苦的環境里抗爭,不屈服于命運的精神。這樣,通過學生的自我感悟會促使他們自覺地樹立自立意識,有助于他們消除凡事都依賴父母、老師同學等人的心理。
二、挖掘滲透點、抓好拓展點
語文教材涵蓋的內容廣泛,既有語言文字訓練的內容,也有思想品德教育,還包含著各種豐富的安全心理因素信息。教師應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內容中積極健康向上的素材因素,通過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滲透引導和教育影響,使學生體驗并內化自身品質。
有些教材所包含的安全及心理教育因素不明顯,就需要拓展,努力找出言“此”與“彼”之間的滲透和拓展點。在學習莫懷戚的散文《散步》一文時,文中最后寫到:“這樣,我們在陽光下,向著那菜花、桑樹和魚塘走去。到了一處,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篇散文里面我背母親、妻子背兒子是尊老愛幼的典范,同時融入了安全教育,只有我背起年邁的母親,妻子背起幼小的兒子,這一老一小才能安全回家,一家人和諧共處,其樂融融。針對這個散文結局,學生在辯論中各抒己見,通過爭辯使學生領悟,在課堂上通過教師巧妙的設計和引導,以教材為載體,以課堂為平臺,把安全及心理健康教育寓于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學會了客觀全面地去認識事物,領悟到做一個兒子和父親肩上擔子并不輕,上有老下有小。同時教育我們如何做一個孝順的兒子和一個優秀的爸爸。讓學生展開想象未來的他能不能做到《散步》的“我”?怎么才能使一個家庭合諧,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每個家庭合諧了,社會就穩定了。社會穩定了,人們就平安了!
三、守住主陣地、捕捉契機點
課堂是語文教學的主陣地。在師生的雙邊活動中,課堂教學占據的時間最長。那怎樣充分利用這個黃金時間段,滲透安全及心理健康教育呢?一般來說,教材出現滲透因素的時候,自然是最好的契機,但有時候又不能割裂課堂教學的整體,把語文課上成安全及健康教育課,這就要求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善于捕捉恰當的教學契機。教學中契機點的出現有時是偶然的,隨機的,受社會事件、自然環境、時令氣候、個體差異、群體討論制約。這就要教師自己去用心捕捉,把安全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在教學《熱愛生命》一文時,就是對學生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典范文章。 “我們的生命受到大自然的厚賜,它是優越無比的。”只有正確認識生命,以樂觀的態度去看待生活,關心生活,才能感受生活的美好,才能享受生活。
編輯:劉於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