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春
摘要:翻轉課堂模式在合唱指揮教學中的應用,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方便學生靈活選擇學習時間、地點、方式、進度,真正實現學生由被動學習向自主學習轉化;進一步加強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改善師生關系,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全面提升教學評價的全面性、系統性、客觀性、準確性,有力推動合唱指揮教學的快速協調發展。
關鍵詞:翻轉課堂 教學模式 合唱指揮 教學改革
高校合唱指揮教學一直以來都在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即教師在課堂上講授合唱指揮的技術與理論,并通過肢體語言進行示范,提出指揮要領和注意事項,然后便是布置作業,讓學生結合課堂所學知識進行課后實踐訓練,從而達到掌握合唱指揮技術的目的。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社會對創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長,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對傳統的教學方式提出了嚴重的挑戰。由于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局限,合唱指揮教學很難滿足社會對人才的廣泛需求,也很難滿足學生對于學習方式多元化的渴望。為此,筆者將近年來大家關注度較高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引入高校合唱指揮教學并付諸實踐,旨在開拓教育理念,豐富教學方法,改善師生關系,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提高學習效率,增強教學效果,以期為高校合唱指揮教學改革提供參考,也為創新型人才培養提供借鑒。
一、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概述
互聯網的普及和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使“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變得可行,而且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去使用優質的教育資源,不再單純地依賴授課老師去教授知識。課堂和老師的角色也隨之發生了變化,老師更多的責任是給學生答疑解惑和引導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一)翻轉課堂產生的背景
“翻轉課堂”是信息時代的產物,它的特點是利用視頻來實施網絡教學,增強課堂的交流與互動,轉換師生的角色,提高了教學評價的科學性,在多年以前人們就進行過探索。上個世紀50年代,世界上很多國家所進行的廣播電視教育就是最好的證明。最早的探索者是孟加拉裔美國人薩爾曼·汗,他在給侄女和侄兒輔導數學功課的過程中想到了通過制作教學視頻來完成教學,并讓更多學習有困難的孩子享受這一輔導資源。2006年11月,他把制作的第一個教學視頻傳到了YouTube網站上,并很快引起了人們的關注。2007年春開始,科羅拉多州林地公園高中的化學教師喬納森·伯爾曼(Jon Bergmann)和亞倫·薩姆斯(Aaron Sams)把結合實時講解和PPT演示的視頻上傳到網絡上,讓學生在家中或課外觀看視頻中教師的講解,把課堂的時間節省出來進行面對面的討論和作業的輔導。他們最初錄制視頻上傳到網絡,是為了給那些缺席的學生補課,后來這種教學模式得到了廣大學生的關注,并在美國日漸流行起來,日后逐漸完善形成了我們今天所見到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傳統教學過程通常包括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兩個階段。其中知識傳授是通過教師的課堂講授來完成,而知識內化則需要學生在課后通過作業、操作或者實踐來完成。“翻轉課堂”是近年來國內外關注較多的一種教學模式,也有人稱作“顛倒課堂”,就是將傳統課堂中的兩個階段翻轉過來,讓學生在課前完成知識學習,在課堂上完成知識的吸收與掌握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隨著教學過程的顛倒,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都發生了變化,使得教師從傳統課堂中知識傳授者變成了學習的促進者和引導者,學生由原來的被動接受者變成了主動學習者。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師在課前將事先錄制好的視頻傳到網絡教學平臺上,供學生自行觀看學習。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靈活地安排學習時間,自行控制學習進度,大大方便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直到學會為止。這樣師生就會大大節省課堂的時間,教師可以將這些節省下來的時間用于學生的作業答疑、解惑,學生可以利用節省下來的時間進行協作探究以及師生之間開展深入交流與探討,同時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有針對性地開展輔導,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可以有效改變傳統教學中教師講,學生聽,課后練等機械的、枯燥的,甚至是填鴨式的教學形式,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學習效率,彌補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對教師的要求自然也比較高,不僅要有過硬的教學能力,還要有較高的信息化操作水平和較好的課堂管理能力。與此同時,還要建立配套的翻轉課堂評價體系,這是目前這一領域的短板,需要我們不斷探索與實踐,以期進一步完善。
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校合唱指揮教學中的應用
(一)精心制作教學視頻
教師在進行合唱指揮教學前,首先要根據各個知識點自制微課,錄制成短小精悍的教學視頻,視頻的時間要控制在學生精力最集中的時間范圍內,大約10-15分鐘,每個視頻都針對合唱指揮中的某個特定的指揮技法,要有較強的針對性,講解時語言要精練,聲音要洪亮,動作示范要準確到位,拍攝角度要合理,要讓學生能夠看清教師的手臂動作及運動軌跡。除此之外,PPT中的文字和指揮圖勢信息要清晰明確,力爭做到圖文并茂。然后再通過網絡發布視頻,視頻中要有暫停、回放等多種功能,使學生隨時可以自我控制,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最后教師再根據微課內容布置作業,并提出練習的要點和回課時間等要求。
(二)學生網上自主學習
學生選擇在寢室、教室、圖書館、機房任何一個有網絡的地方,用電腦或手機通過自己的賬號登錄平臺,進入學習中心,打開微課并完成學習,然后再打開作業欄查看老師布置的作業及相關要求,并利用業余時間加以練習,掌握各項指揮技法。在這個環節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安排學習和控制學習進度,可以自由選擇時間和地點觀看教師的視頻講解,完全是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不用擔心有遺漏或是跟不上教學節奏,學生可以自定學習步調,已懂的知識可以跳過,不懂的地方可以反復觀看,這給了學生更多學習的自主權。
(三)課堂師生互動交流
當學生完成了視頻學習任務之后,接下來便是課堂教學環節,課堂上教師通過抽查回課的方式檢測學習效果,在回課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到底是理論講解學習不夠透徹,還是動作要領掌握不夠到位,哪些是屬于個別同學存在的問題,哪些是帶有普遍性的問題。在這個環節中既是教師發現問題的環節,又是教師輔導答疑,師生進行課堂互動的重要環節。由于課前的視頻學習,學生對于一些理論性的知識一般都能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師不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在課堂上進行理論講解,這樣就節省了較多的時間用于師生的對話和交流。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掌握技能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實踐輔導,因材施教;學生可以將練習中遇到的困難和不解及時跟老師進行溝通,以便得到教師的正確指導。正是由于多了師生對話交流的環節,才會避免教師在教學中的盲目性、被動性,從而增強了針對性和實效性。通過這種互動會有效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有利于改善師生之間的關系,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有利于促進學生知識的吸收與內化。
(四)課外教學效果提升
學生經過課前觀看視頻、課堂師生互動交流、課后獨立訓練,完成合唱指揮的學習任務之后,為了使課堂教學效果得到進一步提升,學生需要在課外進行專業課程實踐,交流學習體驗,分享成功和喜悅。這種課外的專業課程實踐其實也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其形式可多種多樣,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以小組為單位參加一些合唱比賽(由學生輔導)、五項全能(含合唱指揮)比賽、合唱指揮教學比武、合唱指揮專業匯報、合唱指揮專題講座、合唱指揮座談會、合唱指揮研討會、合唱指揮音樂會等。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給學生搭建實踐、鍛煉的舞臺,提供相互學習與交流的機會,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課堂教學效果得到進一步的吸收內化、鞏固提升。在成果交流中,參加人員除了本班師生外,還可以邀請同一年級不同班級,或不同年級的學生參加,共同探討學生專業課程學習中的優劣。每一次活動教師都要認真做好總結,以便下一次將學生在實踐中暴露出來的問題重新返回到課堂教學中有針對性地加以解決。
(五)教學效果反饋評價
翻轉課堂模式下的合唱指揮教學評價體系與傳統方式教學的評價體系完全不同。傳統教學模式中的評價主要由教師來完成,評價的途徑也主要通過考試的方式來進行,評價的標準也相對單一、片面。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的合唱指揮教學評價應該由專家、學者、老師、同學以及學生本人來共同完成;評價的方式既要注重結果的評價,又要注重學習過程的評價,既要有對個人的評價,又要有對小組的評價,既要有自我評價,又要有他人的評價;評價的標準要將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結合起來,要將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結合起來;評價的內容既要看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又要看指揮技能的掌握情況,既要看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還要看學生在課外實踐中的表現。因此,它是一種綜合性的、全方位的、系統的、科學的評價體系。當然,這種評價體系在實際操作中也會存在一定的困難和不足,需要我們在教學改革中不斷加以探索和思考,使其日臻完善,符合新的教學模式。
綜上所述,翻轉課堂模式在合唱指揮教學中的應用,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方便學生靈活選擇學習時間、地點、方式、進度,真正實現學生由被動學習向自主學習轉化;進一步增強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助合作,改善師生關系,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教學評價的全面性、系統性、客觀性、準確性,有力推動合唱指揮教學的快速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武春麗.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教學中應用研究[J].中學生導報·教學研究,2014,(41).
[2]張金磊,王穎,張寶輝.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