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治兵
【摘要】 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多媒體輔助教學已成為現代教學中的一種有效手段和途徑. 合理而巧妙地在數學課堂中利用多媒體提供生動、直觀、形象的視覺效果,可以激發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始終保持興奮、愉悅、渴求知識的心理狀態,也能更有效地突破重難點,促進學生自主探究,同時也有利于數學課堂擴大知識容量,培養學生發散思維,提高課堂練習的效率.
【關鍵詞】 多媒體;興趣;課堂
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多媒體輔助教學已成為現代教學中的一種有效手段和途徑. 合理而巧妙地在數學課堂中利用多媒體提供生動、直觀、形象的視覺效果,可以激發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始終保持興奮、愉悅、渴求知識的心理狀態,這不僅可以有效地避免厭學情緒、減輕學生過重的學習負擔,同時,也可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那么,該如何巧妙運用多媒體,成就數學新課堂呢?下面結合我的教學實踐談幾點認識.
一、巧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興趣是行為的一種動機,是學生學習最重要最直接的內部動力.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說過“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的開始之時,如能巧妙運用多媒體創設有趣的情境,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如教學“分類”時,首先播放一段超市貨架物品擺放的情景,然后通過錄像中貨物分類引出課題. 學生見到超市里的貨物,十分感興趣,對這節課充滿著期待,上課伊始,學生便興趣盎然.
二、巧用多媒體突破重難點,讓學生輕松地學習數學
教學重點是一節課著重講的內容,是課堂的中心內容,難點是一節課中學生學習掌握比較困難的內容,是需要重點突破的內容. 數學教學中有些知識點如果只通過簡單枯燥的講述,很難在學生頭腦中形成表象,而多媒體教學以圖形和動畫演示相結合為主要手段,可將圖形由靜變動,由小變大或由大變小,由慢變快或由快變慢,畫面生動,圖、聲、文相互配合,能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有利于有效地突破教學重難點,使學生學習更輕松,更容易理解重難點.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巧用多媒體突破重難點:
1. 化抽象為形象,突破概念教學
數學概念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點之一,在數學課堂中無論教師多么善于表達、比劃,也難以表現一些抽象的數學概念,而多媒體教學最大的特點是能將抽象的東西具體化,使學生易于理解. 例如在教學“什么是周長”時,我先讓學生摸一摸課本封面的邊沿,再用多媒體演示紅色線條勾勒出課本封面的邊沿線,然后把這條線段拉直,這樣讓學生直觀地發現這一線段的長度就是課本封面的周長,既便于學生理解,又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使數學概念變得具體直觀且容易理解. 2. 化靜為動,在觀察的模糊處突破
數學知識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學生的思維卻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使學生在認識新的知識點時更容易理解,需要為其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使他們借助具體形象的事物進行思維,進而理解和掌握抽象的知識. 多媒體有很強的直觀性,能夠引導學生認識事物的本質和內在聯系,從而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例如在教學“圓柱的體積”時,我事先運用多媒體制作了圓柱底面平均分成若干相等扇形,再以這些扇形的邊為切線把圓柱切開拼成近似長方體的過程,在教學中反復慢放,讓學生清楚地觀察出長方體的長相當于圓柱的底面周長的一半,寬相當于圓柱的底面半徑,高相當于圓柱的高,以這樣形象、生動的轉化過程的演示,使學生對圓柱的體積推導過程有了形象的、深刻的認識.
3. 化曲為直,在操作的關鍵處突破
多媒體輔助數學教學有傳統教學不可替代的優越性,它能將圖像復合、對比,將細微的景象放大,減少學生觀察、操作的困難和思辨的難度. 例如在“圓的面積”教學中,圓轉化為平行四邊形的剪拼過程,學生動手操作剪拼32等份的過程比較困難,且很容易產生誤差,這時我利用多媒體制作成動畫的形式演示整個剪拼過程(4等分,8等分,16等分,32等分),并把四個剪拼過程加以比較,學生很容易看出“等分的份數越多,拼出來的圖形就越像平行四邊形”,從而讓學生清楚地感悟化曲為直的數學思想及向學生滲透極限的思想,使學生在直觀形象的動畫中輕松地突破了本節課的難點.
4. 再現操作,在思維的障礙處突破
心理學告訴我們教學過程中調動學生的感覺器官越多,它們發揮的作用越充分,所學的知識就越容易被理解和掌握. 多媒體可以根據老師的意愿,將教學內容變靜為動,變動為靜,并把聲、像、文字結合起來,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為學生提供一種富于變化的學習環境,從而大大減少學生想象的困難. 如把一個棱長為10厘米的正方體表面全部涂上綠色,再把它平分割成棱長為1厘米的正方體小塊,那么一共可以切多少塊?其中一面、二面、三面有綠色的小正方體各有幾塊?沒有涂到綠色的小正方體有幾塊?很多學生由于缺乏空間想象能力,解答這種空間思維的題目比較困難,而要進行實際操作又比較麻煩. 這時我們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在屏幕上呈現“切割”“提取”“旋轉”等動態過程,使學生一目了然. 這樣既發展了學生的想象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也培養了他們的空間想象能力.
三、巧用多媒體設計練習,提高課堂效率
在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中,都需要對問題解決的過程、結果及所采取的方式、方法、策略等進行檢查訓練、反思概括,從而檢測課堂授課效果,鞏固學習目標. 在學校現有的條件下,每節課都給學生印資料不太現實,因此可以通過多媒體、電子白板以生活為載體給學生設計形式多樣、實用性強的而且有趣的練習(填空、判斷、選擇、解決問題均可),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反饋信息,從而大幅度提高課堂練習的效率,開闊學生的視野. 例如在教學完“圓的面積”后,我運用多媒體展示學校的花壇、樓梯圓形牌等,并讓學生算一算它們的面積,同時以圖像加文字的形式展示生活、生產、科技等方面有關圓的面積的應用內容,既讓學生掌握了知識,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用處,又開拓了學生的視野.
四、巧用多媒體培養發散思維,讓學生迸發數學思維的火花
數學的學習不僅僅是要學生掌握知識,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學會自己思考,學會創新,這樣才能真正掌握數學知識,并運用到實際生活中,而巧妙地使用多媒體能有效地實現這一目的. 如在“組合圖形的面積”中求面積時,一般學生的做法會將各部分圖形分別計算,然后相加得到結果,這樣計算不僅煩瑣,而且容易出錯,浪費時間. 我們可以通過多媒體制作成動畫,將圖形經過平移、旋轉等變換方式來誘發學生的想象、激發學生的思維,使復雜問題簡單化,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使他們努力地探索創造.
總之,多媒體教學為我們提供了克服傳統教學弊端的全新教學方式,選準時機,巧妙地運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有利于突破重難點,促進學生自主探究,也有利于擴大知識容量,培養學生發散思維,提高課堂練習的效率. 所以,教師在多媒體教學中要積極探索教學規律和教學方式,巧妙地運用多媒體,做到符合實際,講求實效,發揮優勢,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效率,成就數學新課堂.
【參考文獻】
[1]孫正剛.多媒體技術與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整合[J]. 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0(12).
[2]方亞平.現代教育技術與數學課堂教學[J].科教文匯旬刊,2008(10).
[3]隋金亮.運用信息技術多層面創設情境 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1).
[4]鄧根群,劉凱.靈活運用電教媒體 優化數學課堂教學[J].新課程(上),2011(08).
[5]陳興翠.合理利用電教媒體 有效突破重難點[J].中小學電教(下半月),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