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軍 尚展壘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化和發展,高校計算機網絡課程課堂教育形式也隨之發生著改變,社會對高校計算機課程教學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本文試著從傳統高校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出發,探討基于網絡發展下的高校計算機教育改革。
關鍵詞:高校計算機;教改;網絡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6)05-0086-02
一、傳統高校計算機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學模式被動單一,缺乏趣味性和多樣性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在課堂上往往扮演著“主講”的角色,學生往往只聽不想,老師講授什么知識,學生就接受什么知識,顯得非常地被動,長此以往下去,學生變得越來越依賴老師,越來越依賴課堂。而這種單一刻板、枯燥無味的程式化教學模式也難以提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有時甚至會讓學生對這門課程產生強烈的逆反心理。
2、教學大綱全盤照搬,缺乏靈活性和科學性
在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為了應試,都是按著各種各樣的“教學標準”、“考試標準”等進行授課,不敢越雷池一步,同時,也把這些條條框框的“標準”作為衡量一個學生優異與否的準則。這樣,不僅不能打開學生的視界,還極大地扼殺了學生上課的積極性。
3、教材內容陳舊落后,缺乏時代性和實用性
計算機網絡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教師只有與時俱進,及時更新教學理念和教學內容,才能不斷培養出符合時代發展和社會需求的人才。然而,很多高校一直沿用老教材,套用老觀念,一些內容已經過時或被淘汰,學生即使學了,也難以應用到實際工作、生活、學習當中,只能成為一種“擺設”。
4、教學重理論輕實踐,學生動手能力差
計算機作為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只有與實踐緊密結合,才能廣泛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然而,很多高校普遍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以致培養出來的學生最多只能是紙上談兵的“理論學家”。但是,社會真正需要的不僅是扎實的理論基礎,更看重的是熟練的運用能力。光說不會做,就是空談。
二、基于網絡發展下的高校計算機教改方向
1、教學方法不斷改進
教師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真正提高學生使用計算機網絡技術的能力,就需在教學方法上下功夫。教師應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尊重學生思維特點,適應社會發展趨勢,不斷更新、改進教學方法,變單一教學模式為多元學習方式,讓學生能夠學中作樂、學以致用。
2、教學內容不斷優化
計算機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教師要與時俱進,拓寬知識視野,加強專業學習,更新知識結構,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這樣才能更好地將知識傳授給學生,學生也才能學到真正有用的計算機知識。
3、教學觀念不斷更新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以“填鴨式”的教育方法,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思想,把學生推到一個很被動的位置,由于教師只注重知識的灌輸,忽略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心理需求,大大地束縛了學生的個性發展。隨著計算機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和發展,“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已成為大多數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共識,同時,這種具有“人性化”、“人情味”的教學方式也受到廣大學生的普遍喜愛和歡迎。
4、教學設備不斷完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計算機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學校不僅要保證計算機能正常運轉,還有不斷完善計算機的設備,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地投入到實踐中去,從而提高實際動手操作能力。
三、基于網絡發展下的高校計算機教改策略
1、教師應加強自身建設,提高教學質量
古有云: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作為高校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師,除了要有扎實的計算機網絡技術理論知識,還應具備豐富的實訓經驗。因此,教師不能站守一講臺,抱守一本書,應該積極深入企事業等一線單位,及時了解市場動態和新興技術,對課程結構進行不斷優化和調整,對教學內容進行不斷更新和完善,從而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和質量。這樣,教師才能在學生中起到引領、帶頭的作用。由于教師傳授的知識有規可循,有章可依,并且跟實際生活密切相關,學生會更易接受和喜歡,學習起來會更積極主動。
2、教師應明確教學目標,做到有的放矢
計算機網絡課程學時有限,課堂上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因此,高校教師在進行教學之前,一定要結合教學大綱、教學課本,以及社會發展需求、學生實際情況等制定教學目標,進行有針對性地教學。只有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以就業為導向,以市場為準則,切合實際,有的放矢,學生才能在學習中享受到樂趣,才能學有所成,才能學以致用。
計算機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只有充分地運用到實際生產生活中,才能發揮它的作用。高校計算機網絡課程不僅要傳授學生相關的前沿的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如何運用。教師要結合人才市場需求,與時俱進,以實用為原則,才能滿足大學生就業需求。
3、堅持以人為本,因材施教
作為教師,一定要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要站在學生的角度,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教學,要一切以學生為本,把學生當作教學的中心和主體,提升學生的主體地位,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把課堂的權利還給學生,化被動為主動。教師要大膽地放權,放下自我,思想的交匯才能碰撞出更激烈的火花,單一的以自我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只能復制出沒有特色的大眾品。因此,教師要積極鼓勵,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和創造力去學習。在學生中間,教師更多地是要充當“導師”的角色,引導學生如何思考,如何克服困難。
4、改變課堂教學模式,發展多樣化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計算機課大都是教師在臺上講,學生在臺下聽。這種教學方式非常地單調,聽起來也非常的枯燥無味,長期以往下去,會讓學生變得煩躁甚至反感這門課程,大大地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面對這種狀況,教師要改變單一的教學模式,可以采取多維互動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例如,帶學去實訓中心實訓,在學生親身體驗的過程中,教師不時穿插教學,反而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或者帶學生參觀學習其他學校計算機課程教學,或者邀請專家講座,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帶學生去企事業單位實習。與其說給學生聽怎么樣,不如讓學生親身體驗一把,更能讓學生印象深刻。單憑坐在課室里聽或想,有時并不能打開學生的思維,走出去,讓學生親身體驗,能讓學生學到更多。
課堂上,教師也可以采用“小組協作法”,讓學生自由組建小組,化被動為主動,小組成員之間互相討論,互相切磋,暢所欲言,不僅活躍了課堂氛圍,還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合作能力。教學就是要讓學生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主人,學生能放膽交流,敢于創新,才能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才能提高和發展學生的計算機素養。最后,教師也可以通過創作教學情境,提高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教師與學生相處融洽,那么,課程學習就會變得更生動活潑有趣。
5、打開教學格局,開闊學生視野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都很依賴課本,但教學不能太過依賴課本,教師要善于從課本走上現實,走上生活,走上社會,引導學生,把學生的思維打開,把學生的眼界打開,把學生的求知欲打開,讓學生能發散思維,能從課本的窄小視野通向更廣闊的世界,讓學生對知識充滿熱愛。
6、收集成功教學案例,建設教學資源庫
在開學之初,教師可以把本學期的教學設想、教學內容、教學PPT、教學視頻等資源共享到本學科教學資源平臺,以供學生可以隨時下載隨時學習。
7、注重學生素質培養,開展網絡自主學習
教師除了傳授知識外,更應該注重對學生素質的培養。學生的素質提高了,才能更好的做一個網絡文明人。另外,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更重要是教會學生如何學習。現在網絡非常發達,學生如何運用網絡來提升自己,這是一門值得學習和探討的學問。其實,不管是計算機課,還是其他課程,學習的最終目的不是應付考試,而是增長知識,提高技能,提升自己。另外,這些課程,也并非在學校學了,在課堂上學了,就可以了,學習是一輩子的事,學習也是每個人每時每刻都要去踐行的事。教師作為一個知識的引領者,要敢于打破這種常規固化的思維,要積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培養學生會學習的本領、終生學習的觀念。
8、豐富計算機課外活動,鼓勵學生參賽競賽、考證等
教師可以策劃一些比賽活動,如網頁設計大賽、美圖大賽、打字比賽、APP制作大賽等,或組織學生參加校外的計算機大賽等,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計算機實際運用能力,還能鍛煉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等。另外,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網上自主創業,用課堂上學到的計算機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如開網店等,不僅打寬了學生的就業面,還增強了學生的信心。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參加有關計算機方面的考試,如Photoshop等級證書等,這些證書不僅實用,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尚展壘.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中微課的建設與應用[J].計算機教育,2015(20):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