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永梅
【摘要】朗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認識、感悟、理解、并培養良好語感的重要手段,也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一項基本功。在語文教學中有效地運用朗讀將大大提高語文課堂的有效性,但朗讀能力的訓練是語文教學一項長期的任務。為了打好基礎,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得從小學低年級抓起。然而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朗讀能力的提高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它需要老師精心的指導與點撥。還有賴于教師不斷地結合學生及教學實際進行創新。
【關鍵詞】低年級 朗讀教學 思考 實踐
一、小學低年級語文朗讀教學的意義
朗讀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打開語文心靈的一扇窗戶,它是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領悟蘊藏情感的最佳途徑。也是一種常見的教學手段。有專家說:朗讀是語文教學的生命。古人云:“書讀百遍,其意自見”,說的也是朗讀在語文學習中重要作用的道理。朱熹在《朱子童蒙須知》中說:“凡讀書......需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到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是要多誦遍數,自然上口,久遠不忘”。這也說明朗讀對語言文字的學習、記憶和理解是何等重要。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小學各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熏陶。所以朗讀在語文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對于低年級學生尤為重要。
二、小學低年級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師對低年級朗讀要求不明確,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沒有養成
有的教師在課堂上,對朗讀教學的要求不明確,表現在一是對“讀正確”概念不清,教材中出現的輕聲、兒化和變調落實不好,朗讀的層次性不強,訓練過程模糊。二是不管學生是一字一字分開讀(數讀),或是一字一拍拖腔拉調地唱讀,或是讀破句,不引起足夠的重視,不進行及時指正。通常指導學生在朗讀課文時,強調有感情地朗讀某一部分或者把文中某個人物形象地語氣讀出來,這樣的指導方式不能融理解、感悟為一體,也就達不到朗讀的整體效果。三是當學生朗讀一些感情比較強烈的句子時,就單純地認為這些句子應該讀得重些,而事實上,有時候一些句子重音輕讀,反而更能突顯出句子的感情效果。
2、教師朗讀認識不到位,朗讀指導方法少
有的老師課下交流的時候已經認識到朗讀的重要性,但是在課堂上,朗讀指導的方法單調,一遇到指導朗讀就不知如何是好,沒有行之有效的方法,不能很好的調動學生朗讀的積極性,朗讀效果也不好。還有就是教師對學生朗讀的評價過于單調,教師的評價語往往就是“讀得真好”、“讀得真流利”、“讀得真有感情”。課標中還強調“評價學生的朗讀,可以從語音、語調和感情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查,還應注意考查對內容的理解和文體的把握”。
3、教師指導朗讀的形式太單一,不能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
朗讀是一種眼耳腦同時并用的思維和語音綜合活動。它將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能再現文章的內容和思想感情,起到教育人、感染人的作用。有的教師為了節約時間,一般只讓幾個朗讀能力強的學生讀,而相當大部分學生成了聽眾;在形式上也只是采用自由讀和指名讀,大多數學生朗讀的興趣和熱情逐步被削弱。
三、小學低年級語文朗讀教學的實踐
1、養成認真讀書的好習慣,扎扎實實打好朗讀基礎。
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一開始就養成認真讀書的習慣至關重要,培養認真讀書的習慣,首先要從“讀得正確”抓起。學生因為失誤又往往不敢讀,不愿讀。因此,要讓學生“讀得正確”,我經常幫助學生掌握一些必要朗讀方法和技巧:(1)、教師范讀,讓孩子愛聽,愛讀。我多做范讀。范讀,對學生是一種朗讀的信息暗示,是對于模仿力極強的學生,更顯得尤為重要。恰當地運用范讀對學生朗讀水平的提高幫助很大。(2)、糾正唱讀的壞習慣。為了糾正學生一張嘴就唱讀的壞習慣,我采取的方法是給學生們打節奏。每當學生齊讀,或著是個人單獨朗讀時,我就按照課文朗讀的感情基調及語句的停頓,用雙手給學生打拍子伴讀。這樣一來,學生在讀課文的時候,就能隨著老師的節拍進行朗讀。時間一長,學生張嘴就唱的現象有了很好的改變。(3)、我還經常將比較長的句子劃分停頓線,然后,再指導學生朗讀,這樣學生讀起來就輕松多了。這樣從嚴要求,持之以恒,就為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讀打好了基礎。
2、抓好標點、句子結構、關鍵詞語三個環節,注意朗讀的節奏和語氣。
在讀“準”的同時,還應讓學生養成邊讀邊看標點的習慣。根據標點的不同作用,讀出停頓。有的學生往往不根據標點來停頓,有的干脆一讀到底。例如:《比尾巴》這一篇課文,文章采用三問三答的形式形象地說出了小動物尾巴的特點。學生開始朗讀的時候,都是平鋪直敘,一字一字數著讀。鑒于這種現象,課堂上我特別引導學生觀察第一小節的標點符號都是什么樣的。孩子們紛紛回答“像個小耳朵樣的”,自己通過觀察,理解了問句的讀法。再請學生朗讀,竟然模仿的有模有樣。
同時,要讀得正確、流利,還必須注意句子的結構。當然對于一年級小學生來說,完全不必抽象地去講句子的結構,而應在教師啟發下,通過例句分析,初步地了解句子的組成。教師還可通過關鍵詞語,指導學生讀出邏輯重音。重音要通過增加聲音的力度,強度體現出來。
3、通過啟發想象,讓學生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讀準語調。
在正確、流利朗讀的基礎上,要進一步提高朗讀的質量,就必須做到有感情的朗讀,是以理解課文思想感情為前提的,怎樣才能達到理解課文呢?根據一年級學生理解事物較為直觀的特點,可以借助圖畫,通過想象課文中描寫的情節和形象,幫助學生較好地理解課文基本內容。如《小小的船》一課,內容淺顯,形象鮮明,節奏感強。在理解詩句中,要讓學生反復自由小聲讀,讀正確、讀流利,進而讀出語感來,讀的時候,可以讓學生一邊讀,一邊想象詩句描繪的畫面,使語言形象思維都得到發展。
同時,一年級學生年齡小,“有意注意”持續時間不長,單調的讀書方法只能使學生昏昏欲睡,要設計巧妙的教學方法,創設合理的情景,調動學生朗讀的積極性,引起他們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選擇不同的形式來表現自己所讀過的東西,如:講講、唱唱、畫畫,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如《小熊住山洞》等課文故事性都很強,運用故事演講形式進行課堂訓練,通過表演朗讀,不僅可以大大激發學生的朗讀熱情,還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總之,朗讀訓練是一年級語文教學的靈魂,是引導學生通往更高語言文字境界的橋梁,會讓學生一生受益。作為語文教師要不斷從實踐上和理論上對學生進行系統的朗讀訓練,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奠定良好的基礎。讓我們從一年級抓起,訓練好孩子的朗讀。
【參考文獻】
[1]淺談如何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的閱讀興趣.沈薇.新課程研究.2009,2
[2]淺談新課程標準下小學語文.王濤.新課改新課標研究與實踐
[3]淺談如何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的閱讀興趣.沈薇.新課程研究.2009,2
[4]淺談新課程標準下小學語文.王濤.新課改新課標研究與實踐
[5]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法.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6]郁虹.探索有效朗讀 提升語文素養.現代中小學教學.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