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振根 馮凱萍 倪成員
摘 要 為提高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培養質量,探索研究賽教深度融合的機械類學科競賽運行模式。通過將學科競賽融入理論課程、開展學科競賽開放實驗、學科競賽分解到日常教學等內容和措施,實現競賽與教學深度融合,并使學科競賽常態化。激發學生對學科競賽的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為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創新人才提供保障。
關鍵詞 賽教深度融合 學科競賽 運行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5.017
Research on the Operation Mode of the Mechanical Subject Competition
in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Competition and Education
YING Zhengen, FENG Kaiping, NI Chengyuan
(Colleg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Quzhou University, Quzhou, Zhejiang 324000)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the applied innovative talents, the running mode of the mechanical discipline competition was explored. By integrating the subject contest into the theoretical course, the opening experiment of the subject contest, the competition of the subject and the daily teaching, it can realize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competition and teaching, and make the.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the subject competition, enhance the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improv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nd innovative ability, and provide guarantee for the training of high quality innovative talents.
Key words deep integration of competition and education; subject competition; operation model
應用型本科建設是現階段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一件大事,地方本科高校作為應用型本科的主力軍,以培養復合型、創新型、應用型人才為目標,重在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動手實踐能力。除了理論課程和日常實踐教學之外,整合課內外內容的重要環節是大學生學科競賽,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動手能力的有效載體,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團隊協作精神、解決現實問題和實踐動手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1 地方高校機械類學科競賽運行過程中的不足
學科競賽是對知識深入理解、系統整理和實踐運用的過程,是為了考查學生基本學科知識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比賽,其是一種跨學科的、超越課本的范圍、其難度也相對大于常規考試的特殊考試形式。①對于機械類專業,學科競賽的作用更為明顯。競賽一般包括拓展性和綜合性的知識,強調出思維的靈活性、創造性、邏輯性以及創新的實踐能力,其對于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也是一個重要途徑,且對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也具有很重要的引導作用。
如今,學科競賽在各地方高校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參與的學生和老師也越來越多。但是,機械類學科競賽在一些地方高校的運行仍存在某些不足。
(1)條件保障與實際需求存在差距。②在地方的高校,由于其自身所處的地理位置的局限以及經費和師資力量等條件的局限性,在學科的競賽場地、經費以及設備等的條件保障上,與實際的需求仍存在著一定的差距,且相應的交流及培訓等費用也都很難落實下來。
(2)指導教師隊伍建設尚不成熟?,F如今,多數的地方高校都沒有建立起專門的導師庫,這使得參與學科競賽指導工作的教師力量都非常分散。另外,還有很多指導教師在對相關學科競賽的了解程度不夠,其指導的思維和方法也都跟不上競賽的發展需求。且指導教師隊伍的建設方面也不是很完善,教師的學科背景和年齡結構也不夠科學。
(3)學生的參賽動機有偏差。不少學生對學科競賽的了解比較膚淺,參賽的積極性不高。部分學生盲目參加比賽,實踐經驗,實踐能力、動手水平都較為缺乏,過于依賴老師的指導。有的學生過于看重競賽成績,甚至對競賽成績的追求遠高于對競賽課題的興趣。
(4)學生的創新能力還有待提高。有些學生缺乏必要的觀察力和學習能力,探索未知領域的興趣不濃厚,缺乏必要的恒心和毅力,缺乏創新理念和創新欲望,自然也就談不上具備較強的創新能力了。
2 賽教深度融合的學科競賽運行模式
目前地方高校機械類學科競賽運行過程中的不足,容易產生“為競賽而競賽”的后果,不足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無法發揮學科競賽對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的積極作用。因此,需要建立新的學科競賽運行模式,促進大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全面發展。③賽教深度融合的機械類學科競賽運行模式,通過日常教學融入學科競賽內容,學科競賽強化日常教學的方式,吸引最廣泛的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科競賽,整合指導教師隊伍,實現可持續發展。
2.1 賽教深度融合學科競賽運行模式的特點
擯棄“教學歸教學、競賽歸競賽”的片面認識,明確學科競賽與日常教學的緊密關聯,在理論課程和實踐教學中融入學科競賽內容,并通過學科競賽強化理論知識和實踐內容的學習,實現競賽和教學的深度融合。使學生深刻認識到學科競賽不是某個時間段的突擊,而是平時知識和能力的積累,從而將集中突擊的參賽方式化整為零到平時的學習積累當中。
2.2 賽教深度融合學科競賽運行模式的主要內容
通過理論課程以及學科競賽和實踐教學等環節,實現競賽與教學深度融合,并形成穩定的指導教師隊伍,逐年更新的參賽學生梯隊,實現學科競賽常態化。
2.2.1學科競賽融入理論課程
理論課程原理性和概念性很強,學生不易掌握,為增強理論和實際的聯系,任課教師在理論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將學科競賽作品作為實例引入教學,并在講解中針對機械設計、加工、裝配、調試等過程探討工程問題的出現和解決。既能讓學生更易接受,又培養了學生對學科競賽的興趣。④
目前,機械類學科競賽主要有“挑戰杯”、機械設計競賽、力學競賽、工程訓練綜合能力競賽、工業設計競賽、先進成圖技術與產品信息建模創新大賽、信息技術大賽、3D動力大賽等,一方面提升機械類學生的專業技能,另一方面提升學生的多學科綜合能力和動手能力。
這些學科競賽所涉及的理論基礎知識,基本覆蓋了機械專業的基礎課和專業課。任課教師在講解“工程圖學”、“機械CAD”、“三維建模與設計”等課程時,以先進成圖技術與產品信息建模創新大賽、信息技術大賽、3D動力大賽等競賽題目或作品為實例,分析完成這項任務所需的專業技能,既給學生直觀的感受,又激發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興趣。在講授“理論力學”、“材料力學”、“工程流體力學”等課程時,以力學競賽的題目為實例,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的同時,明確要完成一項工程問題應具備的知識和能力,培養學生通過分析、計算、實驗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在進行“機械原理”、“機械設計”、“機械制造基礎”、“機械制造技術”等課程的教學時,將機械設計競賽、工程訓練綜合能力競賽、“挑戰杯”等競賽的內容引入課堂,引導學生對一個復雜的機械產品進行觀察、思考,通過展示競賽作品,讓學生了解理論課程和機械產品之間的差別和聯系,激發學生對未知領域的探索熱情,培養學生綜合運用不同學科專業知識的能力,提高科學和工程素養。
2.2.2學科競賽開放實驗
建立專門的學科競賽開放實驗室。根據機械類學科競賽的特點與需求,逐步添加適合學生競賽的小型加工機床設備,包括砂輪機、臺虎鉗、臺鉆、小型車床、小型鉆銑床等。依據競賽教學的理念以及培養目標,形成一套學科競賽的開放實驗室的管理運行體系,并建立起實驗室安全管理的條例、實驗室設備安全操作的規程和開放式實驗室值班手冊等管理文件。在競賽期間,開放的實驗室主要承擔參賽隊伍的競賽作品方面的加工及制作和安裝調試方面的工作,在其余的時間則承擔學科競賽相關的開放實驗,為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保障。
開展一系列學科競賽相關的開放實驗,作為大學生實踐教學的重要一環。⑤學校提供一定的經費支持,指導教師根據歷年的學科競賽題目及最新的競賽通知,確定若干個開放實驗課題。學生以團隊的形式選擇一個開放實驗,并在規定的期限內完成開放實驗任務。開放實驗涉及機械設計、圖紙繪制、力學分析、零件加工、機器裝配、調試運行等多個環節,訓練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激發對學科競賽的參與興趣,培養其科學以及工程素養,為參加真正的學科競賽做好準備。
2.2.3學科競賽常態化建設
以學科競賽融入理論課程及學科競賽開放實驗為抓手,將每年只在規定時間舉行的學科競賽分解到日常教學工作當中。一方面,理論課程的任課教師和開放實驗的指導教師對學科競賽的理解更加透徹,經驗更加豐富,自然能成為學科競賽的指導教師,通過理論和實踐教學過程的積累,能形成相對穩定的學科競賽指導教師隊伍。另一方面,不同理論課程的授課對象是不同年級的學生,各年級的學生都有自己的強項,通過學科競賽開放實驗,不同年級的學生進行有效的團隊分工和整合,形成層次化的、每年更新的參賽學生梯隊。⑥
學生是學科競賽的主體,通過學科競賽常態化建設,使學科競賽覆蓋面擴大,并深入人心,讓更多的學生投入到學科競賽中來,既避免了臨時參加比賽“時間緊、任務重”的尷尬,又能遴選出更多更好的隊伍和作品參加更高層次的比賽,同時切實訓練并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
3 結論
賽教深度融合的機械類學科競賽運行模式,通過將學科競賽融入理論課程、開展學科競賽開放實驗、學科競賽分解到日常教學等內容和措施,實現競賽與教學深度融合,形成穩定的指導教師隊伍,逐年更新的參賽學生梯隊,實現學科競賽常態化。通過這種競賽模式的運行,提升學科競賽的氛圍,激發學生對學科競賽的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學科的競賽中,培養學生在科學及工程方面的素養,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及實踐動手的能力,為培養出高素質的應用型創新人才提供保障。
基金項目:衢州學院教學改革項目(JG201507)
注釋
① 張宇萌,雷文武.大學生學科競賽水平提升模式探析[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33(5):119-122.
② 夏玲娜.地方高校開展學科競賽存在問題分析及對策[J].浙江海洋學院學報(人文科學版),2014.31(2):81-84.
③ 鄺小燕,趙俏姿.學科競賽和創業訓練相融合的實踐教學探索[J].科教導刊,2015(12):103-104.
④ 盧孔寶.基于大學生學科競賽的機械創新課程教學模式研究[J].浙江水利水電學院學報,2015.27(4):78-80.
⑤ 王蕾,張巧英.基于學科競賽的高校實踐教學體系創新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35(6):43-44.
⑥ 陳英杰,劉健,唐新軍,等.以賽促學、以賽促練、以賽促教——工科大學生競賽與教學結合的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5.18(13):246-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