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蓮
摘 要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個性,教師積極營造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是必需的。只有以此為基礎,才會有具體方法的實施,如一問多解與思維交流、創設情境與引發討論、問題質疑與主動探究等,最終實現學生創造精神的有效樹立。
關鍵詞 英語教學 創造個性 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6-0089-02
因材施教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性意義,蓋因它以人為本,根據學習者的資質等具體情況來施行不同的教育,自然這其中也應包含有對學生的創造性個性的尊重,終至達成人的自我完善的根本目的。表現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尊重學生的學習心理特征和規律,因人而異、因勢利導,通過運用科學的和藝術化的方法與策略,借助現代化教學手段,全面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創造思維及至創造個性,就成為一種必需。
一、教學氛圍的寬松、和諧,有助于營造教學的高潮
第斯多惠說:“教育的藝術……在于喚醒、鼓舞和激勵”。達至這一境界是需要前提的,是良好的師生關系以及寬松愉快的——對教師來說是“教”,對學生來說則是“學”的——教與學的氛圍。于前者,師生關系的融洽、和諧,師愛生、生敬師,有助于學生內在情感與“兒童天然是一個學習的動物”的學習本性的激發,使學生愛上學習或因愛上老師而進行愛屋及烏式的學習,亦即“親其師而信其道”之謂;于后者,良好的教與學的氛圍,尤其是學生學習的興趣、動力、欲望等的激發會極大助力學生學習心向的激發與延拓,進而促使學生以極大的熱情積極主動地對學習對象進行探究并樂于浸潤其中。
因此,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順應初中學生的學習心理需求,教師所需要做的,首要就是與學生間建立起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價值。以此為奠基,才可得以施展自己的教學藝術,得以運用多種方法來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喚醒其情商中的積極、主動、快樂、自信、執著、意志力等包含正能量的部分,助力學生進入一個獲取知識、養成能力的最佳狀態,即教與學的高潮。一般而言,在教學高潮部分,學生的情緒是振奮的,智力是高啟的,思維是高頻而靈動的,領悟是快速而豁然的,激情是高漲而最具探索精神的,對教師教學的反應也是敏感而強烈的。學生的這一狀態的呈現,主要是因為他們的強烈浸潤于對知識獲取和能力培養的探究心向之中。這時的學生也是最具探索激情和最富創新精神與個性的。即便僅從學生的創造個性的培養角度計,教師的有心與積極地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進而經營好為高效課堂所必需的的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也是必需的。
二、在交流與討論中培養學生的創造個性
在課堂教與學的過程中,并不只有師生間的平靜的“教”與“學”,也會有師生或生生之間的交流、討論、質疑、辯論等行為。創造心理學認為,來自師生或生生間的這種論辯,非常有助于學生創造思維的發展并極大影響同伴進行積極的學習行為。因此,英語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學實際需求,主動創設相關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創造個性。
1.一問多解與思維交流
在所有的培養學生的橫向發散思維的方式之中,一問多解是最常使用的一種方式。它可有效的開啟學生思維,拓寬思路,并會在不經意間迸發出精彩的靈感火花。表現在學生的英語言學習中,則會是學生對語言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的有效加強。如我在一次師生問答練習中做出問話“Have you ever been to Beijing”后,在不限制學生答語的情況下,學生即作出了多種富含生活氣息的有生命的句子,如“Yes, I have. Its very exciting to be there.”“No, I havent. How I wish to go there.”“No, I havent. But I wish some day I could go there……”而非呆板如“Yes, I have.”“No, I havent.”之類幾無生命的句子。顯然,這種開放式語言練習也有助于鼓勵學生的積極參與與踴躍發言,創造性的語言知識運用即蘊含其中了;同時,學生在表達自我,與潛意識中接受和學習來自同伴表達中的積極地語言知識兩者之中,也會達成一個有效平衡。
2.創設情境與引發討論
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交流和討論需要一定的問題情境作為支撐,否則討論與交流即會因無所倚侍而無法進行下去。因此教師的結合具體教學內容與問題合理而有效的搭建一定的問題情境是必需的,其一,它可為學生的即將展開的討論提供一定的背景支撐,包括問題背景知識、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相關知識的有效組織與調動等,以使即將展開的討論“有米可炊”;其二,這種背景提供的豐富性也多會引發學生的興趣,使之易于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對問題的討論過程中,順利開啟相關問題的探索之旅,從而助力學生在討論過程中獲得相關知識養成相關能力。如教學“Standing Room Only”一課。作為一節以學生口語能力和閱讀能力培養為重點的口語閱讀課,本單元關注的卻是一個宏大的主題——當代人類最關注的人口問題,這對學識尚不豐富的初中生來說,顯系難題。因而,在學習該文時,借助多媒體教學,我為教學配備了世界地圖、多張顯示人山人海的圖片、擁擠的街道人流的視頻以及相關數據等,以之吸引學生注意、產生興趣,然后再討論“The population problem”就會使學生有話可說,在思維激發的同時也會有問題產生并引發討論了。
3.問題質疑與主動探究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生有了疑問才會主動去思考并主動探尋問題之根本,進而滿足自己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言的“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因此在教學中教師的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的理念支持我們,應積極的通過問題情境將學生置于問題之中,引導學生在質疑與探究中進行知識獲取與能力構建。如在做練習“( )He often practices English.”括號內選項應是speak、spoke、spoken還是speaking時,大部分學生會根據practice doing sth來選出 speaking,但實際上,一旦打破思維定式就會發現spoken也是正確選項。為什么會這樣,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在批判思考與討論中來“越辯越明”了。
總之,為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造個性,教師積極營造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是必需的。以此為基礎,尊重學生的創造個性,利用多種多樣的方法,最終實現學生創造精神的有效樹立。
參考文獻
[1] 周嵩梅.創設教學活動情境培養學生創造個性[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3,(10).
[2] 何婭紅.利用英語課堂教學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J].校園英語,2015,(11).
[3] 洪葉.讓英語課堂孕育創新的綠芽——淺談如何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創新精神 [J].校園英語,20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