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秀琴
【關鍵詞】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導語;層次;精講;意境
【中圖分類號】 G62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12—0096—01
在近幾年的教學活動中,筆者試圖改變傳統(tǒng)教育中“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將教育教學的主體地位還給學生,改變以往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呆板學習為靈活學習,努力讓學生變苦學為樂學。正是有了這種思想作前提,筆者在教學中特別注重提升課堂閱讀品質(zhì)。經(jīng)過反復實踐檢驗,總結(jié)出如下教學經(jīng)驗。
一、精心設計導語,激發(fā)閱讀興趣
眾所周知,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就如踏春遇到了美景,讓人流連忘返,愿意仔細欣賞品味一番。同樣的道理,一段好的導語也能引起學生極大的閱讀興趣和強烈的好奇心。小學生對很多事物都有探索究底的習慣,有一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求知欲望,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抓住學生的這種獨特心理,精心設計課前導語,引起學生對文章的關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筆者在教學《小荷》這篇課文時,引導學生:你們都見過“荷花”,“荷花”在夏初總是粉嫩鮮艷,它給我們的生活添加了美感,可你們知道荷花是怎樣開放,在怎樣的環(huán)境下生長的嗎?你們想了解嗎?筆者就是用類似的方法,很好地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調(diào)動了學生的閱讀情緒。
二、問題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引導
在教學中,教師要想合理提出閱讀要求,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就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知識水平提出問題。過深的問題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過淺的問題又會導致學生輕視閱讀內(nèi)容。所以,筆者在教學過程中遵循“循序漸進”的教育方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采取適合他們的閱讀方式。一年級上閱讀課時,筆者只要求學生借助拼音讀懂一句話,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這句話的意思。二年級上閱讀課時,筆者要求學生不僅能讀通、讀懂一段文章,而且也要能夠準確地處理斷句,要有感情地去朗讀,然后用自己的話較準確地描述文章段意。年級越高時筆者提出的要求越高,會要求學生把各段聯(lián)系起來,讀懂文章大意,甚至闡述出自己的理解和見解。用這種一步一個臺階的教學模式,對學生在不同階段提出不同的要求,慢慢引導和培養(yǎng),能使學生做到逐句逐段朗讀理解,從中發(fā)現(xiàn)閱讀的樂趣。
三、做到精講交流,讓學生帶感情去閱讀
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最反感的是教師無休止地照本宣科,反復嘮叨,久而久之,學生會產(chǎn)生逆反心理,甚至不愿意去認真學好這門課程。因此,筆者在閱讀教學中,甘當配角而不是主角,只傳授學生理解課文的方式方法,不強加自己的主觀意識給學生,盡量做到精講多讀,讓學生之間多交流閱讀感想。在講讀課文時,筆者注重引導學生理解難懂的句子、段落,而通俗易懂的句段則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讓他們自己挖掘出文章的內(nèi)涵和自己的想法,讓他們讀出自己的情感,走進自己對文章理解的那個世界。另外,在閱讀課文時,筆者全權(quán)放手,讓學生自由朗讀,自己發(fā)現(xiàn)疑惑,并且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遇到較難的問題先讓他們互議互論,筆者再做適當點撥和補充說明。這樣可以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充分激發(fā),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得到提高,知識水平和能力得到相應增長,作為教師自身,教學任務也完成得輕松愉快。
四、適當創(chuàng)設意境,讓閱讀“活”起來
教師適當?shù)貫閷W生創(chuàng)設閱讀意境,給他們營造閱讀氛圍,有助于讓學生在閱讀時身臨其境,有助于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深入了解,同時有助于學生更好地體會作者的寫作感情。所以,筆者在閱讀教學前,都要充分體悟文章的意境,搭配好背景音樂、圖畫和視頻,有些文本還會配以課本劇,做出一套完善的課件等。這樣一來,學生在各種特定的環(huán)境中能夠深切感悟文章情感藝術(shù),愿意去反復閱讀課文,既是一種欣賞,又自然而然地發(fā)現(xiàn)了文章內(nèi)涵,同時還陶冶了情操。
總之,提升課堂閱讀教學品質(zhì)的方法有很多,這就需要教師在長期的教學活動中去發(fā)現(xiàn)、去積累、去實踐,尋找出最為理想的,也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和途徑。作為新世紀的教師,我們不能再用刻板的方式指導學生閱讀,這不僅關系到學生自身的發(fā)展,而且關系到整個社會的發(fā)展。為此,我們要把眼光放長遠些,著眼于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大力倡導個性化閱讀,為語文閱讀教學的終極目標而共同努力。
編輯:孟 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