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芳
摘 要 作文修改是中學作文教學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一篇文章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修改的成敗。
關鍵詞 中學生 作文 重要 修改
中圖分類號:G63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6-0074-02
作文修改是中學作文教學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一篇文章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修改的成敗。關于文章的修改,我國古代著名文學理論家劉勰在他的名著《文心雕龍》中曾有過精辟的論述,他說:“權衡損益,斟酌濃淡。芟繁剪穢,弛于負擔。”——“損益”就是刪削、增添;“濃淡”就是疏密、詳略。劉勰強調的就是文章的修改,但現在某些教師仍然存在著只注重作文的“作”和“批”,而不注重“修”和“改”的作文教學現象。這種作文教學的最大缺點是忽視了作文教學目的——讓學生自己學會寫作。為糾正這種片面的作文教學傾向,對于中學作文修改,我想闡述一下自己的見解。
一、認識修改文章的重要性
修改文章的目的就在于能使我們的認識進一步符合客觀實際,議論旗幟鮮明,論據確鑿,以理服人;記敘說明則條理清晰,詳略得當,以事明人;描寫抒情則淋漓盡致,烘托點染,以情感人。俗話說:“文如其人”,這話說得很有道理,一個思想縝密、作風嚴謹的作者,是決不會輕易放棄修改自己的文章的,因此,同學們應該從認真修改自己的文章開始,學習做一個思想作風嚴謹的人。
二、掌握修改文章的范圍
修改文章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呢?按照何其芳先生的觀點,要注意兩個方面:一個是看內容是否正確,一個是看讀者是否容易接受。這就是說修改文章要從思想內容和表現形式兩方面下手。
1.在平日的作文教學中,學生作文中常見的內容方面的毛病主要有如下幾種:
(1)觀點不能統率材料,材料也不足以證明觀點,正如油是油、水是水,兩者結合不到一起。
(2)對所列舉的數據和事實不經考究,隨心所欲,隨手拈來。
(3)缺乏細致觀察和體驗,所描繪的景物違背時令特點,所描寫的人物言行不符合人物的年齡和身份。
(4)想象和聯想所憑借的文化常識捉襟見肘、漏洞百出。
2.文章在表現形式方面常見的毛病有如下幾種:
(1)結構松散,把許多事情或問題隨便放在一起,沒有中心,沒有層次,逐段讀時還可以,讀完以后一片模糊。
(2)語意常常中斷,缺少必要的過渡和照應。
(3)句子拖沓冗長,喜歡把幾個意思湊在一句話里,結果哪一個意思也沒有說明白,造成語意雜糅。
(4)行文顛三倒四,重復羅嗦,廢話連篇,言之無物。
(5)詞語搭配不當,誤用濫用介詞,成份殘缺,語序不當。
三、修改文章的步驟和方法
作為語文教師,如果每次作文修改課都用一個模式,學生的修改興趣就會慢慢消退。因此結合自己平日的作文教學,多種修改方法交錯運用,這樣就能不斷激發學生的修改興趣,提高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常用的修改方法有:
1.按符號改
學生批改作文,常有這種情況,因沒掌握修改符號,把作文本涂改得亂七八糟,別人看不明白。因而學生修改作文,一定要教給他們統一的符號,學會使用修改符號。學生理解了各種符號的含義,才能取得好成績。
2.學生自改
葉圣陶老先生說過:“改與作關系密切,改的優先權,應該屬于作者本人。”通過老師的指導,學生知道了自己作文的缺點,也就明確了修改的重點,這時可趁熱打鐵,讓學生自己來修改,改什么,怎么改,全由學生自己做出判斷、進行修改。學生的興趣較濃,都會精心地把自己的作文“打扮”得更完美,對提高學生寫作水平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學生換改
俗語說:“執事者迷,旁觀者清。”作文亦是如此。學生對自己的作文常常因“迷”而發現不了應該改的地方,用“換改”的方法則可以克服這一弊病。換改包括同位換改、各組換改、寫作水平懸殊的同學換改等。倘若學生發現大問題及時向老師匯報,老師要隨即給予指點。這樣做,既利于學生互相發現作文中的毛病,又能取長補短。
4.師生共改
葉圣陶先生說:“修改非語言文字之事,實為思想認識之事。”學生初次學習修改作文,修改的大部分是字、詞、句,而對明擺著的“思想認識之事”,卻看不出來。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擬定出有代表性的“病例”,組織指導學生“診斷病情”、分析“病因”。研討時不但要聯系習作訓練重點,還要指導學生從選材、中心、篇章結構、遣詞造句諸方面去考慮,培養學生全面修改作文的能力和習慣。
總而言之,在整個中學作文教學的過程中,作文個性是一個相當重要、不可缺少的階段,沒有這個對作文完善的階段,嚴格地說文章還只是“毛坯”,只是“草圖”,還算不得真正的“完成品”或“藝術品”。只要我們語文教師在平日的作文教學中多注重一下學生作文的“修”和“改”,是不難寫出文質兼美的好文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