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燕
【摘要】一個完整的人必然是自信的,而有自信的人,才有可能獲得成功的機會。自信心是一個人成人、成材、成長所必備的良好心理素質和健康的個性品質。因此,在幼兒園加強幼兒自信心的培養對于孩子的今后的成長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僅就幼兒自信心的培養談本人的膚淺認識。
【關鍵詞】幼兒園教育 幼兒自信心 培養
前言
自信心是指一個人對其自身能力、自身發展的肯定,是一種重要的個性心理品質。自信心對一個人一生的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一位哲人說得好:“擁有自信就成功了一半”。《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在重視幼兒身體健康的同時,要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因此,在對幼兒進行健康、知識、技能教育的同時,一定要重視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讓孩子從小就擁有自信心。
1什么是自信心
自信心從心理學角度講是屬于人格特征中自我意識的內容,對此也沒有一個統一認同的概念。有人將其定義為積極地、有效地表達自我價值、自我尊重、自我理解等這些內在的情感。羅森伯格簡潔定義為“一種對自我的肯定或否定的態度”;布魯諾則認為自信是一種行為特征,其特點是為了保護某種權益或達到某種目的而表現出來的一種主動的社會行為。盡管學者對自信心這個概念至今尚無一致性的定義,但從他們的觀點中可以看出,自信心的內涵比較廣泛,它包含個體對自己的認識、評價和態度。我認為自信心是指對自己實現個人理想、目標和堅信程度,它表現為接受任務以后,信心十足,干勁倍增,能提出完成任務的方法步驟,有克服困難的決心和信心。
2培養幼兒自信心的策略
2.1教師的賞識和信任,樹立幼兒的自信心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指出,教育孩子的奧妙就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具體到幼兒園教育中,教師應充分賞識和信任幼兒,善于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肯定他們的進步,因為教師的言行往往會對幼兒的自信心產生很大影響。比如,在幼兒園中,有些幼兒既聰明又能干,不僅能唱一首首動聽的歌曲,還能跳出許多優美的舞蹈,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對這些幼兒進行表揚,充分肯定他們的才能,進一步激發他們的自信心;有些幼兒很普通,不僅沒有出眾的才華,也沒有足夠的膽量,經常表現為膽小、愛哭,面對這一群體,教師切不可對其進行批評,而應給予他們更多的關心和鼓勵,幫助他們改掉身上的不良習慣,讓他們建立起一定的自信心。此外,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不能以自己的喜好去區別對待幼兒,更不能因為幼兒的外貌、體型等因素表現出親疏遠近,要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幼兒。因為在幼兒眼中教師是神圣的,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其產生巨大的影響。所以作為幼兒教師,我們應該以公正、客觀的態度對待幼兒,讓他們在教師信任的目光和鼓勵的話語中,充分樹立起自信心。
2.2大膽放手,在實踐中鍛煉自信心
在幼兒教育中,廣大教師要多為幼兒組織各種有趣的活動,讓他們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并通過展示自己,鍛煉自身的獨立意識和自主能力。如在班級活動中,教師可以廣泛開展“我是……小達人”活動,讓幼兒互相交流,向同伴介紹自己的特長,這樣的活動不僅能使幼兒明確自己的優點和長處,還可以充分激發幼兒的自信心,讓幼兒學會取長補短,在實踐中鍛煉自己的自信心。
2.3讓幼兒體驗成功,激發幼兒自信心
為了更好地培養幼兒的自信心,我們有必要根據每個幼兒的不同發展特點,提出不同層次的要求,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獲得成功的體驗,進而樹立自信心。這就要求廣大幼兒教師要積極為幼兒創設一些鍛煉的機會,通過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激發幼兒的自信心。如在一次“彩色樹葉大變身”的活動中,我要求幼兒用各種線條添畫或者用各種樹葉拼貼一幅作品。在創作過程中,很多幼兒都能很好的地完成任務,我對他們的表現進行了充分的肯定。這時,我發現有一個幼兒坐在那里始終不敢動手,他怯怯地對我說道:“老師,我不會。”面對這一情況,我并沒有批評他,而是耐心地指導他拼貼出了一條美麗的小魚,他在完成后開心地對同伴說道:“看,我做了一條魚。”這樣的教育方式不僅讓幼兒順利完成了任務,更讓他們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可見,作為教師應該引導幼兒去大膽嘗試,努力克服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這樣才能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幼兒樹立自信心。
2.4正確評價幼兒,維護幼兒自信心
幼兒往往以成人的評價來作為自我評價的主要依據,在班里經常聽到小朋友說:“媽媽說我的手最巧,會折紙、會畫畫”,“老師夸我最能干”等。父母、老師是孩子心目中的重要人物,我們的積極或消極評價,對幼兒志向、情感行為會起持久銘刻的作用。例如一個性格內向小朋友,從小是在農村同奶奶一起生活的,4 歲時才接回爸媽身邊送到幼兒園,爸媽來接送他時經常對老師說:“我家孩子笨,什么都不會說,請多照顧”之類的話。這無疑給了孩子負面的心理暗示,他從來不主動跟人打招呼。集體游戲時也是小心翼翼,不敢大聲說話,順從著別人的指揮。有一次,有位小朋友帶來了一只“知了”,孩子們高興得不得了,抓住機會問:誰知道“知了”小時候的名字嗎?“知了”小時候住在哪里?小朋友有點躍躍欲試,卻又不敢說,這時老師可以微笑著看著他說:“這個問題這位小朋友知道,歡迎他給大家介紹好嗎?”小朋友一起鼓掌歡迎。這時在老師和朋友的鼓動下,他不但說出了知了小時候的名字,住在哪里,還繪聲繪色地講述了他和奶奶一起捉幼蟬的經過呢!小朋友們高興地說:“你真棒。”老師馬上接著說:“非常聰明,他有好多小朋友都不知道的趣事哪”。后來,經常能聽到那位講他在農村的新鮮事。老師多給孩子些贊許、表揚和肯定會讓他們更加勇敢自信。
結束語
總之,六歲前是人格陶冶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如果培養不好,那么習慣、傾向定了就再難以養成。”讓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習慣,自尊自信,健康愉悅地發展,長大成為一個品德素養優良、智力才華出色,身體強健,心理健康,具有團結合作精神的高素質人才,是我們每位老師和年輕父母的神圣職責。
【參考文獻】
[1]胡蕊娜,劉建君.基于皮革馬利翁效應的幼兒自信心培養問題研究[J].西安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03)
[2]敖春美.論幼兒自信心的培養[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 2010(05)
[3]孫秀華.淺析如何培養幼兒自信心[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 2010(24)
[4]高蘭慧.對學前幼兒自信心培養的策略[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 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