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春燕
【摘要】2013年前后排舞運動正式進入高校體育課程,雖然各校對排舞運動的價值、地位存在差異,但排舞運動本身在塑造學生形體、舒緩學習生活壓力、提高學生氣質、增強學生身體健康方面的價值還是得到了統一認識。排舞運動進入高校教學體系的時間較晚,但一經引入由于排舞運動自身的魅力還是受到廣大學生的喜愛,有著較好的學生基礎。但通過課堂觀察及調查問卷得來的反饋來看,高校排舞運動的發展現狀存在不少嚴重問題對該運動的發展形成很大制約,集中體現在課程設置、教師教授經驗、學生認知程度、參與程度幾個大方面上,如若能夠正確認識并積極改進則對高校排舞運動的推廣和良性發展有著積極的建設意義。
【關鍵詞】高校 排舞運動 現狀及發展 對策
前言
排舞運動自2004年引入我國以來由于其在步法變化、動作循環、音樂風格等方面的豐富變化和內容的廣泛特點深受國人喜愛,且經歷了快速傳播與發展期,特別是2009年國家體育總局正式將排舞運動列為一個比賽項目,并首次編寫了《全國排舞比賽評分規則(草案〉》,這也為高校排舞運動的開展與推廣提供了依據。自2011年全國性的排舞總決賽更是形成了常規賽制,表達了官方對排舞運動價值的認可。由于高校學生是一個對文化理解能力、新事物傳播能力和創造性較強的群體,在高校推廣排舞運動則能夠在較短時間內推動該運動的廣泛發展并較易形成長期性、持續性的影響力。早在2013年我國首次主辦了高校專業排舞教師培訓,為髙校排舞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但是在看到高校排舞運動取得可喜發展的同時,而體育課堂是高校學生了解排舞的最主要方式之一,通過課堂觀察及調查問卷手段不難發現,排舞運動在高校體育教學中仍然存在不少問題亟待解決。本文針對目前高校排舞運動的發展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發展對策,目的在于為排舞運動在高校的普及與發展提供一些參考與幫助。
1 高校排舞運動的發展現狀
1.1 課程設置水平整體低下,缺乏理論性、科學性、體系性,嚴重影響教學設計
課程設置是教學活動的依據,雖然自北京奧運會后不少高校都將排舞納入了體育教學體系,但由于國家體育總局至今仍未編寫出一部統一的、權威的用于高校排舞教學的專門教材,這也制約了高校排舞課程的教材編寫和課程設置,使得高校排舞課程無論就課程大綱、編選教材、教參、還是堂教學的的組織與呈現及評價都處于初級摸索階段。在調查問卷所設置的關于“排舞運動教學資料來源及依據”問題上,85%的教師填寫了“自選音像資料”、“來自網絡排舞視頻”及“自身對排舞運動理解水平”,僅有不到6%的教師是經過各級官方組織的排舞教師專業培訓具有一定的理論基礎,能夠自如整合排舞運動的理論與培訓實踐經驗并結合學生自身接受能力來科學設置課堂教學,而高達90%的高校排舞并未經過專業訓練,僅僅是掌握幾種排舞曲目之后就開展了排舞教學活動。排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運動,由于缺乏統一、權威的全國性教材,單靠學校和教師的力量無法完成課程設置的重任,這也就使得我國高校排舞課程設置水平整體低下,嚴重影響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效果。
1.2 師資力量薄弱,缺乏培養及建設意識,不利教師素質及業務水平提高
由于排舞運動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運動項目,對排舞組件的步法、音樂、編舞等方面認識和理解程度直接決定了排舞的呈現水平,因此高校排舞教課水平的高低直接取決于教師隊伍的素養,良好的師資是教育教學活動得以順利實施的根本保障。但是由于全國性的高校專業排舞教師培訓每期所接納的學員數量及其有限,教師隊伍的培養主要還是依賴學校和教師自身的不斷學習。但通過調查發現,由于高校排舞運動起步較晚,難以達到能夠參加全國性比賽的水準,在短期內也不會出成績,在學校榮譽驅使下,絕大多數高校相關領導和體育教育部門并未對排舞運動投入應有的關注和扶持,特別是對教材編寫和師資培訓上更是缺乏投入,不利教師素質及業務水平提高,這也必然導致排舞師資力量薄弱,不少教師由于從健美操等專業轉入,對排舞運動的理論及藝術價值缺乏體系認識,在教學上顯得捉襟見肘,又由于缺乏學校的支持,更不愿擔任排舞教師工作甚至積極推廣排舞課程。
1.3 學校缺乏宣傳及比賽活動組織,學生認知程度、參與程度較低
宣傳和比賽是校園活動推廣的重要手段,由于排舞教師數量上的緊缺難以形成推動排舞運動校園宣傳的組織力量,更難以組織更為復雜和耗費精力的校園比賽活動,這也就制約了學生群體對于排舞運動的認知程度,不少學生之所以選修排舞課僅僅在于一時的好奇,當真正選修該門課程后,由于受教師和教材的種種制約因素的影響,難以體驗到排舞運動自身的魅力,隨著熱情的減退,學生的參與意愿及參與程度也隨之猛降,這對高校排舞運動的良性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2 高校排舞運動發展對策建議
2.1 相關教育部門正確認識排舞運動價值,加快教材研發及專業教師隊伍培養
國家體育總局是我國體育項目推廣的權威部門,教育部是我國教育改革的推動力量,學校是教學工作的具體組織者與實施者,因此要想徹底改變我國高校排舞在教材和師資上的尷尬局面,必須提高權力部門的認識,并形成多層級研發、培養力量,盡快組織統一教材的研發工作及持續性高校排舞專業教師隊伍的培訓、進修等培養工作,從根本上提高高校排舞課程的教授水平。
2.2 形成多層級校園推廣力量,提高學生對排舞運動的認知度,創設良好的校園氛圍
高校排舞教學的目的還是要落實到學生身上,因此學生的認知程度和參與程度也將反過來影響該課程的推廣與發展。要想提高學生對排舞運動的參與熱情,則需要學校層面加強認識并形成以“學校—教師—學生社團、組織”為基本結構的多層級校園推廣力量,通過各級比賽的組織、社團和校園展示等形式創設良好氛圍及影響效果。
【參考文獻】
[1]孫堯. 推進高校排舞運動的制約因素及應對策略[J]. 搏擊·體育論壇,2013.10
[2]楊焱. 重慶市普通高校排舞開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 體育世界,2014.3
[3]鄭巧玲. 高校排舞課程設置與教學實踐的研究[J]. 藝體教學,2015.35
[4]鄭麗紅, 許愛梅. 高校排舞推廣現狀與策略構思[J] 群體·研究,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