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秀敏
【摘要】新課程理念要求各科教學要著眼于學生未來發展需求,注重學生綜合能力尤其是創造力的培養,這也是教育教學的基本目的。思想政治教學要充分發揮學科優勢,建設新型師生關系,為學生營造創造力發展的氛圍,注重良好學習情感的培養,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加強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具體實踐中發展創造力。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學 創造力 培養策略
育人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以及注重學生綜合素養全面提高的教育觀念,就要求思想政治教學以培養學生終身可持續發展能力作為最基本的教學目標,因此,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更顯得尤為重要。愛因斯坦曾說過:“要是沒有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有創造能力的個人,社會的向上發展是不可想象的”。如何在思想政治教學中注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呢?下面談幾點教學體會。
一、建設新型師生關系,營造有利于發展學生創造力的環境
活躍、民主的教學氣氛是培養創造能力的重要條件。教學實踐告訴我們:片面追求升學率,過分重視考試成績,管得過死,教學方法呆板等,都有礙于學生創造能力的發展。學生如能在良好的教學氣氛中,勇于發現自我,表現自我,敢于發表獨特見解,便會逐漸成長為具有大膽探索精神的人。對此,要求政治教師必須解放思想,大膽進行教學改革,更新教育觀念。首先,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要以絕對權威自居,獨占課堂,而應充當教學的“組織者”,鼓勵學生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觀點,把課堂變成一個啟迪學生積極思考的王國,讓學生在平等愉快的教學氣氛中上好政治課。其次,教師要靈活巧妙的調節課堂氣氛,了解和把握學生的思想脈搏,在師生之間架起一座情感橋梁。從而把教學的要求轉化為學生自身的要求。逐漸使學生依靠自身的力量,去發展自己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教師要允許學生提意見,允許學生講錯改錯,允許學生提出與老師與教材不同的見解,允許學生保留自己的觀點。尊重學生,相信學生,把學生視作知識的探索者,問題的發現者,矛盾的解決者,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平時的教學中,引導學生深入鉆研教材,積極倡導大膽提出新問題,及解決問題的方法,把培養創造能力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之中。
二、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營造促進學生創新思考的氛圍
學源于思,動腦思考是發展創造能力的關鍵。教師要善于啟發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創設積極思考的教學氛圍,使整堂課充滿新意,以激起學生的創造精神。首先,要設疑引思。思源于疑,疑問是思維的火種,有疑問才有思維,經過思維才能解釋疑難,有所進取。在課堂教學中設置疑問,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對培養創造能力起著很大的作用。古希臘大思想家、教育家蘇格拉底強調在教學中用回答法來啟發學生的思維能力。他在教學時從不直接向學生陳述或傳授知識,而是提出問題,讓學生通過思考來回答問題,得出結論。在政治教學中,教師應針對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巧妙的提出問題,用正問、反問、曲問等方法,大膽提出假設,引起學生思考。其次,要以辯促思。課堂集體討論或辯論,是啟發學生積極思維,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創造能力的好方法。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組織學生就社會的某個重點或熱點問題展開討論,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回答自己所關心的問題。通過擺事實、交流爭辯,以辯促思,以辯明理,從而引發創造性思維的產生。事實證明,讓學生自己動腦發現問題,討論爭辯,相互啟發,集思廣益,勝過教師講解好幾遍。例如:在教學中,組織學生就“美國為什么利用人權問題屢次炮制反華議案”“我國對外開放為什么要堅持社會主義方向”等問題展開了熱烈討論,同學們踴躍發言,氣氛熱烈,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三、培養良好學習情感,發展創新潛能
蘇霍姆林斯基曾好:“興趣就是學生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驚奇和震驚,在學習中意識和感覺到自己的力量,體驗到創造的歡樂,為人類的智慧和意志的偉大感到驕傲”。興趣是創造之母,是成功的老師。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第一源泉”,就是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師應富有創新意識,在教材的選擇、內容的充實、知識的更新、教法的多樣等方面,都要力求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以喻激趣。由于政治課的概念和原理比較抽象,教師在教學中要遵循從個別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的人類認識事物的規律、深入淺出,用生動、形象、貼切的比喻,幫助學生分析理解那些抽象難懂的知識,提高學習興趣,激發學習熱情。在教學中,要盡量采用那些與教學內容有共性的事例來做比喻,以增強教學的形象性和趣味性。如用“身體和衣服”的關系說明生產關系,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規律。用“樹根、樹干、樹枝”作比喻,說明三大產業的關系;用“開窗戶與安窗紗”的道理說明對外開放和抵制資本主義腐朽思想侵蝕的關系。其次,以情激情。政治課的教學過程,也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開啟學生心靈情感的過程。情感是行為的動因,一個人的遠大理想和崇高志向,對祖國、對人民、對集體、對社會的高度責任感,是引起創造欲望,激起創造熱情,鼓舞創造斗志的強大推動力量。例如:講堅定共產主義信念,仿佛使學生看到無數共產黨人在劊子手的屠刀下寧死不屈,英勇獻身的悲壯場面;講愛國主義,高歌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時,使學生為“我是中國人”而自豪;講科技強國、教育興國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使學生感受到時代的嚴峻挑戰和自己所肩負的歷史使命,從而在生動的教學中,激起學生熱愛祖國,獻身祖國的情感。
四、學以致用,讓學生在實踐中發展創造力
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因而實踐也是培養和發展創造力的先決條件。古今中外科學家的發明無一不是努力實踐的結果。實踐出真知,實踐長才干,創造能力是在實踐中發展起來的。偉大的生物學家達爾文正是經過長期的對動植物的試驗和觀察,才發現了“適者生存,劣者淘汰”的遺傳變異規律;毛澤東在中國革命的長期實踐中,創造性的把馬列主義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找到了奪取革命勝利的正確道路,建立了新中國;鄧小平同志創立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也是在多年的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中,總結了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而逐步發展起來的。政治課教學應重視實踐的作用,遵循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把課內與課外有機的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社會這個大課堂中得到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