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艷
【摘要】在素質教育之下,體育教育已不再是單純為了增強學生體質,能力培養己成為體育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傳統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新課標的要求,正在尋求優化改革。本文將圍繞高校公共體育課程中健美操教學模式的不足,對健美操的教學內容、教學形式和評價手段提出一些改進建議,希望對提高健美操教學效率有所幫助。
【關鍵詞】體育教學 健美操課程 普通高校 教學模式
一、現階段普通高校公共體育健美操教學模式的不足
(一)內容陳舊不與時俱進
目前在河南省的大部分高校中,健美操課程的教學還是以健美操基本步伐和成套動作為教學為主要內容,缺乏對健美操發展概況、運動原理、運動的方法、健美操音樂、健美操成套動作的創編、健美操裁判與鑒賞等內容的介紹,實踐課的比例遠遠大于理論課,而且多是機械性的模仿學習和操練,不利于學生真正理解健美操、愛上健美操,而只會把它作為一門課程來看待,達不到體育教學所期望的效果。
(二)教學方式機械單一
目前河南省的普通高校中,健美操的教學多采用“四段式”的教學模式,即“完整示范—講解—分解示范—練習”,學生機械模仿,學習被動,不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參加體育鍛煉的意識,阻礙了學生的個性發展與素質的提升。而一些高校雖然引入了多媒體教學,也僅僅只是讓學生跟著錄音機、視頻進行模仿練習,實際上是換湯不換藥,與教師的示范并無多大差別。除此之外,游戲教學法、反饋教學法、、程序教學法、念動教學法等新興教學法則選用得比較少,每堂課都處于不斷地重復練習當中,學生漸漸就喪失了一開始的興趣,本應該生機勃勃的健美操課堂變得死氣沉沉。
(三)考核評價重結果輕過程
考核是對教學雙方投入產出情況的評價與監督,能夠客觀檢驗的教學的效果及質量,是教學中不容忽視的一環。但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河南省普通高校的健美操課程考核仍然以教學結果為主導,分為技術成績、理論成績和平時成績三大模塊,主要考核學生的運動成績和對運動技術的掌握情況,其次是考察學生的理論知識,最后是學生的考勤和平時表現,對學習過程的評價十分輕視。此外,將學生的創新能力作為成績考核之中的學校少之又少,與素質教育的目的相差甚遠,急需建立一個更科學、全面的健美操評價體系。
二、優化普通高校公共體育健美操教學模式的策略
(一)優化教學內容
健美操運動由80年代的韻律操,發展到現在已經全面開花:“搏擊健美操”、 “拉丁健美操”、 “瑜伽健美操”、“街舞健美操”等等,但是在高校健美操教學中,基本上還是以操化動作為主,沒有與時俱進。大學生群體式最充滿朝氣和想法的群體,教育要符合實際、要與時俱進、要把握學生心理,才能引起學生興趣。因而學校要積極改革健美操的教學內容,跟上健美操運動快速發展的步伐,將經典內容和時尚內容相統一,引入一些新穎的、觀賞性強的、富有時代氣息的健美操動作來充實教學內容,迎合學生們的口味。高校可在健美操公共課程中設置初級、中級、高級三個檔次,每個檔次加上適當的相同級別的街舞健身操、拉丁舞健美操、搏擊健美操等,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和實際情況進行自由選擇,強化個性化教學。
(二)優化教學方法
健美操是由有氧運動發展演變而來,若刻板地沿用傳統競技體育運動的教學模式來進行教學,是不科學的。體育教師要注重在班級授課制中融入小組教學和個別教學,在實踐教學中融入理論教學,同時重視開辟第二課堂,課內課外相互促進,全面培養學生的技術能力和創新能力。
在課內,教師要“以學生發展為本”,多采用“啟發”、“合作”、“創造”等方法,加強對學生運動方法的指導而不是對動作規范性的糾正,變機械模仿為自主創造,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參與。比如通過創編準備活動、個人專屬動作等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讓表現優異的學生領操、充當“小老師”等來提高學生的組織教學能力,這樣在發展學生多項能力的同時也有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營造一個愉快輕松的健美操教學環境,使學生在快樂中掌握健美操知識和技能。在課外,教師可鼓勵學生在互聯網上搜索自己感興趣的健美操視頻自主學習,并定期開展健美操競賽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還可通過建立微信群、QQ群等模式來在線解答學生的疑難問題,而學生之間也可以進行自由討論,增進感情、激活新意。另外,教師還應根據學生的性別、專業(體育專業可提高難度和強度)、水平高低等實施差異化的教學,在內容和強度上進行區分,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建立起層級化、彈性化的教學體系。
(三)優化評價體系
體育教育的目的不僅是為了增強學生體質,還要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形成熱愛運動心態和體育鍛煉的習慣。學生的技能掌握情況、進步程度及求知熱情等都能夠很好地體現教師的教學水平,對教學形成推動。因而在健美操的評價體系中,不僅要重視對結果的考核,也要注重對過程的考量。體育教師可將平時訓練中的小組成績計入到個人的期末總成績中,以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增加“創編操”、“設計鍛煉方案”等考評,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增加“互評糾錯”和“學生自評”等評價形式,讓學生相互監督,增強學習氛圍。總之,素質教育之下的高校健美操評價體系應該結合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絕對評價與相對評價,融知識、技能、思維為一體,全面提高學生對學習健美操的興趣,以及健美操技能,促進其運動習慣及終身體育思想的形成。
三、結語
高校教師要積極配合素質教育,尋求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升級,通過豐富健美操運動的教學內容、活化教學方式、優化評價模式等方法來幫助學生提高興趣、建立自信,在快樂中掌握自我鍛煉必備的理論知識和健身方法,從而幫助學生塑造美的形體,形成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和習慣,長期煥發青春活力。
【參考文獻】
[1]劉絢麗,高校公共體育健美操選修課教學探析[J].體育科學研究, 2005, 9(1)
[2]彭天娥,高校公共體育健美操課程教學現狀及對策的研究[J].成功:教育版, 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