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琳婷
摘 要:自2012年11月國家發改委批復《桂林國際旅游勝地建設發展規劃綱要》以來,桂林國際旅游勝地建設如火如荼。桂林國際旅游勝地建設要按照“世界水準、國際一流、國內領先”的標準,把桂林打造成世界級的旅游城市和國際旅游目的地,使其成為國際旅游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為此,需要一大批具有較強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從業人員。從概念介紹入手,分析目前桂林市具有跨文化交際能力旅游從業人員的現狀,并提出盡快培養一大批具有較強跨文化交際能力旅游從業人員的措施和途徑,以期為桂林市政府和相關部門提供參考。
關鍵詞:旅游從業人員;跨文化交際能力;人才培養;桂林國際旅游勝地建設
中圖分類號:F59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13-0138-02
跨文化交際(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指本族語者與非本族語者之間的交際,也指任何在語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異的人們之間的交際。由于不同民族所處的生態、物質、社會及宗教等環境不同,因而各自的語言環境產生了不同的語言習慣、社會文化、風土人情等,也造成了人們說話方式或習慣的不盡相同??缥幕浑H能力就是針對這種文化沖突提出來的。它是一種在理解、掌握異國或異地文化知識與交際技能的基礎上,靈活處理跨文化交際中出現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旅游實際上是一種跨文化交流活動。尤其對于跨國旅游而言,各國之間的文化差異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旅游從業人員,包括涉外星級酒店服務人員、各景區窗口服務人員和景區講解員、景區游客中心工作人員、旅游紀念品店從業人員、旅行社工作和導游服務人員和旅游管理機構工作人員等,是最直接與旅游者接觸交流的群體。
一、桂林國際旅游勝地建設對具備跨文化交際能力從業人員的需求
2012年11月28日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復了《桂林國際旅游勝地建設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標志著桂林國際旅游勝地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此后,桂林市委、市政府立即全力投入到桂林國際旅游勝地建設中。其主要做法:一是狠抓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升桂林市的美譽度和品位;二是狠抓高品質的旅游景區景點建設,努力實現桂林旅游產品轉型升級;三是強化旅游市場監管,不斷提升全市旅游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四是加大旅游宣傳促銷力度,促使旅游接待和旅游收入快速增長。據統計資料,2015年全市旅游接待總人數4 470萬人次,年均增長12.5%,居全國地級市前列;旅游總收入517.3億元,是2010年的3.1倍,年均增長24.1%,高于游客人數增幅11.6個百分點,旅游轉型升級取得重大突破。依照《規劃綱要》,到2020年桂林市除了要建成世界一流的山水觀光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外,還要建成國際旅游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這就要求桂林市不僅要有一流的旅游景區景點,有良好的城市基礎設施和旅游服務設施,還要有一流的旅游服務和適應國際文化交流的環境。為此,《規劃綱要》提出要“加強旅游人才隊伍建設,完善人才引進機制,構建高層次的人才交流、集聚平臺,廣泛吸引海內外旅游人才到桂林就業、創業和提供智力服務。加強旅游從業人員培訓,提升旅游服務質量?!睂φ者@些要求,未來五年桂林國際旅游勝地建設任務還十分艱巨,特別是需要培養一大批具有較強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旅游從業人員。
二、桂林市具有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旅游從業人員現狀
旅游從業人員是否具有較強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可以從從業人員受教育程度、技能等級、交流語種、語言熟練程度和跨文化交際效果等方面體現。
(一)旅游從業人員學歷水平較高但技能等級偏低
根據2014年桂林市旅游人才調查統計資料,全市共有旅游從業人員63 174人,其中95%的從業人員具有大專(含高職)及以上學歷,旅游從業人員學歷水平相對較高。但桂林市旅游從業人員技能等級偏低,初級、中級和高級技能證人員的比例分別為17%、13%和4%,而無技能證的人員高達66%。可見,桂林市從業人員技能等級結構不合理,高級技能型人才嚴重不足。
(二)語種較豐富但與國際旅游勝地建設要求仍不相適應
據2014年桂林市旅游人才調查統計資料,在桂林市12 635名導游人員中,講普通話、英語、法語、朝鮮語、日語、俄語、西班牙語、意大利語、泰語、印尼語、德語、粵語和潮州話的導游員分別為10 681、1 022、114、45、347、11、65、12、31、17、67、199和4人,語種相對較豐富。但全市雙語導游僅4人,阿拉伯語、葡萄牙語、馬來西亞語等語種導游幾乎為零,這與國際旅游勝地跨文化交際對導游人員語種的需求不相適應。
(三)旅游從業人員英語應用能力達不到國際化要求
據調查,桂林市旅游從業人員英語應用能力水平參差不齊,有74%的從業人員認為英語達到交流目的即可,對溝通過程中是否符合游客交往習慣、語言是否得體、是否尊重游客文化取向與價值觀等關注度不夠。調查還顯示,有19.4%外國游客認為與桂林旅游從業人員的交流并不順暢,有時需要借助手勢才能溝通;還有將近27.7%的外國游客明確指出從業人員對英語國家文化風俗了解得很少,對游客的真實想法和表達不明了,不能采取有效的交流模式。
(四)旅游從業人員跨文化交際實踐能力有待提升
例如,一次在桂林漓江游船上,一名來自澳洲的游客很快數出“九馬畫山”上的九匹馬,游船的英文講解員伸出大拇指以示夸獎,結果那位澳洲游客大為惱火。因為,在澳洲伸出大拇指被視為不尊重或侮辱他人;美國人把狗看作人類最忠實的朋友,不吃狗肉。而桂林某一涉外酒店服務員向美國游客推薦“狗肉煲”這道菜,引起美國游客的極度不滿。在中國尊老愛幼是傳統美德,而西方人非常注重獨立,沒征得同意就主動去攙扶他們是一種不禮貌行為。
三、桂林市旅游從業人員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
根據桂林市目前跨文化交際能力旅游從業人員嚴重不足的現狀,結合其國際旅游勝地建設對相應從業人員的需求,桂林市應采取以下措施加大對具有較強跨文化交際能力旅游從業人員的培養力度。
(一)政府、企業和院校齊心協力,共同培養具備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旅游從業人員
旅游從業人員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僅靠政府、企業或院校任何一家均難以實現,它需要政府、企業和院校的共同努力。從政府角度看,桂林市政府和旅游管理相關部門應制定全市旅游從業人員發展規劃,制定、完善和落實旅游人才引進和培養相關政策,市財政每年預算專項資金用于跨文化交際能力從業人員的培養和獎勵。
桂林市各旅游企業應提高對培養具有較強跨文化交際能力從業人員的重要性的認識,采取各種措施促進具有較強跨文化交際能力旅游從業人員的培養。具體措施:一是各旅行社、旅游景區和涉外星級酒店在人員招聘時注重對具有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旅游專業人才的招聘;二是各相關企業對現有從業人員進行標準化和常態化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在職培訓;三是開展經常性的旅游從業人員跨文化交際能力技能大賽,不斷提高從業人員跨文化交際能力整體水平;四是制定獎懲措施,重獎那些在跨文化交際中給企業帶來榮譽的員工,重罰那些給企業帶來負面影響的員工。地處桂林市的各類院校,特別是旅游高等院校,應以為桂林市培養大批具有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人才為己任,在專業開設、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改革創新,以更好地培養具有較強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旅游人才。
(二)學歷教育與短期培訓結合,不斷提升旅游從業人員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水平
旅游從業人員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立足長遠,著力當前。因此,既要抓學歷教育,又要抓短期培訓。從學歷教育看,旅游院校應開設培養具有跨文化交際能力旅游從業人員的相關專業,或在旅游相關專業課程設置中開設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課程。
為此,桂林市今后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抓好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學歷教育和短期培訓。一是在桂林市一些院校嘗試開設“跨文化交際”專業;二是在旅游相關專業中增加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相關課程;三是在相關院校經常性地開設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培訓班;四是采取措施做好具有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師職培養。通過采取這些措施,在桂林市形成不斷提升旅游從業人員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濃厚氛圍。
(三)主動學習與政府鼓勵雙管齊下,充分調動旅游從業人員自主學習、自我提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旅游從業人員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需要政府鼓勵和引導,更需要旅游從業人員自身強烈的提高個人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愿望和意識。桂林市的旅游從業人員應該時刻意識到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重要性,避免在與外國友人交往時產生不必要的文化障礙和沖突。為此,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提升自己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一是參加具有針對性的語言培訓班,提升專業口語表達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包括漢語語音、語法和外語聽力等;二是經常參加有關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相關講座,閱讀中外文化差異方面的報刊書籍,加強對桂林市旅游客源國文化內涵的理解,不以本土文化來判定異國游客的言語和行為,并能夠設身處地以游客的文化準則為標準來解釋和評價游客的思想和行為。
四、結語
跨文化交際能力是旅游從業人員對異國和異地游客服務的基本能力,也是提高桂林市旅游服務質量、提升游客在桂林旅游的滿意度的重要因素。它甚至還是影響桂林國際旅游勝地形象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需要引起桂林市政府和旅游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參考文獻:
[1] 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學概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2] 肖滿英.如何培養英語跨文化交際能力[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2,(16):19-20.
[3] 常燕.論涉外導游在跨文化交際中遇到的問題及對策[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2,(1):90-92.
[4] 桂林市政府.2016年桂林市政府工作報告[R].2016-02-01.
[5] 國家發改委.桂林國際旅游勝地建設發展規劃綱要[Z].2012-11-27.
[責任編輯 安世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