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娟
摘 要 本文根據國內外學者對物流產業發展影響因素的研究,總結影響我國物流產業發展的影響因素,分析這些影響因素的分類、地位、作用和測量的方法研究。
關鍵詞 物流產業 文獻述評 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F25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5.076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summarizes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industry in China, analyzes the classification, position, function and measurement of these factors.
Key words logistics industry; review; influencing factors
隨著物流產業的迅猛發展,學界越來越重視物流產業發展影響因素研究,關于物流產業發展影響因素的研究成果可謂汗牛充棟。筆者通過梳理物流產業發展影響因素的研究成果發現,不僅關于物流產業發展影響因素的研究成果極為豐富,而且關于物流產業發展影響因素的研究方法多樣,關于物流產業發展影響因素的分類見解分歧較大,關于物流產業發展影響因素地位作用的認識五花八門,關于物流產業發展影響因素測量的指標選取不盡一致。基于上述認識,本研究選取物流產業發展影響因素這一主題,從研究方法、分類標準、地位作用和測量指標這四個方面對物流產業發展影響因素的研究成果進行述評。
1 物流產業發展影響因素研究的主要方法
從研究方法視角考察物流產業發展影響因素研究文獻,筆者發現較多學者采用灰關聯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也有少量學者采用時間序列分析法、多元回歸方法、結構方程模型方法和通徑分析方法等。
采用灰色關聯分析方法的主要代表有桂壽平(2005),李志偉等(2009),李維國等(2010),謝林婕等(2012),黃晗(2013)等;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的主要代表有莫鴻(2008)、李克(2010)等;采用因子分析方法的主要代表有漆莉莉(2005),戴魏魏(2005)等;采用多元回歸方法的主要代表有Mudit Kulshreshtha(2001);采用結構方程模型方法的主要代表有王歡歡(2011);采用通徑分析方法的主要代表有田振中(2014)。
筆者認為,采用何種方法研究物流產業發展影響因素的關鍵取決于研究者的研究需要,研究者應該根據自身研究需要選擇合適的研究方法,充分利用研究方法的優勢,盡量避免研究方法的缺陷。其中,灰色關聯分析可以根據因素之間發展態勢的相似或相異程度衡量因素之間關聯程度,對樣本量的多少沒有過分要求,計算量小,不需要典型的分布規律,但是,需要對各項指標的最優值進行現行確定,主觀性過強,同時部分指標最優值難以確定;主成分分析方法可以利用降維技術對多個原始變量進行綜合,采用綜合變量反映原始變量的絕大部分信息,通過計算綜合主成分函數得分,對客觀事實進行科學評價,在應用上側重于對信息貢獻影響力綜合評價,但是,主成分分析的因子負荷的符號有正有負時,綜合評價函數意義就不明確,主成分命名清晰度低;因子分析方法是主成分分析方法的推廣,相對于主成分分析而言,因子分析更傾向于描述原始變量之間的相關關系,研究如何以最少的信息丟失,將眾多原始變量濃縮成少數幾個因子變量,化簡數據,因子變量具有較強的可解釋性命名清晰度高,但是計算因子得分時采用的是最小二乘法,這種方法有時可能會失效;時間序列分析預測法突出了時間因素在預測中的作用,暫不考慮外界具體因素的影響,當遇到外界發生較大變化,往往會有較大偏差,如果出現這種情況,預測結果可能與實際狀況嚴重不符;回歸分析有其固有的缺陷,進行回歸分析不僅需要大量樣本,而且要求樣本分布規律較好,計算工作量大,很可能出現分析結果與事實情況不相符的情況,大都只適用于因素較少的線性關系分析,而不適用于因素較多的非線性關系分析;結構方程模型方法是基于變量的協方差矩陣分析變量之間關系的一種方法,允許自變量測量有誤差,可以同時處理多個因變量,可以同時處理因素的測量和因素間的結構,允許具有彈性的模型設定,但是,給定的模型可能產生無法解釋的結果,特定的方法可能需要大量的樣本,很多問題沒有很好的答案和可以遵循的指南;通徑分析方法在研究變量間的協方差矩陣和相關矩陣基礎上建立模型分析變量間的因果關系,可以通過通徑系數和中間變量的傳遞過程分析變量間的間接效應,挖掘隱藏的大量信息,分析內部錯綜復雜的因果關系,用來指導和解決實際問題,但是,通徑分析方法的應用條件限制性很強,結構方程模型模擬相當復雜,好的模型往往需要多次修改才能完善,而且通徑分析只能用于研究可預測的變量。
2 物流產業發展影響因素分類的主要見解
綜觀物流產業發展影響因素分類的研究文獻,筆者發現學界關于物流產業發展影響因素的分類認識存在一定程度的分歧,選取的分類標準存在較大差異,筆者在下文簡要介紹學界關于物流產業發展影響因素分類的主要見解。
Panos Kouvelis和Meir J·Rosenblatt從全球化供應鏈管理角度分析了物流產業發展的影響因素,認為全球化供應鏈管理的設施融資、交通、地區交易規則以及企業稅費法律中的政府補貼等是影響物流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W.Lemoine and Lars Dagnns(2003)從跨國公司物流產業發展角度研究了物流產業發展影響因素,認為市場競爭機制、基礎設施以及物流供應鏈的運行等問題是影響跨國公司物流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馬麗(2008),季模模(2010),王莉(2012),劉凌等(2014)在一般意義上研究了物流產業發展的影響因素。其中,馬麗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對物流產業發展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認為物流產業發展宏觀層面的影響因素包含環境和政府兩個方面的因素,物流產業發展微觀層面的影響因素包含市場和集群網絡兩個方面的因素;季模模將物流產業發展的影響因素分為環境、技術、市場、企業、產業和政策六個方面的因素;王莉將物流產業發展影響因素分為內部和外部兩個方面的因素;劉凌等將物流產業發展影響因素分為市場需求、生產要素、行業競爭基礎條件、支持產業、政府和機會六個方面的因素。
筆者認為,物流產業發展的影響因素眾多,從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標準可以將物流產業發展影響因素分為多種不同類型,學界關于物流產業發展影響因素的上述分類雖然分歧較大,沒有形成一致的觀點,但是,這些見解為我們研究物流產業發展的影響因素提供了不同的研究視角和分類標準,科學認識物流產業發展的影響因素提供了豐富的思想養分。在對物流產業發展影響因素進行分類時,研究者應該根據自身的研究需要,抓住物流產業發展影響因素的本質屬性,依據科學的分類標準,然后按照不重復、不遺漏的分類原則進行科學分類。
3 物流產業發展影響因素地位作用的主要觀點
綜觀物流產業發展影響因素地位作用的研究文獻,筆者發現學界關于物流產業發展影響因素地位作用的認識存在較大分歧,哪些因素是主要因素,哪些因素是次要因素,學界沒有達成共識,筆者在下文簡要介紹學界關于物流產業發展影響地位作用的主要觀點。
Tage Skjott-Larsen等(2003)認為物流基礎設施對物流產業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Markus Hesse(2004)認為物流政策是影響物流產業發展的最主要因素;Donald J.Ming-Chih Tsai等(2007)認為科技在全球物流產業發展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Morrison Stuart(2009)等認為金融業對物流產業發展十分重要的支持作用,物流產業發展與金融業發展應該相互協調發展;Levans和Michael A(2012)認為自動化水平是影響物流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陳建偉(2008)認為周邊商流、交通狀況、土地房屋租賃價格、地理區位、稅收制度、產業布局等因素對物流產業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作用。李彩霞(2012)認為經濟增長是影響物流產業發展的首要因素;趙素巧(2013)認為科技進步是影響物流產業發展的首要因素。
筆者認為,學界關于物流產業發展影響因素地位作用的上述觀點都很有道理,根據研究者的研究需要不同,從不同的角度考察物流產業發展的影響因素,對各個影響因素地位作用的定界存在差異是合理的,綜觀上述學者的觀點,雖然學者們對各個影響因素的地位作用的定界不同,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學界一致認為基礎設施建設、科技進步、經濟發展等因素在物流產業發展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4 物流產業發展影響因素測量的主要指標
綜觀物流產業發展影響因素測量的研究文獻,筆者發現學界關于物流產業發展影響因素測量指標的選取存在較大分歧,按照影響因素的分類標準不同和地位作用差異,學界關于物流產業發展影響因素的測量形成了不同的測量體系,筆者在下文簡要介紹學界關于物流產業發展影響因素測量的主要指標。
Wood(1995)選取基礎設施、信息系統、供貨商服務水平及人力資源為評價目標,構建國家物流系統等級體系,通過對各個指標主觀打分,設定相應權重,對指標進行加權匯總,最終計算出各個國家的物流系統總分值,并根據得分把不同的國家分別歸類為先進國、發展國或落后國;漆莉莉(2005)選取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運輸線路密度、全社會客運量、全社會貨運量、郵電業務總量、大中型工業企業總資產貢獻率、大中型工業企業流動資產周轉次數、大中型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七個指標采用因子分析法進行測量來反映物流產業發展的狀況;趙妮(2013)選取客觀物質基礎配備、物流業所需資源條件、物流業發展經濟環境、物流業發展的政治體制四個一級指標。
筆者認為,學界關于物流產業發展影響因素測量的指標因為分類標準和地位作用認識的不同,在所選取的具體指標差異較大,尚未形成一套公認的測量指標體系。筆者認為,要科學選取物流產業發展影響因素的測量指標,必須對物流產業發展影響因素的概念進行操作化,這個過程是將概念轉化為變量和指標的過程,變量時可以直接或間接地觀察測量的,取值是可變的經驗概念,是進一步抽象事物本質和特征時所使用的重要工具,指標是用來反映事物的類別、狀態、規模、水平等特性的項目及測量標準,是進一步說明和測定變量時所使用的工具。
參考文獻
[1] 周國華.物流企業服務創新的影響因素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
[2] 余泳澤,武鵬.我國物流產業效率及其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基于中國省際數據的隨機前沿生產函數分析[J].產業經濟研究,2010.1:65-71.
[3] 李伊松,熊華姝,張文杰.物流產業集聚影響因素分析[J].生產力研究,2008.7:120-122.
[4] 鐘祖昌.空間經濟學視角下的物流業集聚及影響因素——中國31個省市的經驗證據[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1.11:55-62.
[5] 衛宗超.我國物流產業效率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J].商業經濟,2015.5:77-78+92.
[6] Tage Skjott-Larsen. Sten Wandel.Ulf Paulsson. Logistics in the Oresund Region after the Bridge[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3(1):247-256.
[7] Markus Hesse.The transport geography of logistics and freight distribution[J].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2004(9):171-184.
[8] Levans,Michael A.How automation is changing logistics[J].Logistics Management,2012.5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