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紹亮
【摘要】 在初中階段,數學屬于重要的基礎性學科,也是一門抽象學科,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存在各種問題,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新課標背景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已被提出新的要求,需要巧妙地引入情境教學法,為學生營造一種“輕松、和諧”的教學范圍,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 初中;數學課堂;情境創設教學法;實踐
在新課標背景下,“填鴨式”“放羊式”傳統教學模式已經無法順應課堂教學的客觀要求,各方面存在的問題不斷顯現,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課堂教學質量低下. 面對這種情況,情景教學法被廣泛應用其中,為學生營造一種具有啟發性的學習情境,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豐富了數學教學活動,優化了教學形式,有利于學生高效率學習數學知識、技能. 以此,逐漸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培養他們多方面的能力,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為進入更高階段的學習提供有力的保障.
一、創設生活情境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營造一種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教學情境至關重要,是提高學生數學水平的關鍵所在. 教師要以章節內容為切入點,結合初中生的興趣愛好、心理特征等,巧設問題情境,優化課堂練習方法,充分挖掘學生各方面潛能,使其全身心投入學習中. 在此過程中,教師應貼近學生生活實際,選取他們熟悉而感興趣的素材,吸引他們的眼球,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使其充分意識到數學和日常生活的緊密相連. 比如,在學習“方程以及圖形面積”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充分發揮想象,怎樣在一塊長方形空地中設計一個花壇,該空地長a米,寬b米. 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設計不同的圖形,甚至可以是長方形、圓形的組合圖形. 而教師需要客觀地評價班級中每名學生創作的圖案,選出具有代表性的圖案作品. 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結合章節內容,巧妙地設置問題情境,引出相關的問題,比如,如果還需要在花壇周圍鋪上草皮,結合自己所設計的圖形,求出所鋪草皮的面積. 假設每平方米草皮的價格為M元,所鋪設草皮的總價為多少;如果有兩個工人師傅一起進行鋪設,甲每天鋪設x平方米,乙每天鋪設y平方米,需要花費多少天能夠順利完成?在解答的時候,學生可以以小組為單位,相互討論,共同完成相關的題目. 以此,借助這種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知識靈活應用到實際中,不斷提高他們探究問題的能力、綜合實踐能力,做到舉一反三. 以“勾股定理”為例,在學生掌握基本知識點之后,教師可以巧妙地設置相關的生活情境. 即某天甜甜的奶奶出門的時候不小心把鑰匙落在家里了,回來的時候沒法進門. 甜甜的奶奶想要找人撬開門鎖,甜甜靈機一動,說道:奶奶我們家的窗戶好像沒有關,可以打電話讓消防隊員搭梯子進去. 奶奶也覺得甜甜說得對,撥打了119. 由于甜甜家在3樓,而每層樓的高度為3米,消防人員在了解這一情況后,拿來了一個有7米長的梯子,梯子的下端和墻根之間有4米的距離,利用該梯子,消防隊員是否能順利進入室內?在解答該生活化題型的時候,需要用到勾股定理的知識進行相關的計算. 即42 + 62 = 52,72 = 49 < 52,所以梯子的長度必須在7米以上. 在該生活化問題中,學生能夠更好地把握這方面的知識點,并運用到實踐中,有效解決實際問題.
二、創設探索新知識情境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初中生已具備的認知水平,設置一些具有啟發性、代表性的問題,合理創設問題探究情境,為學生提供更多展現自身才能的機會. 教師可以圍繞章節內容,合理創設探索新知識情境,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兩條直線相互平行的性質應用以及什么是方位角,逐漸提高學生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 例如:已知點A在點B北偏東40度的方向,而點C又在B北偏東85度的方向,點A在點C北偏西45度的方向,那么,∠BAC與∠BCA的度數分別是多少?在解答這道題的時候,由于學生已經學習了方位角度、平行線的相關性質,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題意畫出相關的圖形,并標出對應的方向,然后,結合所畫的圖形,抓住題中的關鍵點,找到解題的突破口. 根據所畫圖形,學生能夠發現圖形中存在平行線,即BD和CE相平行,這也是解答這道題的關鍵所在,借助平行線的性質,便能計算出結果. 當然,也可以根據題意,在圖形適當位置添加輔助線,即過點A做出正北方向的平行線,再在平行線性質作用下,進行解答. 在解這道題的時候,教師一定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思考,引導他們獨立解決該問題,不要急于告訴學生正確答案,也不要一味地指責他們,逐漸提高他們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創設畫面直觀情境
畫面直觀情境法,就是借助生動、形象的動畫、畫面,結合教學內容,合理創設教學情境,使繁雜、抽象的知識點變得更加直觀、形象,有利于學生準確把握新的知識點. 以“正負數知識”為例,教師可以根據章節內容,創設這樣的教學情境:把海平面作為坐標原點,在水下25米處的地方,有一只海龜,而在海平面上方20米的地方,有一只海鷗,在多媒體教學輔助工具作用下,以動態的形式呈現給學生,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迅速融入課堂學習中. 在此基礎上,教師需要巧妙地提出相關的問題:海鷗和海龜之間的高度差為多少,引導學生來解答這道題. 進而,使他們把已學習的正負數知識加以靈活應用,把知識學“活”,轉化為自己的知識.
四、結 語
總而言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創設不同類型的教學情境是非常必要的. 在此過程中,教師必須以班級學生各方面特點為媒介,選取生動、形象的知識載體,結合教學內容,合理創設教學情境,比如,問題情境、生活情境、故事情境,要做到“情境中有學生、有趣味、有生活”,能夠同時兼顧初中生特點、數學學科特點,構建高效的數學課堂,確保教學任務順利完成. 以此,促使學生在獲取更多的知識、技能的同時,也能健康成長,具有多方面的技能,更好地學習數學學科.
【參考文獻】
[1]陳巧蓮.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情境創設的策略初探[J].課程教育研究,2014(32):161.
[2]宋金生.新課程背景下初中數學課堂情境教學的創設[J].新課程導學,2015(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