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少剛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在經濟建設迅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也給中國帶來了各種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想,人們的精神品質、道德觀念、心理素質受到沖擊,并波及到教育陣地,特別在知識經濟時代的今天更是如此。為此,學校的德育工作顯得尤為重要。正如江澤民同志所說:“各級各類學校不僅要建立完備的文化知識傳播體系,而且要把德育放在首位,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我國的教學目標也十分明確地定位為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接班人。
愛國主義教育在德育工作中處于核心地位。在學科教學中貫穿愛國主義教育是各科任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在體育教學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激發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喚起他們熱愛祖國的極大熱情和為祖國獻身的精神,使學生樹立起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也就成了我們體育教師的天職。但是,不少體育教師認為“體育教學無非是鍛煉學生的體魄,不能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那么,如何在數學體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呢?我根據自己在實踐中的體會,覺得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人手:
一、運用我國體育競技所取得的卓越的成就,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和民族自豪感
中國是體育競技的最主要的發源地之一,許多體育競技水平處于世界的領先地位。把這些體育競技所取得的卓越的成就結合體育課的有關知識給學生介紹,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而且培養了他們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和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從而樹立起堅定的民族自信心,使之逐步樹立起為祖國獻身的精神。
例如,在上足球課時,我向學生介紹宋朝時期的宮廷蹴鞠,說明它的玩法和今天的足球規則基本相同,從而說明我們的祖先發明這種游戲比歐洲要早幾百年的時間。又如我國古代的賽馬、射箭、劃龍舟等等體育競技在世界上都是非常早的。而今,我國的乒乓球、羽毛球、游泳、跳水、女子排球、皮劃艇、武術等體育競技在世界上都占重要地位。這些都可以在體育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適時給學生講述,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體育課培養學生意志,促進心理健康與完善人格,樹立正確的愛國精神
意志是人們自覺確定目標,并根據目標需要來支配、調節自己行為,排除各種不利因素克服各種困難,執著追求,從而實現預定目標的心理活動。體育教學中,學生的學習與鍛煉都必須有一定的意志努力。例:在支撐中跳躍技術的前幾節課,學生會產生恐懼心理,影響技術動作的完成,這時教師應幫助學生抑制恐懼情緒、增強自信心,逐漸掌握技術動作,這樣既克服了學生的心理障礙,又培養了頑強的意志品質。中長跑對學生來講是一個難關,在練習時由于會出現“極點”,感到呼吸困難,肌肉酸痛,動作遲緩,情緒低落,使學生在練習中消極應付,承受不了較大的運動負荷,影響了教學效果,意志也得不到鍛煉,此時教師通過及時的講解、討論等方法分析原因及處理措施,使學生積極投入到鍛煉中去,做一名敢于向困難挑戰的強者。在跳高練習中,學生在過低桿時技術動作很好,但橫桿一升高動作就變形了,這是因為心理因素起了很大作用,所以必須通過各種項目的教學有意識地加強心理素質、培養勇敢果斷的意志品質。
三、利用體育健將的榜樣作用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和為祖國獻身的精神
20世紀40年代以后一百年間,我國受盡恥辱,人民飽受災難,中華民族處于貧窮落后、任人欺辱、蹂躪的困境之中。在這一時期,為了中華民族的崛起,涌現出一大批的愛國人士投身于祖國的體育事業,為一洗“東亞病夫”之恥而努力奮斗,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新中國成立以后,為了使中國盡快走向富強,也出現了一大批才華橫溢的體育健將和教練。他們對國家和人民的巨大貢獻和為了祖國的尊嚴和榮譽而不斷努力的治學態度和奉獻精神,給我們在體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因此我在體育教學中開辟了第二課堂,收集資料舉辦了《徐海峰的故事》、《中國女排的崛起事跡》、《我國的世界冠軍的愛國心》等專題講座}《我學體育為中華》等演講活動;《我們應該怎樣學習世界冠軍的精神》等論文作業}并在課堂上及時報道我國體育健兒在國際競賽中獲得優異成績、接連奪魁的喜訊。這樣·同學們既增長了知識、開發了智力,又培養了不斷求索的積極的學習態度,對祖國的深厚感情和為祖國獻身的精神。
四、在體育課外活動中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思想,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是進行體育教學的必要方式,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有益的補充。而課外活動基本上都是以“班集體”為單位進行的,所以我在體育課外活動中注意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思想,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情感的培養。
例如我帶學生進行分組接力賽,強調學生在競賽中既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又要密切地同其他的同學配合,要充分發揮集體的力量,同時還要講究戰略戰術,揚長避短,才能取得競賽的勝利。這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培養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培養了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也就有利于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五、通過體育的實踐性,激發學生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努力鍛煉身體,提高身體素質的精神
體育的實踐是導致體育學科發生和發展的原因。它的許多概念、定理和規則,都是從實踐中抽象出來的。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起來,從具體運動中概括出抽象概念,把抽象理論聯系實際加以運用。這樣,不僅能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在實踐中也能使學生認識到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艱巨性和復雜性,從而培養學生努力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以較高科學文化素質和身體素質投身于祖國的現代化建設,從而樹立起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思想感情。
例如,利用放映“舉重”的錄像帶進行教學時,我在結合教學中講述了舉重的技巧要領后,進一步指出僅僅是掌握技巧是絕對不行的,必須還要有強健的體魄。從而使學生樹立起學好體育為祖國現代化建設服務的精神。
總之,體育學科教學具有豐富的愛國主義教育題材,絕非愛國主義教育的另類,只要我們吃透教材、勤于思考、認真實踐、勇于創新,就一定能找到一條在體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