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邦芹
【摘要】 高效的課堂教學從學生的主動參與開始,積極引導學生參與課堂討論交流,在主動摸索中培養建立學生科學的數學思維和態度體驗. 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 為誘發學生興趣而精心設問,為培養學生興趣而制造懸念,為發展學生興趣而讓學生動手操作,為鞏固學生興趣而進行多樣練習.
【關鍵詞】 激發;學習數學;興趣
記得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 怎樣讓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學習,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學成功的關鍵. 根據數學這門學科思考性很強的特點,教師在教學中如何根據教材的重點、難點和特點及不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從不同的角度采取多種手段,誘導探索,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培養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課題.
我在教學中,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方面,做了以下幾點探索.
一、為誘發學生興趣而精心設問
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結合生活實際,巧妙設計誘導,使學生時常處于最佳心理狀態. 教師的設問是十分重要的,課堂上提問要避免隨意性,要注意提問的方式方法,提出的問題要有啟發性,要觸及學生的情緒領域,喚起學生的心靈共鳴,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把學生的思維調動起來,讓學生因情感的驅動而生趣,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
例如,我在教學“比例應用題”時,一上課我便提出一個問題:“誰能不上山可以量得山高?不過河可以測得河寬?”同學們聽后,便議論紛紛,情緒十分高漲,但都沒想出辦法來. 于是我便乘機宣布:“這堂課我們就來學習這些知識.”由于他們都急于想知道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所以聚精會神,積極思考,個個動腦筋,人人爭發言,學得很主動,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為了鞏固學習的效果,這節課結束的時候,我給大家布置了一項作業,請大家用自己的方法,測量廣場上旗桿的高度,看誰測得準確又方便,歡迎使用多種方法,綜合驗證. 這項作業的目的,一是可以讓學生鞏固課上學習的知識,運用數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二是可以啟發大家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開動腦筋,活學活用,學會判斷標的物的合適與否;三是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集思廣益,教育學生從多個角度出發解決問題,有的同學就想到了,在繩索上面做標記,利用繩索長度測量旗桿高度的直接計算法.
二、為培養學生興趣而制造懸念
創造情景,制造懸念,是指教師在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使學生對所要學習的知識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激發濃厚的學習興趣所采取的一種教學手段. 它能使學生懷著積極、樂觀的態度,滿腔的熱情投入認識過程. 最終,懸念得以解答,使學生獲得知識,學得樂、記得牢.
例如,教學“能被2、3、5整除的數”的特征時,一上課我便說:“今天咱們先來做一個數學游戲.”同學們一聽做游戲,精神大振,我說:“只要你們隨便說出一個數,不用計算,我就能馬上知道它能否被2還是3或5整除. ”同學們一聽,興趣來了,七嘴八舌說了好多數,有的想難住老師,竟然說出幾萬幾千幾百幾十幾這樣的大數,我把這些數一一寫在黑板上加以判斷,這時好多同學都驚嘆不已,但也有不相信的,拿過練習本就開始除,但除得的結果仍和老師一樣. 驚嘆之余,學生急于想知道老師快速判斷的絕招,于是便帶著熾熱的追求進入學習過程.
教師將需要學習的知識,分門別類地幫助學生進行整理,整理完成后再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進行科學的傳授. 教師做好鋪底,讓學生自己發現規律,運用規律,才是最好的教育.
三、為發展學生興趣而讓學生動手操作
動手操作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也是教學的有效手段之一. 瑞士的心理學家皮亞杰說:“知識的本身就是活動.”動作和思維密不可分,特別是低年級學生好奇好動,樂于模仿,我便注意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些特點,讓他們親自動手、實際操作,如:分一分、數一數、畫一畫、擺一擺、拼一拼等,使一些抽象的數學概念變得形象化、具體化,使他們在動手操作中獲取新知識.
例如,在教學“求比一個數多幾的數的應用題”時,我便采用了讓學生動手操作的方法,先讓學生擺紅花和黃花同樣多的部分,再擺紅花比黃花多的部分,從而讓學生看到紅花的朵數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紅花和黃花同樣多的部分,另一部分是紅花比黃花多的部分,求紅花有幾朵就是把兩部分合并起來,所以用加法算. 這樣通過操作,激起和誘發思維展開,從而調動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使學生既感興趣,又真正懂得了這類應用題為什么用加法算的道理.
四、為鞏固學生興趣而進行多樣練習
多樣練習是鞏固所學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徑,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要使課堂練習達到“高效”“低耗”,使學生保持愉快的心情、振奮的精神,那么練習設計必須符合學生的心理,應采用靈活多樣的練習形式. 如:師生間經常組織討論、爭論,開展學習質量自我評估,加強直觀演示及學具的使用,一式多變,一題多變、多問、多解,猜一猜、算一算等形式,讓學生通過練習,在解決知識的新舊矛盾沖突中,提高對學習的興趣,在實踐活動中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認識數學知識在社會生產、生活中的價值和作用,進而提高他們的數學素養和能力.
小 結
向數學課堂要質量,向知識運用要效果,為學生形成系統性、科學性數學學習框構而服務,是一個數學老師的基本職責. 教師通過精心設計課堂提問,誘發學生學習興趣;巧妙制造懸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通過動手操作,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進行多樣化的練習,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等,這一系列措施的應用,可以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