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英
摘要:鋼琴即興伴奏是我國各大高校音樂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作為表演藝術科目具有綜合性,不僅受到教師的關注,也得到了學生的青睞。在音樂教學活動中發揮著十分關鍵的作用,在提高學生的演奏水平的前提下,拓寬了學生的操作與思維空間。本文在探討即興伴奏的訓練時,分析了現存的一些問題,并根據現實狀況總結了相關改進方法。
關鍵詞:鋼琴 即興伴奏 訓練 教學思考
一、鋼琴即興伴奏在鋼琴及和聲基礎練習中的訓練
在對歌曲所彈伴奏進行的即興伴奏中不使用伴奏譜,即為鋼琴即興伴奏。在此過程中,伴奏者需要將伴奏技巧巧妙地與即興伴奏的理論融合在一起。只有伴奏者具有超強感知音樂的能力以及創造能力,才能有效的把控全場。訓練鋼琴即興伴奏必須有效訓練鋼琴及和聲基礎以及歌曲分析的能力,并對其進行有機融合,掌握即興伴奏的要點,提升伴奏能力。通過多方面的訓練使學生對鋼琴伴奏以及音樂的感知等能力都能得到切實的提升。
首先是鋼琴的基礎練習。鋼琴即興伴奏得以順利開展的前提是要有擁有一定鋼琴演奏知識的伴奏者,在該基礎上,才能有訓練伴奏者即興伴奏的可能性。想要提高即興伴奏的能力,必須關注學生的鋼琴基礎訓練。訓練基礎內容時,首要任務是練習手指彈奏的熟練程度,結合即興伴奏的教材,熟悉每個音所對應的鍵盤位置,提高自己彈奏的掌控能力,進而提升基礎的鋼琴演奏能力,使即興伴奏訓練過程中能夠保持通暢和靈活。通過旋律和節奏逐漸控制指法,首先從樂句旋律入手,一些比較長的樂句可以從語氣或是呼吸方面來控制指法。而通過擴指法、縮指法、同音換指法等來訓練指法編排。同時還要練習調試音階,達到十分熟悉的狀態,充分發揮自身創造力與主觀能動,為即興伴奏奠定堅實基礎。
其次是和聲的基礎訓練。和聲基礎是鋼琴即興伴奏的理論基礎。[1]強化即興伴奏訓練必須加強對和聲基礎的訓練力度。我們在進行和聲的基礎練習時,最主要的就是訓練基本的和聲功能連接。例如:Ⅰ—IV—V連接;Ⅰ— IV—V—VI—IV—V—Ⅰ連接等。這些基礎性的和聲功能連接一般可以通過柱式和弦、琶音、分解和弦等的演奏方式來進行即興伴奏。將這些基本的東西掌握后,便可以結合樂曲綜合運用。在和聲基礎掌握到一定程度后,就可以在練習中加入和聲的表現,由淺入深,逐步進行和聲練習。
二、訓練以及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首先是移調困難。在鋼琴即興伴奏中進行移調是十分困難的,由于五線譜的廣泛應用,導致我國市場中的歌曲伴奏譜都以五線譜的形式存在,鋼琴專業的學生利用已編好的伴奏譜進行伴奏是較為容易的,但當他們面對非專業的歌唱者時,需要他們根據歌唱者的音域等一系列演唱特點來進行移調,這考驗伴奏者的專業素養及隨機應變的能力。例如,歌曲作品上的譜面標注的是降B調,歌唱者需要的A調,這就要將五線譜從兩降號轉變成三升號調,但真正在演奏現場,想要作此改變是十分困難的。那么面對上述情況,伴奏者會采取較為常見的兩種方法進行處理,首先進行原譜移調,將五線譜的原譜移到A調后再彈出,這種方式必須擁有充足的時間才能實現;其次是進行五線譜的固定調轉換,并利用首調唱名法進行旋律的移調彈奏,同時,現場還需有新的鋼琴伴奏來配合移調后的音樂作品演奏。如果要采用第二種方式,那么就要求伴奏者具備首調唱名法的知識,熟悉和聲位置以及24個大小調,可就大多數學生來說,無法做到五線譜和簡譜的自由轉換,因而無法進行良好的即興伴奏。
其次是高校較為缺少簡譜的教學內容。由于簡譜的易學易認特點,在其進入我國后迅速得到普及,我國眾多流行歌曲及合唱作品的編寫都是利用簡譜,是人們喜聞樂見的一種方式。鋼琴伴奏廣泛應用于單旋律簡譜和歌曲的編排上,成為許多演奏鋼琴的人開展藝術活動最為主要的方式。但對于高校學生來說,由于從一開始就是使用五線譜,因而大多數的學生無法熟練地使用簡譜。盡管許多高校在鋼琴的伴奏課程中都添加了簡譜內容,但由于教師仍然利用五線譜的固定彈奏形式,無法培養學生獨立編配伴奏的能力,學生未將讀譜技巧同彈奏方式統一起來,長此以往,即使是一些基礎性簡譜歌曲,學生也無法伴奏。
三、改進辦法
(一)培養學生興趣,激發學習情趣。
“情趣”是大學鋼琴教學愉悅化的重要形式。[2]鋼琴教學較之普通教學,對學生學習的能力有著更高要求,它需要學生利用較短時間進行大量音樂知識的學習和掌握。鋼琴“一對一”的傳統教學方式難以有效化解有限時間與大量信息、高演奏技巧間的矛盾,學生長期處于較為被動的局面,逐漸失去學習耐心。因此實現鋼琴教學的情趣化是十分有必要的,其不僅能給老師減壓,還能加深學生對鋼琴的興趣。同時課堂中還能采用多形式、多內容的即興練習,提高學生的反應能力。教學中,學生可進行互評,教師進行引導,對鋼琴即興伴奏進行各種練習,活躍課堂氣氛、豐富內容、拓寬視野。
首先,利用比擬手法。由于學生鋼琴伴奏的水平參差不齊,多數學生控制手指的能力比較弱,彈奏時可能手指力度不夠,導致聲音缺乏靈動,顯得格外僵硬。因此,在鋼琴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對學生鋼琴發聲原理的講解,訓練學生辨聽音質的能力,使學生明確觸鍵的作用,激發其學習欲望。
其次,利用樂曲背景知識。無論各種即興伴奏,曲目都會有相應的背景知識,教師應很好的利用這點,訓練前將曲目的作者及創作背景介紹給學生,讓學生對創作者的心態、意圖有一個較為充分的了解,進而鼓勵學生自行對曲譜表達方法進行深入分析及理解,使學生在伴奏時體會作者的心靈狀況,增加音樂的感染力。
再次,采用創編方式。鋼琴即興伴奏創編、演奏、自彈自唱、伴奏間是相互滲透的關系。其中創編最為重要,不僅能夠衡量伴奏者是否具有綜合素質,還能使伴奏者將理論知識更好的與實踐相結合。教師教學時可以選擇實例,將整個創編過程有效地展示給學生,促進學生激發自身創編欲望和學習情趣。
(二)教學中將理論同實踐進行有效結合
作為大學教師,首先必須要明確鋼琴教學的主要目標。在教學中循序漸進,向學生布置一些典型的練習曲,促使學生能夠在較短時間掌握鋼琴彈奏的一些基本技巧,進而引導學生了解并掌握復調歌曲及鳴奏曲。大學鋼琴課相較于專業的音樂院校具有很大的不同,音樂院校鋼琴教學的最主要目標是培養出專業的演奏者,而普通大學的鋼琴課主要是要提升學生演奏的綜合能力以及即興伴奏技巧。因此,必須增多鋼琴即興伴奏的訓練時間,使學生有充足的時間來練習。
在開課前,音樂學系的領導應召集合各鋼琴教師對該課程教學大綱進行探討,進行教學內容的調整。對教學對象進行分析,了解其生理及心理特征,圍繞著教學大綱展開更為靈活的教學。
學生首先必須將斷奏、音階、和弦等演奏鋼琴的基礎性知識掌握好,教師在教學環節切忌急于求成,必須循循善誘,采用難易搭配方式進行教學,將演奏鋼琴的技巧訓練融入到整個教學過程中。
可將中外的中型、小型作品作為教學較為主要的內容,因為學生利用這類作品可了解各個不同時期的作曲家的創作手法以及演奏風格,與當下形成對比,加強學生表現音樂的能力。另外,這類作品的可聽性相對來說較強,能夠使學生將其已掌握的基本演奏技巧得到很好的運用,培養其感知音樂結構的能力。因而可適當增多該方面的教學內容,可使該內容占整體教學的1/2。
鋼琴教學除了正常的伴奏課,還需關注如何有效提升學生自行創編的能力,為其今后能夠即興伴奏提供豐富感性知識的條件。因此應該增多對伴奏曲目的演奏練習,當前學生獨奏機會非常少,更多的是鋼琴伴奏,因此,應該加大即興伴奏在整個教學內容中的比例,滿足社會發展需要。
(三)重視因材施教的運用
以學生的演奏情況為前提,改變訓練的側重點,利用靈活的方式教學。可利用小組課,將水平近似的學生分在同一組進行教學,有效保證教學效率和進度的統一。這可以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小組間的成員能夠相互監督、揚長避短、共同進步。尤其需要注重學生辨別、解決問題等能力的提升,可開展小組間的競賽活動,使學生適應激烈、緊張的環境,訓練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對于一些純粹理論性的知識,可集中授課,這樣可以節省時間、提高效率,也能將知識講的更加全面、深入,減少重復。還可組織學生開展演奏會等活動,為學生開創更多的學習機會。
針對鋼琴水平較低的學生,必須加強其基礎知識的訓練,達到即興伴奏最低要求,熟練掌握常見的大小調音階、和弦等的連接,能夠快速進行移調的操作。課程中,教師可著重選擇一些篇幅較短但十分典型、且編配較好的曲目,讓學生進行練習,使其能夠在實際演奏中自如的進行升降調處理
針對鋼琴水平較高的學生,在訓練中應增加難度。首先必須要求學生精通音階、和弦以及琶音的連接,進而對不同類型的伴奏音反復練習,實現快速移調的目標。另外還需培養學生掌握分析鋼琴伴奏或作品的正譜,進行各時期最具代表性鋼琴作品的演奏訓練。如古典時期的貝多芬、浪漫時期的舒曼以及印象派音樂代表德彪西等的作品。[3]以此優化這類學生的伴奏技巧。
總之,新課改的有序推進及社會的快速發展,使得我國高校音樂教育的改革不斷深入,新的教育模式及方法越多的被應用于音樂教學,以實現音樂教育持續性的發展。鋼琴即興伴奏在鍛煉學生創造與感知能力方面具有十分關鍵的作用,訓練即興伴奏需要不斷強化鋼琴及和聲的基礎性練習,引導學生養成科學的訓練習慣及方法,促進其能力提升。同時訓練中不可忽視教學理念的作用,需要用合理的課程、科學的方法,進行有效的訓練,使鋼琴即興伴奏的發展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白茹棋.鋼琴即興伴奏的訓練及教學思考[J].黃河之聲,2015,(22).
[2]熊奕萍.關于有效提高鋼琴即興伴奏教學的幾點思考[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4,(07).
[3]張紅敏.芻議鋼琴即興伴奏的訓練及教學[J].黃河之聲,2014,(08).