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婷婷
【摘要】我們常說:得閱讀者得天下。無論對于初中生還是高中生,閱讀都是重頭戲。閱讀理解是基礎,考察中學生綜合能力和素質的題型,它不僅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詞匯量和語法運用能力,更需要具備良好的英文理解能力。我覺得可以從挖掘教材;豐富閱讀內涵,激發興趣;加強閱讀指導,培養閱讀技巧,全面提高閱讀能力。
【關鍵詞】挖掘教材 閱讀內涵 激發興趣 閱讀指導
一、尊重教材,挖掘教材。
閱讀材料會直接影響學生的閱讀動機和閱讀興趣,同時課堂中的引導起著關鍵的作用。我們現用教材GO for it!針對初中生的心理特點,選編了許多有意義的趣味性閱讀語篇。例如:八年級中的“Do you think you will have your own robot?” “Have you ever been to Disneyland?” “Why dont you learn to sing English songs?”等。而在教授”Why dont you learn to sing English songs?”時,我先用一首學生熟知并感興趣的英文歌導入,學生熱情高漲地跟著唱起來!我便趁機出示問題讓學生討論: How many English songs can you think of ? Which are your favorites?學生討論熱烈,爭先恐后舉后發言。之后,學生便帶著極大熱情進入了文章閱讀,完成教師設置的一個又一個任務。一堂閱讀課輕松愉快結束了,而且閱讀任務完成效率既高又好!其實,教師也沒多做什么,只是充分利用了教材內容而已。
二、豐富閱讀內涵,激發興趣。
我們會適當選取英文讀物或是考試真題,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真正地讓學生認識到閱讀并非空洞乏味的活動。同時創設問題情境,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啟發他們理解上下文。選材上,初一以趣味性文章為主,如:蘊含生活哲理的小故事、童話、幽默,這些內容簡單,又可以激發學生興趣;初二、三學生可選取人物傳記,風土人情,科普知識等。每天一篇,堅持不懈。比如, Little Red Coat《小紅帽》,The Sleeping Princess《睡美人》, The Frog Prince《青蛙王子》,Snow White《白雪公主》,Cinderella《灰姑娘》等等都受到了中學生的喜愛,很多學生將這些讀過的小故事排練成短劇,利用英語角的時間進行演出,深受師生稱贊。隨著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閱讀材料的長度和體裁也有相應的變化。對初三的中學生,我們選擇了一些比較適合閱讀的,并且具有時代性,新穎性的報刊《21世紀報》、《英語周報》、《上海學生英文報》等報刊雜志,它們比較貼近學生的生活,涉及體育、娛樂、學習等題材,很受學生歡迎。 學生只有在閱讀過程中體驗到愉快的情緒,認識到閱讀并非空洞乏味的活動,而是一種能帶來快樂的活動,才會真正做到“樂讀”。另外,文化背景知識的補充顯得尤其重要。因為在英文文章中,經常會滲透一定的英美歷史、文學知識、英語國家的風土人情和宗教信仰等,只有對歐美的歷史、經濟、社會文化、意識形態有一定了解,才能更充分的理解全文大意。老師可以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增加多媒體教學內容,給同學們放映一些積極向上的,反映西方文化的精品英文電影,這樣既激發了同學們的積極性,又加強了她們對英語文化的了解。
三、加強閱讀指導,提高閱讀水平
(一)積累英語詞匯是前提。英語閱讀首先需要掌握足夠量的英語詞匯,這是提高閱讀能力的前提。學英語不用背單詞,這是許多英語培訓機構的廣告語。同時,也是許多學習書籍的宣傳語。事實上,單詞是肯定要背的,不僅要背,還要大量的背,搭配著閱讀材料來背。教學大綱規定的詞匯是經過篩選的,是必須嚴格掌握的,課外閱讀對積累詞匯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兩者相輔相成。只有認識詞,才能談論文章脈絡,理解意思,作者觀點,閱讀速度等等。在課堂上適當講解一些語言運用的技巧和方法, 如單詞速記法、構詞法、詞的固定搭配及習語表達等。
(二)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是提高閱讀能力的關鍵。教育家葉圣陶說:“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因此,在加強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的同時,要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使閱讀成為學生一種自覺的、個性化的行為。在閱讀過程中,學生會表現出不好的閱讀習慣,比如口中念念有詞,逐字閱讀。因此我們在課堂訓練中,會糾正錯誤習慣,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比如默讀,要通過眼睛感知文字符號,直接獲得信息, 避免唇讀和聲讀;按意群閱讀,閱讀時將文章分成較大意義的意群,這樣就能擴大視幅,縮短視時,有效閱讀。學會預測文章內容,查讀特定信息,略讀全文以了解大意,細讀全文或部分內容進行判斷和推理,得出合乎邏輯的結論等。教會學生正確地進行精讀與泛讀兩種閱讀類型,精讀重“質”,泛讀重“量”,各有重點,不可偏廢。要善于培養學生在閱讀的時候多思考,理解句子的結構、層級、修飾關系的閱讀方法,要揣摩閱讀文章中作者提出和展開觀點的方式,學習英文思維模式,培養良好的閱讀能力。
(三)指導閱讀技巧。首先,對于初中學生來說,英語單詞的掌握數量正是他們最大的缺點,面對較簡單的閱讀理解,他們還可以用自己掌握的有限的詞匯量來解決,但是遇到稍微有一點難度的閱讀時,他們往往就無計可施了,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要教會學生一些閱讀的技巧首先是猜詞的技巧。其次,做閱讀理解的時候,通常會給出一大段英語文字,而真正對解題有用的信息只是關鍵的幾句話,這就要求學生做好對細讀和掃讀掌握。掃讀既是對文章的標題及每段的首尾句的閱讀,只是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整體脈絡和大概意思,找出文中的關鍵詞和關鍵句,使學生對文章的結構內容及作者的寫作意圖有個大概的了解和整體的印象,可以順利的完成文后習題的過程。再次,就像我們通常所見到的漢語文章一樣,英語文章也有不同的文體,不同題材的文章有不同的閱讀方法和理解方法,因此,面對不同類型的英語閱讀材料要教會學生采取不同的閱讀策略,有效地指導學生進行專門的相應閱讀訓練。
英語閱讀能力的形成是一個漸進的復雜過程,除了課堂上老師獨特方法的講解,還要靠學生長期的訓練和培養。“得閱讀者得天下”,閱讀是外語學習者培養語感、擴大詞匯量、鞏固語言知識、獲取語言文化信息、提高語言運用能力最重要的途徑。希望我們的英語教師們,能幫助學生開啟英語閱讀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