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石英
摘要:音樂欣賞課在我市中學已經開設了多年,它豐富著學生的知識,陶冶著學生的情操,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但是長期以來學生對這門課興趣不夠高,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個別學生甚至找借口請假,更不用說主動參與,積極探究了。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一種特殊的意識傾向,是動機產生的重要主觀來源。濃厚的學習興趣是求知欲豐富的源泉,是學習的直接動力,是教學得以成功的重要條件。因此,探尋影響中學生音樂欣賞興趣低下的原因,采取必要的對策是我們增強教學效益,提高龍巖市中學生音樂素質的當務之急。
關鍵詞:中學生 音樂欣賞 興趣 對策
根據筆者在學生中的調查,對音樂欣賞課很感興趣和比較感興趣的只占百分之三十四,無所謂的占百分之五十七,很不感興趣的占百分之九。
根據筆者對連續幾屆學生的調查,發現影響龍巖市中學生音樂欣賞興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心理因素。高考的壓力讓不少學生窮于應付,對非高考科目則從心底輕視,學生缺乏學習動機。多數學生認為藝術欣賞課不是主課,混著過就是,學好學壞無所謂。他們認為藝術課就是放松自己,于是在學生中有了“快樂星期四”(我校的音樂欣賞課常排在星期四)的說法。而藝術欣賞是飽含人的主觀目的性的特殊活動,它相對于其他學科而言,沒有明確刻板的知識讓他們識記,而是要求學生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領悟音樂的內容、形成樂感、得到感情升華。它更需要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只有學生主動地參與到音樂欣賞過程之中,用心靈與作者擁抱,對作品產生共鳴,才能感悟到音樂的思想,使心靈得到凈化和陶冶。所以當學生缺乏學習動機,沒有學習興趣時,就無法進入到音樂作品的境界中,音樂對他如過耳東風,毫無影響,最后甚至造成惡性循環。
2.個人藝術修養因素。作為一所小城鎮的學校,學生來自不同的地區,他們接受音樂教育的程度是迥然不同的。來自農村的多數學生在初中時由于設備、師資等原因,根本就沒上過幾次音樂課,所以藝術理論與實踐底子薄、根基淺,進入高中的藝術課時,除了少數流行歌曲外,許多作品和作者、樂器及組合等常識,他們聽都沒有聽說過,更不用說了解了,學生音樂水平的巨大差距使他們對音樂欣賞課更沒了興趣。
3.教授的內容。當前高中音樂欣賞課的教材都是統一的,它的內容與形式是以初中音樂水平為基礎的,對于多數農村來的學生來說,這樣的教材讓他們感到深奧,對于只了解一些流行音樂的同學來說,又認為教材陳舊,不符合他們的年齡特征和他們所認同的流行趣味,而對于少數在課外進行過專業訓練的學生來說,這樣的教材又顯得過于淺顯了。所以統一的教材面對多層次的學生,就顯出眾口難調的尷尬。
4.教師的素質。教師在學生面前就是一面鏡子,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對學生產生強烈的影響。教師生動形象的講解,優美大方的示范,良好的藝術功底會對學生產生巨大的吸引力。反之,如果教師在知識修養、業務能力等方面十分平淡,學生就沒有好感。在當前多數的基層學校中,缺乏專業的音樂教師,上課條件又極其簡陋,這些都必然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
5.音樂欣賞課的安排和上課條件。音樂欣賞課的非高考科目地位不僅使學生對它認識不足,連部分學校的領導也對其認識不足。一些學校安排音樂欣賞課只是完成課程任務而已,并沒有把它作為育人總目標中必不可少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所以排課時總是當作機動課插進課表中,或者排在下午的第三、四節,或者插在一些不合適的課后,如與體育課排在一起。在上課條件方面,由于資金原因,不少學校沒有規范良好的音樂室,僻遠的地點、嘈雜的環境、破舊的教室等等,都削弱了上課的效果。
《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指出:“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義務教育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國民素質、面向大眾的基礎教育”,要使學生通過高中教育“形成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審美情趣”。要實現這個目標,一定需要音樂課程的參與,只有學生具備了較高水平的音樂素養,他才能成為一個健康的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面對當前多數學校的教學現實,我們不能等待,不能怨天尤人,要采取積極、現實的對策,才能使我們走出困境,為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貢獻應有的力量。
一、加強審美教育,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熱愛音樂
高爾基曾說:“照天性來說,人人都是藝術家。他無論在什么地方,總是希望把‘美帶到他的生活中去?!保ā稌偶罚┣嗄陮W生天生就是美的熱愛者,只要我們采用了恰當的方法,就一定能激發出學生對音樂的幾乎是本能的熱愛。作為教師,要在教學和生活的過程中,盡一切手段和機會,向學生宣傳音樂對人生的意義,講解音樂對人的情緒的調節作用、對修養的促進作用,讓學生認識音樂,從而熱愛音樂。音樂教學作為非高考科目的地位,恐怕對多數學生來說,是難以改變的,但是即使對于高考來說,音樂也有其獨特的輔助促進作用,如果我們讓學生認識到音樂對于人生成長的意義,學生也絕對會愛上音樂的。
二、適當地講授音樂知識和基礎的音樂理論,使學生具備音樂欣賞的基礎
多數學生對音樂欣賞課沒有興趣不是因為他拒絕音樂,而是他的音樂欣賞水平跟不上教材的要求。因此,當學生進入高中以后,不必急于直接進入欣賞的階段,而是要先進行調查,了解學生已經具備的音樂水平,然后根據學生的基礎和教學需要,適當地補充講授音樂常識和欣賞方法,使學生具備一定的知識庫存和掌握一定的入門方法后,再進入教材的學習,這樣多數原有知識缺陷的學生就能夠跟上教學的進度,他們在課堂教學中學到了知識,收獲了快樂,自己感覺在逐漸提高,那么,他們就會逐步融入教學之中,進而形成學習的興趣。
三、大膽取舍、靈活運用教材,添補適合學情的課外教材
教材內容是影響學生學習的一個重要因素,但教材是死的,而人是活的。音樂欣賞課是非高考科目是它的不利方面,但正因為它不必參加高考,也就沒有統一考試的后顧之憂,使我們可以更加大膽地對教材進行取舍選用。我們可以針對自己學生的基礎和興趣特點,選用適合的內容,也可以根據學生水平降低教學的難度,這樣就可以拉近教材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學有所得。青年學生是最活躍的群體,因此,我們可以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出發,有選擇地選用一些學生喜歡的流行音樂,讓學生在欣賞中認識流行音樂的特點和優缺點,在對比鑒別中提高他們對各種音樂的鑒賞能力。還可以結合當地文化,開發校本資源,進行鄉土音樂教育,讓學生在音樂中了解家鄉,更加熱愛家鄉。就以龍巖當地來說,就有客家山歌、漢劇、采茶撲蝶、地方傳統器樂、革命傳統民歌等豐富的地方音樂資源,如果把它們引入課堂,一定能夠吸引學生,提高學生的興趣。
四、加強教師自身素質和文化修養,改進課堂教學方法
一個商家打出標語說:“沒有無理的顧客,只有不夠的服務”,這話雖然絕對了些,但對師生關系的處理也不無啟示。學生對音樂是天生喜愛的,從當前學生幾乎人手擁有一臺MP3的情況就可見一斑,但音樂欣賞課卻得不到學生的青睞,這不是應該讓我們深思嗎?在很多情況下,學生對教學不感興趣,很多情況是由于我們沒有提供學生需要的東西,教學方法沒有與學生的情感產生共振。
要增強教學的效果,首先要加強教師自身素質和文化修養,如果教師有著淵博的文化修養和專業知識,有著精湛的藝術技巧,那么就能在學生中樹立高大的形象,學生就會從心里佩服、信任和喜歡老師。因而教師本身要利用一切機會,不斷充實自己,提高專業水平,包括了解學生喜歡的各種流行音樂等,以滿足學生的需要。
其次要不斷改進課堂教學方法。如我校進行音樂實踐研究—開設“每課一歌”、“每課一講”、“每課一賞”活動,讓學生自選一個獨立完成展示,大大的提高了學生的樂趣與積極性。音樂欣賞的主體是學生,所以音樂欣賞課絕不能照搬過去一些知識課的滿堂灌方法,把欣賞課變成知識教學課,變成知識背誦、抄寫課。老師在課堂上要重在引導,可以適當地補充一些作品背景、介紹作品特點、講解欣賞方法,但絕不能喧賓奪主以此代替欣賞作品的過程,更不能越俎代庖把教師的理解強加給學生。欣賞課要充分讓學生自己去接觸作品,從具體生動的作品中感悟、體會、揣摩,進而理解、把握,達到陶冶情操凈化思想的目的。
五、千方百計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率
音樂教師要通過各種渠道和方式去爭取良好的教學環境和教學條件。當然,在當前有限的財力下要全面改善是有一定難度的,但是有的是可以因陋就簡,加以盡量改進的,如自己動手裝飾教室,爭取合理的排課節次等。更重要的是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始終以飽滿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整個教學過程中,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和諧、歡樂激情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從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有很多方法,例如可以創設“每課一歌”,自尋探密等等。多種教學方法的采用,活躍了課堂氣氛,也讓學生在課中有欣賞的時間、思考的時間,使他們處于愉快的學習氣氛中。
總之,如果我們正視問題,從實踐出發采取有效的對策不斷改進,就一定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做到真正意義的“樂學”。
參考文獻:
[1]王海濤.影響高師音教專業學生學習形體興趣的因素和對策研究[J].舞蹈,2009,(01).
[2]王力蓉.尚美 塑體 啟智 修德——淺論舞蹈教育的社會功能[J].舞蹈,2011,(09).
[3]王偉男.談舞蹈編導教學中的幾個問題[J].舞蹈,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