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順藝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和普及,在當今教育領域中現代信息技術已成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現代化教學手段。現代信息技術在中學美術鑒賞教學中的運用引起了美術課堂教學一場深刻的變革。新事物的發展給一線的美術教師帶來了更高的挑戰,也帶來了許多的壓力,那么如何正確看待信息技術走進美術課堂的問題呢?
一、美術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面臨的問題。
隨著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信息技術正迅猛發展,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發展是教師面臨的重大問題,許多一線的美術教師都積極的投入實踐與探索。然而,在研究的探索的過程中我們看到這樣那樣的問題。
1、教師信息技術素養不到位,“霸王硬上弓”不能達到運用的初衷
部份中小學校的美術教師本身的信息素養并不高,加上信息技術發展速度之快,相應的培訓學習缺乏系統性和持續性,很多處于“半桶水”狀態,在運用信息技術教學時,人不離機,導致過猶不及,一節課下來,機械平臺成了割斷師生感情交流的屏障,課堂效益更無從談起。有的美術教師甚至采用外購課件上課,不懂得制作者的意圖,上課時無的放矢,照本宣科,再加上操作不熟練,一節課下來,失誤繁多。不知道該老師說的重點究竟是什么,學生更是如在云里霧中。這樣的做法不但失去了自己上課的個性,而且忽略了展示自己的技能,更使課程變成機械的流程演示,學生成了上課的課題工具。
2、課件運用出現“本末倒置”。
信息技術只是教學的一種手段,如果本末倒置,把手段當作目的來追求,勢必導致形式主義,而且還失去了學生參與實踐的時間。如:在課堂上,課件按順序播放,教師生硬的將學生的思路引到課件的即定流程上來。教師的教學思路被課件所左右,自然無法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在使用教學課件時,應當明確“是我們在用課件,而不是課件在用我們”,在完整的教學過程中,課件僅僅是在某一個或幾個環節中起輔助作用,教師才是課堂的主導,不能讓課件喧賓奪主。
真正意義上的課件是為了服從于教學需要的,但有的教師并非如此,不論有無必要,都把課件用上。嘩眾取寵,讓學生看熱鬧,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沖淡了學生對學習重點、難點的關注,最終影響到教學的實際效果。
3、沒有真正理解角色轉換的意義,以“電腦滿堂灌”代替“教師的滿堂灌”。
一些教師認為只要教育手段先進了,教育思想便先進。于是在計算機輔助教學這一現代教育的外衣內,進行著傳統教學模式的翻版,教師依然是講解的中心,學生依然是被動的接受者,灌輸、填鴨之風依然我行我素。這是在濃厚的傳統教學理論背景下,多媒體課件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衍出了新的形式的滿堂灌。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隨著新課程改革被推倒浪尖上,有的為了使用多媒體而用多媒體,似乎不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就不是一堂好課;有的老師就開始怪罪于信息技術的運用,花了那么多的“心思”上課得不來好評還讓亂了陣腳,索性回到只用嘴巴、粉筆上課的老路——“省事又省力”這樣又是否可取呢?
二、美術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是提高美術教學的必然。
1、從信息化美術角度來看,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計算機現有的功能已完全能滿足當前美術教學變革的需要,因此,美術的獲取呈多元化的格局,傳統的、單一的課堂教育方式,已朝著多方面、多渠道、網絡化方向發展,教材及教師也不再是學生獲取美術知識的唯一途徑。
2、從客觀環境來看,教育網絡系統(包括校園網)及具有現代化、信息化、網絡化教育功能的機房、多媒體信息化美術教室的普及,為美術教學的變革提供了強有力的物質基礎。
3、從人的主觀意識來看,隨著教師終身學習制度的完善,學歷層次的提高以及受信息時代的熏陶,本身也迫切需要對美術施行適合時代發展要求的改革。而學生是時代的產兒,同時也是“電子產品”時代的擁躉者,他們是“多媒體”的直接受益者,故為此,他們的內心世界存在著“信息技術與美術整合”的迫切渴望。時代性特征的信息技術與美術課程的整合,不僅有著客觀基礎,更有主觀愿望,并有著其深遠的現實意義。
三、美術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實踐。
教師該如何駕馭這時代的新生物,讓信息技術這“時代旋律”在美術課堂中唱得更動聽,而不是一唱就走調呢?筆者在美術課堂實踐與反思中,有著深刻的體會。
在以往的美術教學中,學生所掌握的美術知識和技能,幾乎全部來自于教師,可以說教師本身美術修養的高低,很大程度制約了學生在美術上的發展。而一位教師的信息量是非常有限的,面對著知識面目益擴大的學生,許多老師的知識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要求。而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互聯網為師生提供了搜索大量美術信息的平臺。由于多媒體課件具有文本、圖形、動畫、視頻、圖像、聲音等多種媒體集成的優勢,信息容量大,表現形式靈活,又有非線性和交互性的特點,豐富的網絡材料打破了單一的教學素材,給學生帶來了一種全新的環境和認知方式,也給教師帶來機遇與挑戰。
學生是時代的“產兒”,他們信息技術上的能力超出我們的想象,合理的利用信息技術,學生可以獲得更多的課外美術知識和體驗。隨著信息技術時代的到來,學生可通過這些軟件嘗試美術創作過程中的艱辛與喜悅,促進其美術學習過程中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和創造性美術學習工具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從而開闊學生的美術視野,實現其獨特的方式學習美術、享用美術的個性化美術夢想。筆者做了這樣的實踐:讓學生自由組合并分工合作,形成幾個課題小組,自己找課本的課題或者感興趣的美術課題,通過小組的收集、整理、編排,按要求向全班同學介紹美術課題。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教師做的只是對課程環節設計上做引導和補充,學生的能力在課題的研究中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所以,“授之予魚,不如授之予漁”,讓學生真正能從信息的運用中獲得知識與體會。
總之,教師在處理和運用信息技術時,應該清醒的認識到現代教育手段的利弊,把握以美術為本,以豐富學生的美術體驗為目的,合理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優化美術課堂教學,發揮信息技術資源優勢,構建美術教育新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