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揚唐詩
摘 要:數字化故事敘述作為一種新的教學元素和分享知識的學習方式,在國內外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本文從數字化故事敘述出發,分析其與我國小學英語課程的契合,從而探究數字化故事敘述應用于小學英語課程教學中的價值。
關鍵詞:數字化故事敘述;小學英語課程;英語教學
1 數字化故事敘述的介紹
數字化故事敘述是“Digital Storytelling”的譯文。20世紀80年代,美國Dana Atchley最先提出“數字化故事敘述”,他運用計算機來講述故事產生了“數字故事”這種極具創造性的講故事方式。隨后,越來越多教師學習和使用數字化故事敘述,它逐漸成為中小學教學的流行工具,美國甚至有不少大學開設專門的課程來教授學生學習數字化故事的制作。
1.1 數字化故事敘述的概念
國外研究學者Berna Jean Porter認為“數字化故事敘述是一門藝術,它利用技術工具來對傳統口頭講故事的藝術進行潤色,整合圖片、圖形、音樂和創作者講故事的聲音來編制自己的故事。”[1]國內研究學者黎加厚教授認為數字故事是在教學活動中編寫故事,并加入文字、圖像、聲音、音樂等多媒體元素,創造可視化故事的過程。[2]其實,數字化故事敘述就是一種將講故事的藝術以及內容與多媒體新技術(如文本、圖片、聲音、視頻、音樂等)相結合來講述故事的新方法。
1.2 數字化故事敘述的特征
(1)真實性。數字化故事一般將教材內容信息有效地組織起來,與真實生活聯系放在一定的背景中去敘述。
(2)多感官性。數字化故事敘述整合了文字、圖片、動畫、音頻等多媒體技術,需要用眼觀察,用耳傾聽,用口表達,動手搜集制作,動腦編制分析,讓聆聽者可以從聲音和畫面中同時獲得故事的內容。
(3)設計性。數字化故事敘述過程獨具設計性,一般來說包括選擇主題、故事設計、搜集資料、編輯合成、展示與共享、評價與發布。
(4)合作分享性。數字化故事敘述是將故事與多媒體相結合產生的,依托數字媒體合作與分享,通過網絡平臺分享和交流,而且傳播范圍廣泛。
2 數字化故事敘述與小學英語課程的契合
2.1 英語課程標準方面
教育部制定的《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明確小學英語課程一級為起始級別,二級為六年級結束時應達到的基本要求。在“內容標準”的二級目標中,指出“能在圖片的幫助下聽懂和讀懂簡單的小故事”,“能借助圖片讀懂簡單的故事或小短文,并養成按意群閱讀的習慣”,“能在教師的幫助下講述簡單的小故事”,“能正確朗讀所學故事或短文”,“能在教師的幫助下表演小故事或童話劇”。[3]由此可見,故事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占舉足輕重的地位。
2.2 小學英語教材編排方面
在湘少版小學英語教材的編排上,自四年級起,每冊教材Assessment中設置“Lets read more”故事部分。這些世界故事結構簡單,內容主題意味深長,一般以文字、圖片和活動設計安排相結合的形式呈現。例如,五年級上冊中的中國故事“The story of Nian”介紹了春節的來歷;六年級上冊中“The helping Hand”,通過在地鐵站發生的故事傳達了“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主題等在故事中傳遞人文知識。一般為單元所學內容做背景延伸,將語言內容和教學目標有機地融合在故事之中。
3 數字化故事敘述應用于小學英語課程中的價值探討
3.1 利用數字化故事敘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字化故事敘述以教材內容為主題,結合學生的真實生活經歷,由學生根據主題通過可視化的方式傳達自己的情感態度。在數字化故事敘述中學習語言的文化、詞匯、語法等,體現了“從做中學”的教育基本理念。值得強調的是,數字化故事敘述的評價是一種動態性的綜合評價。如果充分利用其所帶來的積極因素,無形中就能激發學生學習語言的興趣,提高學習投入程度,從而提升學習績效。這種方式寓教于樂,不僅保證學生的語言輸入和輸出,還重視學生的情感傾向,調動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主動參與發現學習要素。
3.2 引導學生數字化故事敘述,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數字化故事敘述通過搜集資料、安排設計、編輯制作、錄制與展示等將學生情感態度等以多種媒體組合的形式表達出來。這樣的方法不同于傳統教學中的老師講授,它真正使教材中的內容“鮮活”起來,學習到的知識不是文字上的“搬運”,而是真正理解掌握。這在培養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能力、多媒體運用能力、合作與交流能力、創新創造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等綜合素養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
3.3 運用數字化故事敘述,促進教師的發展
數字化故事敘述雖然是以學生為主體,但是教師的輔助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數字化故事提升了教師運用電腦軟件、信息搜集處理等多媒體信息技術素養,推動了教師教學的信息化進程。其次,教師要從整體出發來合理安排數字化故事敘述,如依據課本內容、學生生活及社會熱點來選擇故事主題,按照異質性原則來劃分學習小組并制定相關學習計劃。最后,進行作品成果的課堂展示并進行教學活動總結與評價。這一系列的活動都是對教師教學設計能力的考驗,需要教師的整體安排與規劃,做到預設與生成的統一,從而鍛煉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
3.4 利用數字化故事敘述,共享教學資源
數字化故事的成果雖以課堂展示為主,但可以將數字故事借助網絡平臺分享給所有人。如今微課、慕課、網課發展如此迅速的環境下,數字化故事作為一種優質教學資源,可以促進校本課程的實施,學校間的交流,網絡課程的輔助等等。當學生們看到自己參與的作品被網站收錄并共享展示,對他們來說是一種能力的肯定,動力的推助。同時,在網絡平臺上的數字化故事,可以引發學生們的主動閱讀思考,促使他們融入其中。
參考文獻:
[1] Berna jean Porter Consulting[EB/OL] . http://www.bjpconsulting.com.
[2] 黎加厚.數字故事,不一樣的精彩[J].遠程教育雜志,2011(5).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4] 陳靜嫻.數字化故事敘述在教育中的應用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